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入"空间"因素已构成对传统金融研究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区域金融研究引起了各国学界的广泛兴趣。从国内区域金融研究情况看,金融地理取向的研究局面还未全面形成,区域金融研究的"浅化"状态仍较明显,表现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简单粗糙的横向比较、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差距"与"差异"缺乏足够辨析、区域金融比较分析中"区域"边界范围合理确认的缺失、区域金融治理框架设计的缺失以及金融专项研究问题区域的缺失等方面。为此,有必要对目前区域金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区域金融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已出现大众化的趋势,但当前由于司法应对能力的客观不足导致对民众权益保护力度的不够,因而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司法提出了现实需求。面对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司法必须正确处理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司法感性与司法理性、法律适用与民意影响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同时要求法官必须外兼"三情"与内修"五化"才能确保公正、安全和最大化地保护社会民众的金融权益。  相似文献   

3.
纪敏 《甘肃金融》2016,(12):4-7
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背景与现实意义,总结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体现在支持"走出去"、稳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我国与多边开发机构合作三个方面,论述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关注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注重引入中长期资金、构建"分工+合作"格局、发展绿色金融四个重点问题,最后提出了甘肃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一是借助大交通、大物流建设,拓宽长期投融资机制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二是借助特色资源和农业发展,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三是借助能源大通道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四是借助大文化大旅游建设,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4.
"麦克米伦缺口"本质上是金融供给主体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排斥,金融科技驱动下的智能金融全面诠释了金融包容理念,有望成为有效治理中小微企业"麦克米伦缺口"的新路径。本文从金融资源供需匹配视角分析"麦克米伦缺口"的金融排斥本质,并从金融制度安排、金融体系架构、银行运营管理模式三个层面探讨中小微企业遭受金融排斥的原因。基于智能金融的金融包容属性,提出弥补"麦克米伦缺口"的路径和措施:一是依托支付生态与智能获客技术,精准捕捉、高效转化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二是运用大数据征信与信用评估手段,科学、客观地评估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三是借助大数据平台与区块链智能合约,高效管理中小微企业融资流程;四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管控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为发挥好智能金融治理"麦克米伦缺口"的效能,要健全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为智能金融发展提供硬环境支持;优化金融科技生态体系,为智能金融发展提供软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5.
吸引更多投资主体和资金,对促进滨海新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建设至关重要。要实现天津滨海新区经济金融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关键问题是要整合现有的金融资源,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升金融创新层次,有效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作用。本文在将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优势、创新金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然后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主权信用级别差异、商业准则及法律法规差异、区域金融合作将带来新风险四个方面简析了"一带一路"各国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货币合作、金融政策的沟通与协调、金融监管合作、金融合作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深化"一带一路"下金融合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区域金融创新再次成为国家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此背景及研究意义下,结合金融地理学和金融创新两个要素,采用经济基础、金融业总体情况和主要金融行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呈现出梯形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金融本质和未来发展的讨论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本文梳理了"金融"在概念和形式上的发展历史,提出了金融的本质是"中介",并总结了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种主要中介形式: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和撮合中介。通过归纳金融中介职能产生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分析金融中介本质的两个视角:客观维度和主观维度。其中,客观维度是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广义信息不对称,主观维度则是金融机构通过信息处理、风险管理,实现信用创造的过程。针对进来逐渐增多的"金融终结论"和"金融颠覆论",本文论证了金融中介职能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更加突出,但是金融机构实现中介职能的方式将面临重大变革。最后,通过对金融深化和金融稳定的反思,本文强调了风险防控和金融稳定在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金融公共政策制定提出了若干展望。  相似文献   

9.
张晶川 《黑龙江金融》2012,(8):14-15,13
牡丹江把"激活金融"作为助推和引领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强力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创造了全省金融业的"五个第一"和金融业热议的"牡丹江金融现象",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四位,推动牡丹江成为各界瞩目的金融热土、投资洼地。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各国各地区金融竞争和资源布局的焦点领域.为掌握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情况,构建了包含金融科技市场主体、金融科技业务发展、金融科技应用水平、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等5大领域共计30个具体指标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标体系,以二十国集团19个相关成员国为例(为便于比较,未列入欧盟数据),编制了二十国集团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对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二十国集团不同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总体好于新兴市场国家,中国金融科技总体发展较为领先,但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等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最后,结合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实际与国际经验,秉持"扬长补短"的原则,从完善金融科技政策监管、提升金融科技产业竞争力、优化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加强数字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已出现大众化的趋势,但当前由于司法应对能力的客观不足导致对民众权益保护力度不够,因而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司法提出了现实需求。面对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司法必须正确处理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司法感性与司法理性、法律适用与民意影响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同时要求法官必须外兼"三情"与内修"五化"才能确保公正、安全和最大化地保护社会民众的金融权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现实现状入手,提出高风险、高成本、高门槛和低信用、低效率、低层次问题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接着分析论证了互联网金融在用户体验和大数据两个方面的优势,指出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化解"三高三低"问题,针对性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最后结合互联网+行动的推进,从电商和金融融合、线上和线下融合、政府和民间融合、扶贫和发展融合四个方面为互联网+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杰英  李兴超 《征信》2021,39(11):24-27
1921-1949年红色金融逐步从弱变强、从局部探索走向统一,并形成体系.在"为人民服务"的金融初心下,红色金融功能不断提升,金融管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与红色金融一脉相承,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现阶段表现为服务实体经济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金融功能与效率的提升是实现金融初心的手段,改革开放与创新是金融初心的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建立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法律法规、构建"信贷、证券、保险"三位一体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民间四个层面共同推进、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空间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亚兰 《中国金融》2012,(18):91-92
分析金融发展问题的两个代表性理论是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观"和莫顿.博迪的"金融功能观",人们往往认为这两种理论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即从金融功能有效供求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去观察,这两个理论便能相互衔接和印证,一个重"形",一个重"神",二者结合才是"神形兼备"。这种"神形兼备"的观察视角就来自于中国近代金融史的一些趣事与史实。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科技+消费金融"的产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提高金融交易便捷度、降低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大有裨益.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速,在拉动社会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系统梳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从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进行金融消费者分层、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和负债理念、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宣传工作、打破"信息孤岛"、以"沙盒"监管测试技术适用性和安全性、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经营活动的监测等方面提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信息科技的不断成熟推动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金融领域,随着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的渗透,旧的银行体系正逐渐被解构与重建,本文从大数据金融"法"、"术"、"势"三个方面入手,对大数据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金惠工程"是金融惠民工程的简称,是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推出的农村金融教育宣传普及项目,旨在用3-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发展农村金融,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使"三农"认识金融、利用金融、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金融服务,加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9.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有望成为未来影响金融业务模式的重要因素。2016年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监管沙盒",以鼓励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创新。本文对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监管沙盒"在作用定位、测试要求、测试授权和规则调整,以及配套措施等运作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内地金融科技发展和监管现状,本文认为,内地具有建立"监管沙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监管沙盒"是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理想工具,且其基本原理与内地区域金融改革的逻辑一致。为了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本文建议,在内地建立"监管沙盒"时,制度设计上可由简至繁,推进过程可对银行业先试先行,突出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索构建跨地区"监管沙盒"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及"服务质量"三个维度下,建立包含19个指标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集各省数据,计算2013年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对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对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是文献中首次对全国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展开了定量评估和实证分析的尝试。这项目研究对探寻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具有理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