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这块地应属集体所有辽宁北宁市土地管理局方宝锡高某拆建地的争议是国家与农村集体之间所有权的争议。我认为这块地应属农村集体所有。理由有三点:一是县手工业社用地是60年代中期通过行政划拨方式从农村集体组织中取得的。这种获得土地使用权方式是不合理的,因为划拨...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季,我迈进了农村信用合作这块土地。 当我跨出这决定性一步的时候,我不再徘徊,我自愿的事情,虽然并不轻松,但我牢记爱因斯坦的名句“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我热爱农村信合事业,才感到十分惬意。 当今市经济浪潮迭起,经商“下海”,很多人都在跃跃欲试。八方都能选择职业,四面都有土地。可是我却选择了一些人不太中意的土地,这是一块并不丰腴的土地,改革将把她推向市场经济,这块土地必须重新开垦。我自愿的事情,我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像农民扶起了犁,我开始了艰难的耕耘—— 耕耘,决不是挂在嘴上的豪言壮言,更不是月光下浪漫的小曲…… 我自豪,我惬意,我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想当初,在我踏上这块土  相似文献   

3.
这块地应属国家所有吉林长春市土地管理局任宏雷我认为"这块地属国家还是属集体?"一案中的土地所有权应归国家。理由是:一、60年代中期,手工业社通过行政划拨方式从农村集体组织中取得的土地,其所有权属于国家。1958年1月6日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国家建设征用...  相似文献   

4.
诗人艾青曾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是啊,我们赖以生存的是一块物产丰饶、幅员辽阔的土地,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创造了多少超乎想象的奇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挥洒热血和青春。这块土地也曾有过内忧外患,有多少次走到了崩溃瓦解的边缘,但是每一次,她都风凰涅槃般地获得了新生,为什么?因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这是一个慈悲、忠义、良知、侧隐、重义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传统里蕴育了一个民族的修养、尊严和抵御外侮抗御灾害的力量,蕴育了一个民族修齐治平、安邦富国的殷切理想。这就是中  相似文献   

5.
爱在龙泉     
林艳 《浙江林业》2008,(12):43-43
来到龙泉的那刻起,我就觉得自己爱上了这块土地,我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树,还有这里的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见过的山虽不是名山,但却是很多,一座座,虽不是高耸入云,却连绵不绝,另有一番风味;见过的树虽不是名树,但却是很多,一棵棵,虽不是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6.
这块土地属国家所有浙江江山市土地管理局李君辉读了《中国土地》1995年第12期“这块地属国家还是属集体?(案例讨论题)”后,笔者认为,这块土地应依法属于国家所有。其理由是:一、某县手工业社虽因长期亏损,于1986年6月破产解散,在清产抵债时将一间面积...  相似文献   

7.
读者心声     
编辑同志:我是河北省沧州市某镇某村村民。我村现有5个生产队。我生产队队址、场址共有面积6亩多,分队是即开始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我队已按人口分给本队各户经营使用。请问:我队各户经营、耕作这块土地合法吗?受法律保护吗?现我村村委会要收回我队这块土地在全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问题》1990年第6期刊登刘恩弟和陈宝玉同志的《如何看待农村推行土地租赁制及有关问题》一文(下面简称《刘文》),读后颇受启发。的确,据我了解,正如《刘文》所说,用土地租赁制取代土地承包制“有向面上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如何看待实践中出现的这一现象,已经是摆在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无法回避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的看法与《刘文》正好相反,我认为用土地租赁制取代土地承包制不仅是对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的一种深化和完善,而且恰恰是最好地坚持了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基本政策的精髓。下面就《刘文》的一些主要观点与结论提出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9.
<正>新家后边有一块大约10平方米左右的边角地,杂草丛生。土地荒着多可惜,于是,我打算利用这块土地种菜。我花了4天时间把石头、瓦渣、玻璃、锈铁片等杂物从土里捡出来。土壤板结,我又4次深翻松土。最终,我在这块土地上种下了四季豆、豇豆和白菜。看着菜秧子一天天长大,高兴之余,我不禁感叹土地的神奇。才小小的一方土地就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哩。小小菜园子不仅解决了我们一家一日三餐所需,还有多余的蔬菜赠予亲朋好友。周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的艺术大国,它代表着深厚博大,超然的东方艺术阵营。在这块古老丰益的土壤中,孕育和滋养了无数艺术大家,也创造了无数艺术奇迹。艺术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共存,艺术与中华文明共生。  相似文献   

11.
<正>编辑同志:我前些年承包了1.66公顷土地,并与村委会签订了承包合同:在这块土地上种果树,每年向村委会交纳约定的承包费。如果不交承包费,村委会有权终止合同,将果树园收归村委会,另行发包给他人。在承包这块地7年时,我共欠交承包费4000余元。于是村委会与我终止了合同。终止合同后,村委会没给我任何补偿。由于果树  相似文献   

12.
一、1929年无锡农村调查的背景及过程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关于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两个决议,重申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并明确指出在农村中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但当时理论界对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有不同看法和争论的。1929年陈翰笙同志主持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村经济研究工作。这一年的春季,该所着手进行无锡农村调查,企图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村经济情况,认识农村社会性质和农村中革命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原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为充分发挥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推动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决定将中国土地学会委托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代办的《中国土地》迁到北京。办理过交接手续后,我和另外两名同志承揽了《中国土地》采稿、编辑、发行等工作。此后的一两年时间,《中国土地》走过了办刊史上最艰难的日子。杂志能坚持办下来,真应该感谢那段岁月中大力支持过杂志的人们。生动,如同五颜六色的花朵,装扮着这块土地。我相信,每一朵花的绽放都离不开编辑人员的细心呵护。1986年,编辑部收到一篇署名易之的文章,围绕土地有无…  相似文献   

14.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医走出国界振兴国医中原,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历来地杰人灵,群英荟萃,有着很深刻的传统文化底蕴,特别是神奇的祖国中医药,更是深深地根植于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许多久治不愈的疑难顽疾,偶得一小小民间药方,竟会...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的一天,我在县城买麦种子,回到乡下老家买化肥。刚播上麦子的土地一平如砧,看着让人心里很是舒服。一种踏实而亲切的感觉由然而生。包产到户已经30多年了,我们一家人进城也有20余载,这块地收了种,种了收循环往复,年复一年一直就这样耕种了下来,在种种收收中与土地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在收与种的轮回里见证了农村、农业发展变化的过程,见证了农村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刚分了地那阵,种地增收的欲  相似文献   

16.
基石     
如果说,我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筑起了坚实的小巢,那么,小巢的坚韧不拔完全归功于我母亲那强硬的基石。 我的母亲是一位极其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五十多年的沧桑从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一眼便能看出。然而,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成人后,并没有减少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而是始终用她那勤劳的双手和赤诚的一颗心支撑着我的事业,抚育着我成长。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 ,土地是中国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唯一的社会保障。文章在论述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对城市化进程的有利与不利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稳定家庭土地联产承包制 ,调整承包期、界定土地产权关系、建立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农村土地改革和土地制度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等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政府更多的角色应该是"助产士"而非"永久保姆".中国未来继续发展生产力的唯一办法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土地上了解中国现实,而不是取经西方的经验和理论.西方的经验和理论作为激励还可以,但绝不可以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药方.经济学家和决策者需要了解中国这块土地背后真正的逻辑,而不是根据书本讲的原因找出路.中国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以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以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例,当时普遍认为"社会主义计划体制效率不如市场经济体制,但最糟的经济体制是双轨制".中国改革后,不时有人预言中国崩溃,因为中国没有按照西方的共识进行改革.但30多年过去,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心中的土地董武权人也真怪。当年在那个穷地方时,恨不得早一天拔腿就走。离开了,却又不断地怀念。而今,终于重新踏上这块熟悉的土地。我顿感新鲜,连空气都变得清新甘甜。六盘山下,泾水河畔,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参加工作前,我在那儿劳动。虽然...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报道,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三农”问题时说——土地经营权永远不会变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解决“三农”问题是您最大的愿望,您认为把土地产权还给农民是可能的吗?温家宝: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解决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开始的。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我们在改革开始的时候就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说,农民拥有对土地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此后土地承包期不断延长。现在我可以直接回答你,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