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近年来,灵活用工形式日益成为县域产业发展和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零工市场作为灵活用工的一个有效载体,在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越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都出台了有关文件鼓励扶持零工市场发展。以建立灵活用工档案数据库为切口,发挥零工市场精准匹配人力资源的平台作用,充分激活乡村大龄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灵活就业和“零工经济”发展,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聚焦区域产业发展与零散劳动力充分就业,创新“八化八全”模式运作零工客栈,找准零工增收、企业招工、乡村振兴结合点,为零工群体和用工单位提供双向服务,擦亮零工客栈“临朐品牌”。目前,累计服务零工140余万人次,零工出工率提升35%以上,月增收1000元以上,30%的零工转化为企业长期工;产业化服务用工主体1106家,为137家重点产业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从红安有了零工驿站,我能在空余时间打打零工补贴家用,还能照顾孩子,真是太好了。”留守妇女王华感激地说。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灵活高效、优化服务”的原则,通过政策宣传引导、优化就业服务等方式不断探索创新零工驿站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灵活就业已成为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满足劳动者多元化要求,广西来宾市人社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决策部署,建强市、县、乡、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将零工市场建设服务供需匹配作为促进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倾心打造“零工市场”,创新在闹市区建设人社服务e站,解决8小时工作以外的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即时快招”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着力于拓宽就业渠道,最终达到灵活实现“就业零门槛,服务零距离”,打通服务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中央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和促进就业,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赢,盐城市积极翻新思路,组织开展了服务企业用工、帮助群众就业的“牵手行动”。该活动围绕“招员工不出厂门,找工作不出家门”主题,按照“全市联动、全面对接、服务企业、援助灾区、有效快捷、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两送两帮”,加大劳动力供求对接力度,有效地缓解了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该市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就业形态也发生转变——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面对规模庞大、主体多元、权益诉求多样的新就业群体,该如何构建更有广度、深度、温度的零工市场?对此,市场主体庞大、零工需求旺盛的深圳市努力交出优秀答卷:通过统筹推动一系列举措,让“市场+政府”两条腿走路,因地制宜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零工市场。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樟树市关注“就业难、招工难”,推出三项“招牌服务”,缓解企业用工难、促进就业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襄阳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引进企业越来越多,用工需求量急骤增加。2013年以来,襄阳市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用人难问题越来越突出,用工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襄阳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企业用工难的主要症结企业用工需求量急骤增加,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一是新增企业和现有企业扩大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增加与劳动力增长不成正比。而另一方面,襄阳市城镇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减少。经统计,今年可供给的劳动力为15.8万人(其中新成长劳动力7.8万人,失业下岗人员7.7万人,复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已经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近日,在杭州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2023年物流行业用工新趋势与高质量就业论坛”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到受邀参加本届论坛的U U跑腿公共事务副总裁陈璐。他表示,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在稳经济、保就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保障》2011,(11):23-24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的“从加强培训人手来破解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的课题研究要求,四川省成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成立课题调研组,在充分开展成都市职业培训工作和结构性用工矛盾情况调研及广泛了解外省市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职业培训破解结构性用工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与服务业有关的工作岗位在社会就业岗位中所占比重持续扩大,酒店用工需求随之持续增加,我国酒店出现了"招人难、培训难、留人难"的用工困境。与之相对的是,大量适龄劳动力就业形势益发艰难。本文分析了"酒店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矛盾产生的多方面原因,针对影响酒店用工需求的劳动力供给变化、人们务工观念变化、酒店竞争加剧等问题,从规范酒店用工招聘、提高员工待遇、调整酒店人才结构、转变用工观念、校企合作无缝对接、挖掘人才潜力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酒店业人才供求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人员合法权益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是当前农民有组织地进城务工的重要途径,也是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自我创业、灵活就业的重要形式。但调查发现,目前劳务派遣用工工作亟待规范。 劳务派遣即劳动者由派遣单位雇用并签订劳动合同后被派往用人单位工作,派遣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务派遣适应了一些单位的订单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短期用工的灵活性需求,有利于减轻用人单位处理劳动和人事、社会保险问题的成本。同时也适应了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亦工亦农、短期就业、工作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的特点,是促进灵活就业、推进劳动力有序活动的客观需求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要让企业用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指出,要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社会化用工是灵活用工中新兴的一种形态,是真正实现全民合作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就业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大学毕业生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从最初的文凭较量,发展到了“价格战”。2003年,辽宁某高校一些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率先主动提出了“零工资就业”,拉开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价格战”的帷幕。此后,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东部沿海大城市相继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特别是今年愈演愈烈。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0.8%的被调查者处于“零工资就业”的状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零工经济、灵活就业等经济新业态,网约车、物流配送、家政行业等产业链从业者成为“零工经济”的主导人员。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零工经济产业链产生巨大冲击。本文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重点探索零工经济从业者的权益保障,为今后维护零工权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春节前后,金华市用工缺口峰值达11万左右,企业招工问题仍然存在。该市着眼于改善用工机构、提高劳动者就业稳定性,积极开展"三转三提"活动,为企业用工找到活源之水、稳定之基、留人之法,成效明显。转变企业外出招工模式提高中级技能人才在企业用工中的比例"校企对接"行动是当前缓解企业用工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既能为企业提供"活源之水",也能有效解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对外实施"4333"校企对接行动为增加校企对  相似文献   

17.
蔡江涛 《中国就业》2012,(11):26-27
“短工化”是指近年来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周期短、频繁换工的一种现象。从调查来看,超过60%的农民工因为对用工单位条件不满意而选择主动辞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显著高。从企业层面来看,现实当中用工单位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占取劳动者黄金年龄段,偏好具有弹性的短期雇佣,是导致农民工“短工化”的重要原因。“短工化”意味着农民工的工作极不稳定、处于快速变动的状态,这对于个人、企业或者社会整体而言均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在当前招工难、寻工难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不断升级,重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保障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新课题。在实践中,广东重点企业主要包括重点“四上”(规上)企业、用工规模2000人以上或一次性新增用工500人以上的重点用工企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等共约6.8万家左右。这些重点企业大多属于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就业容量大,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相对较高。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对于“六稳”“六保”具有重要作用,服务好、保障好重点企业用工亦是各级人社、就业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12,(7):28-29
年年招工,年年有企业叹“难”。对于处于东部城市来说,企业遭遇“招工难’’并不是新鲜事,但“难度”大小、缓解方式、延续时间,与政府、企业的作为还是大有关系。无锡市向来高度关注农民工就业与企业用工问题,在促进企业用工、开展就业服务上作出创新实践,不仅企业“缺工问题”得到了及时缓解,更有效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层次。  相似文献   

20.
“农民要致富,天宽地阔找门路。” 就在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留守农民”就业难、增收难问题的时候,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广西南宁市坚持“富民优先、创业富民、就业富民、教育富民、培训富民”的理念,全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拓宽就业渠道,开启就地就近就业门路,破解“留守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