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历史起点。从沿海经济区来看,不仅要着眼于经济复苏、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还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经济、创新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金融危机下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沿海经济区产业转型的特点,归纳我国沿海经济区产业转型的问题,提出我国沿海经济区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首的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成本不断提高的压力下,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亟待加快产业转型。明确了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加快转型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前提是有序推进产业转移,抓手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是加快自主创新,载体是提升产业园区,关键是人才转型等。  相似文献   

3.
潘利 《广东经济》2012,(11):22-24
创业投资产业是创新经济的助推器,是经济转型的加速剂,在转型升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10年底,广东创投产业投资高达500多亿元,推动了100多家企业海内外上市,做大了一批中国著名的科技企业,培育了数千家优秀上市后备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创新经济发展,加速了经济转型。但应清醒看到,广东创投产业发展还不能够更好适应转型升级历史性任务的要求,必须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理顺体制机制,大力争取国家配套资金,加速创投产业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徐丽 《广东经济》2013,(9):68-71
创业投资产业是创新经济的助推器,是经济转型的加速剂,在转型升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10年底,广东创投产业投资高达500多亿元,推动了100多家企业海内外上市,做大了一批中国著名的科技企业,培育了数千家优秀上市后备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创新经济发展,加速了经济转型。但应清醒看到,广东创投产业发展还不能够更好适应转型升级历史性任务的要求,必须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理顺体制机制,大力争取国家配套资金,加速创投产业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郭占恒 《经贸实践》2008,(11):21-2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只有建立三次产业不断优化和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相似文献   

6.
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面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产业大调整所带来的新挑战,文化产业也应当进行及时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而推动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使资源配置的范围超越了国界,产业发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要素的最佳组合和资源的最优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循着国际化的方向演进。从阐释产业国际化的内涵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质等问题入手,通过对产业国际化和产业转型升级间内在联系的分析,指出产业国际化应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而加快产业国际化进程及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浙江传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机遇与模式选择.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加快实现区域经济空间重组、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体制重构,从而使得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是当前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文章从县域经济与都市区经济的差异性角度分析了转型内涵,并在产业扩散-集聚的内源性推动与政府政策性的外在推动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转型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以浙江省诸暨市发展实践作为案例,并结合都市区经济标杆的杭州市余杭区,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践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十二五"未来五年发展机会,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抓牢中小企业成长中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快实现中小企业转型成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全国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快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必将为广东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