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老舍与沈从文小说共处颇多,该文通过对其各自代表作品《老字号》、《断魂枪》和《边城》、《长河》的解读探讨其共性,即表现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精神,隐秀含蓄的文体特色,赋予主人公以神性及结尾表现人物命运的不可知,从而让我们感受两位文学大师对民族忧患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艳玲 《魅力中国》2013,(29):113-113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壁”,是我国极富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是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雏形。本文对《孔雀东南飞》中表现出来的多种悲剧原因进行了研究,对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田之秋 《走向世界》2014,(37):36-39
尊崇传统 浸润儒风 走进画展,可以看出孔维克先生为此所做的精心准备。展览共展出近年来他的代表性人物画作品百余幅,以表现孔子及儒家思想题材的作品为主。综观展览,可以大体悉知孔维克先生的绘画理念和心路历程,其所包含的主题性创作,如《公车上书》;孔子题材系列创作,如《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图》;乡土题材系列创作,如《故乡小调》;古典人物系列题材作,如《四美图——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蝉》:生活写生创作系列作品,如《云南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李扎莫》等五大板块,以及直面生活、表现生活、歌颂生活的速写、写生作品,无不体现作者对生活之美的挖掘,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洪异的《长生殿》是清代传奇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经典的作品必然有其伟大的原因,《长生殿》在人物表现的细节安排、事物安排的细节处理、意向运用的细腻传神几方面赋予人物以生命力、情节以真实性,表现了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何菲 《中国经贸》2010,(16):1-4
WTO《农业协定》虽然在表面上给予了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待遇,但其条款实质上仍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性。并且,从发达国家对协定的履行情况来看,其并未实质履行对协定的承诺。而同时,《农业协定》的实施却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对农业谈判的改革应从弥补《农业协定》的不平衡、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应能有效地、迅速地降低发达国家的保护,特殊、区别对待必须对发展中国家有实际效果,且须立即到位。  相似文献   

6.
袁明菊 《魅力中国》2014,(20):117-117
世界上任何一种器乐也无法取代优美的人声。人声以其变化自如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音色惟妙惟肖地表达出声乐作品的内涵、风格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与变化,为声乐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成为与听众心灵沟通的有效桥粱。常香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她创新的音色表现,使每一个戏曲人物形象都相栩如生且具有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本文以豫剧《花木兰》、《拷红》、《断桥》为例,对其音色的创新表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曾纪泽在《中俄伊犁条约》谈判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是其谈判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其在谈判中也出现很多遗憾的失误,给后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不能忽视的,对其的评价应该全面的看待。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的产生,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性,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化。这种认识的深化,其表现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决定》不仅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一般原则出发,而且还从能否科学地组织劳动出发,来确定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把科学地组织劳动,当成是繁荣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甄娠传》、《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部分电视剧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雏形、女性主义考量、女性新形象的分析,认为近年电视剧的主题思想越来越倾向于女性意识的挖掘与回归,不少电视剧中女性人物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对权力的向往表现着一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明安 《魅力中国》2014,(26):97-97
音乐,是人内在情感的表现。音乐表现的感情与感情本身一样,也有类型划分,这种类型就是感情性质的基本类型。音乐的感情内容是非语言所能表达的。音乐作品中渗透着作曲家的个性,并与特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景息息相关。本文以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四十交响曲》和《土耳其进行曲》为例,从其音乐作品中探析作曲家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11.
孙明涛 《中国经贸》2014,(21):270-271
调查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自执行以来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实施《准则》的诸多环境不完善,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小企业主们对《准则》认识偏差,财会人员缺乏胜任能力,针对《准则》执行的相关培训太少等。因此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准则》执行的制度环境建设,完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准则》培训工作,让小企业主能认识到到实施《准则》的益处,激励小企业自觉的去研究《准则》,从而促进小企业顺利的去执行《准则》。  相似文献   

12.
于继才 《辽宁经济》2009,(12):94-95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受灾害损失,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条例》。其目的是防止灾害地质作用的发生,减轻或避免成灾时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防御灾害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恶化的表现或结果。地质灾害防治,必须研究其所处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凡艳飞 《魅力中国》2010,(23):336-336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通过对这部书的研读,发现它记事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描写战争。其高瞻远瞩的总体把握,异彩纷呈的细节摹写,灵巧多变的篇章结构等均体现了《左传》战争描写的总体特色;在《左传》众多的战役中均有表现;体现了战争的文明性。  相似文献   

14.
张敏 《改革与开放》2016,(15):93-94
《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个时代的作品都能或多或少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政治主张及文化思想等等.《西游记》虽是一部神话小说,但是作者吴承恩也在书中借鉴了许多哲学的思想.本文将以《西游记》中的部分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作者对其性格、职业以及事件中的表现等方面的刻画,探析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是助力企业纾困、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形成的准自然实验,考察其对企业产品市场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新三板企业年报与“企查查”平台构建新数据集的双重差分检验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促进法》能够使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提高约9.31%。强化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带来的商业信用供给下降是其中主要的作用机制。当企业融资能力较弱、竞争对手财务实力较强时,《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企业产品市场表现提升的效应更强。本文揭示了《中小企业促进法》通过缓解中小企业流动性约束,促进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木之鉴     
李延菊 《走向世界》2011,(18):84-86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也,下象其跟。" ——《说文解字》卷六《木部》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偏爱于木。"木者,春生之性。"人们对木头的偏爱不仅仅形象的化作木建筑、木家具,更表现为一种木文化。  相似文献   

17.
《管子》中所反映出的霸权思想有很多内容涉及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诸多方面,将《管子》的霸权思想与西方霸权理论相比较发现,《管子》的霸权思想在理论建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概念性、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的不足,其内容大多是针对治国的需要而提出的策论,其中还存在着不少前后矛盾之处,从而导致其理论性不强。但是,《管子》的霸权思想具有中国传统的独特性,其中关于道义与权力相互关系的观点、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互联系的研究方法则可以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补充,对当代国际政治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亚里斯多德与贺拉斯文艺美学观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斯多德(Arlstoteles,公元前384—332)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他的文艺美学思想是他的整个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观点主要表现在美学专著《诗学》、《修辞学》中,此外他的《形而上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也涉及一些美学问题。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8)是罗马帝国初期奥古斯都时代的著名诗人和文艺批评家,其文艺美学思想也是他的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观点主要在《诗艺》中。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美学观与贺拉斯的文艺美学观有异同处,主要表现在文艺与古典、现实的关系、文艺的社会功用、文艺的批评原…  相似文献   

19.
周莎 《新西部(上)》2013,(10):100-101
本文介绍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生平,阐述了其《第十一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创作特征及西方评论家的有关评论,分析了该交响曲对中国的影响。认为《第十一交响曲》真实地再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的历史事件,它表现了苏联人民对和平、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激励着全世界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它是人类的革命史,是世界文化的一隅。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伟大先驱,虽然他一身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民主革命实践,没有机会作为执政者推行其经济现代化的思想,使这部分思想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但孙中山在其现代化的整体思想中,一直对经济现代化极感兴趣,对此做过许多深入的思考。从1894年《上李鸿章书》到其晚年的《建国方略》和《三民主义》,无不表现出孙中山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创造激情。从主观愿望来说,孙中山不仅立志做一位敢于破坏旧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