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何"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录,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重点。我国从立法层面始终坚持"公共利益"征地的原则,如《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均有相应界定,即"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而且,政府遵循"公共利益"原则行使土地征收权,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相似文献   

2.
区分土地征收和征用十分必要2004年3月14日公布施行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将征收与征用这两个概念作了区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3月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宪法》修正案草案说明时说:这样修改,主要的考虑是,征收和征用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给予补偿。不同之处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2004,(5):11-11
以下为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有关农业的部分: 第二十条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  相似文献   

4.
英国政府怎么征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国,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征用土地都很困难,因为有各种客观条件要求征地部门必须谨慎行事。《强制征购土地法》的门槛很高英国政府和职能部门征用土地依据的是一部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实施的《强制征购土地法》。在议会确认土地的使用目的有利于公众利益后,用地部门可以依法获得强制征用土地的权力。被征用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一般都有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此次修宪建议关于征地制度的表述有何新意?对农民土地利益的保护将产生哪些影响?范亚峰:这次修宪建议把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作为政治游戏规则和社会生活模式的元规则,其条文应高度抽象。但是1982年宪法的条文过于具体,规定了许多政策性的东西。这导致宪法字数偏多,而且因其政策性的内容偏多,使宪法不得不频繁修改,从而影响了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这不能不说是八二宪法的立宪技术的一个缺陷。对于土地的征收和征用给予补偿,是一个重要的进  相似文献   

6.
《怎样解除联营?》案例讨论(续)应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明义山东省巨野县土地局印染厂使用的土地是征用所得。当时《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第14条、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5条和《土地管理法》第24条都规定,征用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建设单位只...  相似文献   

7.
<正>韩国《宪法》规定,因公共目的需要使用私人土地时,政府可对私人土地进行征收,并给予经济补偿。研究韩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特点与经验,对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特点补偿范围宽、方式多,充分保障了被征地人的各项权益。韩国在征用土地时,对所有涉及的土地和房屋的所有者、租客、务农者、经营者都要进行补偿;不仅对农民土地及地上各种建筑物、植物、农业、畜牧业、家禽业等进行补偿,而且  相似文献   

8.
一月大事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条第三款由“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3月15日,国土资源部向外界公布了首批公开调查的五起案件处理结果,10名负有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分别受到法律、党纪、政纪处分,其中两人因涉嫌受贿被捕。●3月19日,《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部委组成的联合检查验收组,将从3月底开始对各地治理整…  相似文献   

9.
国有建设用地招拍挂制度已经运行十几年了,其效果有目共睹,但土地市场仍有许多亟需完善之处,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不足之处 现行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存在漏洞或不足 首先,法律涵盖面不全.《宪法》第一章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在《土地管理法》中对公共利益没有进行明确的阐述和界定.这类限制的缺乏,导致强制性征地范围过于宽泛.其次,关于农地征用(收)补偿方面的政策法律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0.
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征收”是土地的所有权发生改变,“征用”是土地的使用权发生改变,“给予补偿”是承认了土地权利的价值。这条规定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商品化有了宪法上的依据。2004年10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我国第一部物权法草案,将物权表述为:“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即将物权分为所有权和他物权,前者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