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安平,现任二0八大队党委书记,第四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他多年来在铀矿找矿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或参与各类技术项目50余项,独立或参与编写地质技术报告38份,发表论文10余篇,内部专著12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核集团公司一、二、三等奖7项;2002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入选中核集团"111人才工程",2007年成功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2008年,被包头市政府授予"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专家.  相似文献   

2.
8月29日,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一大队相山核地质科技文化园顺利通过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评估组评估,获评"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一直以来,二六一大队坚持把文化作为立队之基,发展之魂,精心打造核地质文化教育基地,不断丰富核地质文化内涵,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功勋地质队所经历的文化洗礼。  相似文献   

3.
<正>"衡量中核建中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不能脱离国际核燃料产业发展的整体坐标系,面对开放的市场,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那些世界一流的核电燃料元件制造商。"这是中核建中核燃料元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中核地质工作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方针,双重属性,三大方向,四项战略,五个突破.  相似文献   

5.
<正>"做出承诺仅仅是个开端,职工群众不仅仅看我们说什么,还要看我们怎么去做。"中核地质系统正是把握了这个核心,以抓统筹、抓特色、抓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有一个展区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的特别关注,在这个展区内陈列着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誉为核事业"脊梁骨"的核电燃料元件。这些核燃料元件的研制主要来自坐落在内蒙古包头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我国最早的,品种最全、最多的核燃料元件研制和生产基地。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中核北方积累了雄厚的核燃料元件产业技术实力和能力,不仅承担着我国大部分核电动力堆燃料元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核电:冲击1180亿千瓦时新发电目标新亮点搭建六大专业中心,公司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全年发电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首次发布中国核电八大产品;"华龙一号"提前66天实现穹顶吊装,示范快堆土建开工,福清核电一期工程全面建成,田湾核电再创VVER机组最优工期记录,三门核电完成热试;新增中核苏能、中核山东、中核(西藏)、中核河北核电、中核武汉、海洋核动力和广西来宾等7个新的子公司;积极拓展行波堆、海洋核动力、地热、新能源和电力销售业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核工业》2016,(2):12-16
<正>"十二五"产业巨变2015年是中核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2015年集团公司实现总产出1159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707亿元,利润总额1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8%,实现经济增加值(EVA)69亿元,比上年改善39%,全面完成了预期目标,并确保完成了国资委的稳增长目标,连续十年获得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A级。2015年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实现了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的圆满收官。经过"十二五"  相似文献   

9.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既是核地质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核地质系统经济结构的调整,已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但“小而全”、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只有深化改革、加快调整,才能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核地质系统调整经济结构已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核地质系统经济结构进行了多次调整,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10多年了,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10年多了,中核集团公司成立10多年了,中核地质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曾经一度举步维艰的中核地质,怎么会一项项成果接踵而至?一份份喜报纷至沓来?一个个大奖花落头上?究竟是怎样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转型,成就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8日,核地质人再次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伊犁盆地南缘的铀矿勘查和研究成果荣获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核地质系统继2005年吐哈盆地铀矿找矿成果、2006年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后,连续第三次获奖。春华秋实,在核地质事业的春天里,核地质人真正看到了收获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正>"早年抓安全生产的时候,我们在禁烟上就下了很大功夫,在车间里发现一个烟头罚款25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畅欣对记者谈到安全生产的时候,是从烟头开始的,"一开始效果不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核地质文化是这种动力在铀矿地质事业中的具体反映。正是由于这种动力。才使得核地质人为我国的铀矿地质事业无私地奉献。文化又是一种管理,而且是核地勘单位发展过程中的最高层次的管理。它超越制度的力量,使核地质人以强烈的使命感,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地实现单位和个人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4.
<正>"中核地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争取找矿新突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建设一流队伍的关键时期。国家、集团公司对我们寄予厚望,广大职工对事业发展充满期待。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战略和集团公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铀矿勘查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核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战略就是确定核地勘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方针、方向和规模。尽管核地勘单位已经属地化,但核地勘单位应依据自身的优势,提出核地质发展战略的设想。 1、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资源,巩固地质找矿成果,提高勘探施工质量核地勘单位在长期的勘探工作中,已查明的地质矿产资源丰富,资料翔实,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还拥有一支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锻炼出的职工队伍。 (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仍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发展国防工业及核电工业,国家要加大对矿产勘查的投资,大中型矿山为了延长寿命,也会为增加后备资源而投资,这就给地勘单位提供了机会。我国的地质工作程度不均衡,铀地质工作更是不均衡,尽管东部工作程度高一点,但  相似文献   

16.
浦原·15年     
时近岁末,上海中核浦原总公司传来的是一片利好消息:保守估计本年度销售收入将达13亿元,利润突破3000万元,创有史以来最好纪录;新建成的标志性建筑——中核浦原大厦完工,15年来浦原公司终于在上海亲手建成了第一座自己的大厦,公司总部也将在明年初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核工业》2007,(11):F0002-F0002
中核集团公司将委托财务公司在安全、高效、规范的原则下运作该基金,积极实现保值增值11月23日,中核集团公司特困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与中核财务公司签署了协议,将特困救助基金一期募集到的2000万元正式委托财务公司进行运作。这标志着集团公司对特困职工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也标志着集团公司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8月1日开始,集团公司首次在全系统开展了以"我是中核人,同心一家亲"为主题的特困救助基金一期募捐活动。截至目前,集团公司特困救助基金一期募集  相似文献   

18.
2002年起,为更新观念、加强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整个核地质系统开展了核地质文化建设活动。几年来,核地质系统确立了“以人为本、突出主业、创建一流”的工作主旋律,系统内所有单位都制定了符合单位实际的核地质文化建设方案和三年规划,并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及精神理念的提炼和培育上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提高队伍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提炼和培育了精神理念核地质精神理念是核地质队伍的灵魂和力量源泉,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和依据。在对“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企…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伴随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重启在即,核电建设的提速将进一步刺激市场对铀资源的需求,在积极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广东作为核能利用大省对铀的依存度也必然加深。面对资源抢占的日趋激烈和来自行业竞争的巨大压力,从地矿事业部启动"地矿联合、探采一体"发展战略着眼,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推动广东核地矿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通过地矿事业部组织的地矿单位"互访"交流,结合核地质兄弟单位不断创新思路的举措,细思广东核地矿  相似文献   

20.
<正>近来业内有关核科普的话题似乎多了起来。翻开今年第8期《中国核工业》杂志,卷首语《核科普,期待加速升级》的标题吸引了我。联想到不久前的两件事:一是央视热播的《解密中核》,让神秘之"核"再次走进公众视野;二是"核你在一起"科普开放周,让公众近距离地感受核工业。这两件事,虽然谈不上轰动效应,但至少可以折射出公众对"核"的感知心理,因而引发了我对核科普工作的肤浅思考。科普面向的就是社会公众,满足的是公众对未知的探求心理,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