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机构是专门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经济组织。金融信用环境是金融机构开展信用经营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金融信用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金融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金融运行的安全。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信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金融生活的正常进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信用环境问题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金融信用环境的研究更是有助于金融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能力对保障家庭财务安全及增进其金融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研究关注金融素养,而金融能力是在金融素养基础上的理论拓展。金融能力强调从知识向行为的转化过程,并将外部金融环境纳入理论分析框架,极大地推进了居民金融行为与金融福祉的相关研究。已有研究围绕金融能力的概念模型、测度框架、影响因素,以及金融能力与家庭福利等问题展开。本文旨在系统梳理金融能力的研究成果,厘清从金融素养到金融能力的理论拓展逻辑,并结合我国国情与国内研究现状提出金融能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杨晶 《云南金融》2012,(3Z):51-51
<正>一、绿色金融:背景介绍绿色金融提出的背景一是环境保护,二是可持续发展。世界银行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早在1970年首次设立环境事务顾问,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叙述了对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及其所创新的金融产品本身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金融创新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生态概念自提出后,引起金融理论界和金融实践工作者的热切关注。笔者对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精彩论述。并指出在金融生态链中,法治环境是根本,制度环境是保障,信用环境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金融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诺金 《南方金融》2006,(10):23-26
金融生态是“金融”与‘生态”一词的组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第一次从金融生存发展环境的角度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后,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但是,什么是金融生态?为什么要提出金融生态这个概念?金融生态研究有怎样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上述问题,理论界至今仍存在一定分歧。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为更好地理解金融生态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7.
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山区投融资环境的变化情况,指出了山区生态金融环境存在的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山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融生态问题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从金融生态的角度来看,“中部塌陷”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生态环境恶劣的必然结果,而要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为中部地区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改善金融生态的企业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9.
改善青海金融生态环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成 《青海金融》2009,(7):15-17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青海的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发展不稳定,不良资产比例高,社会信用意识淡薄,法律尚不健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等问题。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建设,必须高度关注金融生态环境,切实解决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合力,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法制建设和信用建设,整合金融资源,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经济金融这些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现在国际上比任何时候都关注中国的经济金融发展。我现就中国的金融发展与金融调控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