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冯东升 《中国经贸》2012,(6):159-159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模式,即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且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2.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之一.回顾了宁波市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中取得的成绩,指出了下一步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根据宁波市工业经济现状,提出了围绕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大力发展10大产业循环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证了生态经济学与循环经济理论的辩证关系,提出构建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良好环境的对策: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有清晰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策略;其次,发展循环经济要因地制宜、结合各专业特点,探索各种模式;再次,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北方经济》2005,(6):19-19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指的是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 与传统经济的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 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不同,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循环式经 济,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循环 经济是当今世界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 佳选择。上海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并提出要率先建设成循环经济型  相似文献   

7.
一、紧迫性与现实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循环经济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依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而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提高生态效率的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其运行需要一个明确而合理的法律轨道。为推动和规范循环经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循环经济立法.其中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相当完备.立法水平位居国际前列.并因此使日本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成为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深入研究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原因、意义及对我国的启示.对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循环经济,它是使生产所需的资源通过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全球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在主产业链上向前向后延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它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奶业推进循环经济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与运行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核心:资源与环境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加强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它的两大核心.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一是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经济中"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物质流动,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物质循环,从而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以最小的生态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构建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以立法的方式来保障和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在介绍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框架和分析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如何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冰  罗清和 《特区经济》2007,(3):130-132
本文深入分析了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和现实意义,提出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营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广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强化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红征 《特区经济》2011,(3):303-304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第一次把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使劳动过程同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循环过程实现了本质的统一。21世纪人类进入生态时代,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与良性循环已成为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因此,重新探讨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尤其是站在循环经济的角度对这一思想深入研究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有政府方面的、企业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我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志文  张蕾  周锦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8):52-54,65
市场经济固有的经济外部性缺陷,以及现有循环经济理论的滞后对循环经济的深入推进形成了制约,为此,应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主导型循环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在政府各项政策措施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与企业生态管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当今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这一发展潮流,企业实施生态管理、实现生态转型势在必行。但在现行务件下,要使企业自觉主动地产生生态管理的需求和行为,仅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方式是有困难的,更多地需要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政策的引导和推动才能实现。本文对此做了系统的分析,并就推动企业生态管理,促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政府环境政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演变成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政府及时调整政策,沉着应对,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了好转.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经济的好转是否能够持续?经济是否能一路坦途,自此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上一轮经济周期的上行期和下行期;第二部分,论证了中国经济明显好转;第三部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证我国经济好转的持续性问题;第四部分,简要地阐述了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是《资本论》所阐释的重要理论.文章以这一思想为理论切入点,对当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途径和意义进行一定的探析,以期为当代企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孙作林 《特区经济》2006,(6):365-366
中小科技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小科技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中小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的具体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undertakes a step to 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f resource productivity. It argues that natural resources are back on the agenda for four reasons: the demand on world markets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to using resources are relevant throughout their whole life cycle, the access to critical metals could become a barrier to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nd uneven patterns of use will probably become a source of resource conflicts. Thus, the issue is also of relevance for the transition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Material Flow Analysis’ is introduced as a tool to measure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ithin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ly; such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now is being harmonized under OECD auspices. For these reaso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resource productivity—that is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natural resources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economy—will become one of the key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success and human well-being. An empirical chapter gives evidence on time series of resource productivity increases across a number of economies. Introducing the notion of ‘material flow innovation’,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dynamics and issues of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s the paper concludes, market barriers make a case for effective resource policies that should provide incentives for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get the prices r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