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种特殊的战略物品。我们党历来对粮食工作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的有效措施,特别是1998年以来实施的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洪湖市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全国商品粮、商品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曾经为国家作出过很大贡献。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洪湖市粮食企业出现了销售不畅,压库严重的问题,制约了粮食企业的改革。 一、原因分析 1、粮食收购的政策性和粮食销售的市场性,使得粮食库存年年积压,导致库存综合成本过高是粮食销售不畅的根本原因。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一直要求粮食企业敞开收购农民生产的粮食,且收购价格定得较高。而粮食销售则要求粮食企业走向市场销售,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情况。 2、粮食市场持续疲软,价格持续下滑是销售不畅的关键原因。自1998年4月以来,国务院提出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其中顺价销售是关键。但是自1998年以来,粮食市场一直低迷不振,价格持续下滑,粮食无法达到顺价销售。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起实行的粮食“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正因为如此,粮食顺价销售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人们欣喜地看到,粮食顺价销售目标基本实现,但同时也注意到,...  相似文献   

4.
粮食顺价销售的难点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毅  钱志刚 《经济师》2000,(2):64-64
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是:“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其中顺价销售是指国有粮站、粮库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出售的原粮及加工的成品粮,必须以粮食收购价格为基础,加上合理费用和利润形成的价格进行销售,达到保本和微利不亏损的目的,绝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向任何单位和个人低价或变相低价亏本销售。实现顺价销售,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改的关键环节,也关系着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真正实现。然而,从目前来看,要实现粮食顺价销售,仍存在很大困难。一、粮食顺价销售的困难1、粮食企业对粮改政策认识偏差,影响粮食顺…  相似文献   

5.
王玉萍 《经济师》2000,(7):163-164
粮食购销企业实行顺价销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在实践中粮食顺价销售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这方面问题及对策谈点看法。一、粮食购销企业实行顺价销售面临的问题1、粮食顺价销售难度大。一是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粮食部门收取的定购粮和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价格较高,造成粮食收购成本大,顺价销售的余地很小。二是收购费用较高。粮食部门为方便农民售粮设置收购站点多,粮食并仓转库费用较高。三是粮源不易垄断,由…  相似文献   

6.
1998年6月,我国开始实施以“四分开一完善”为主要内容,”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工作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但从目前改革的实际看,效果并未充分显露,尤其是三项政策执行效果还不够明显:敞开收购未能做到囊括全部农村粮源,私商插手农村收购的现象禁而难止;顺价销售困难重重,全国1200亿元的老亏损挂帐手续尚未办妥,新亏损又添新帐;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不够得法,限制了企业的自主权和经营的开展;粮食企业改革出路难觅,改革中人员下岗分流难度较大……这些困难和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要搞好粮食流通体…  相似文献   

7.
去年5月份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改革工作会议,结合粮改工作推进一年来的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的意见”,除适当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完善超储补贴办法、促进顺价销售等措施外,把陈化劣变粮食(以下简称陈化粮)的处理也摆上了重要位置。妥善处理陈化粮,事关“三项政策”的落实和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本文就陈化粮的处理谈几点粗浅看法。一、陈化粮形成的原因粮食形成陈化劣变的原因不少,但从分析的情况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价格因素。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党和国家从…  相似文献   

8.
姚顺华  汤学银 《经济师》1999,(12):89-90
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国家赋予粮食企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它既涉及到贯彻执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又关系到保护农民利益。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无疑给粮食收储企业带来了机遇,但对山区农业发展银行来讲,在执行“三项政策”中仍有一定难度,主要表现在敞开收购方面,粮食企业收购的粮食品质低而价格高,同时库容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顺价销售方面,由于受过去双轨制的影响,加上市场因素制约,粮食销售量受阻,且费用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这样农业发展银行实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工作难度自然高于前两项政策的执行。本文就竹溪农业…  相似文献   

9.
孙健  吴东升 《经济师》2000,(9):205-205
当前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陷入了既要执行敞开收购的政策 ,又面临仓容紧张、调销不畅、价格倒挂以及财政补贴不到位等现实问题的“两难”境地。有人认为 ,只有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才能保护农民利益 ,稳定农业基础地位 ,逐步走出经营困境 ;也有人认为 ,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困难重重 ,多收 (粮 )多亏 ,少收少亏 ,不收不亏。那么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出路何在 ?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管之见。一、正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的困难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执行敞开收购政策中 ,确实面临诸多困难。1、粮食收购的刚性与销售的市场性使得企业难以准确执行政…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是1998年以来粮食购销政策调整最大、粮食企业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败与否,与农发行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必须切实履行好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职能,积极支持粮食企业改革,搞活粮食市场流通,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一、准确把握政策,切实做好粮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1.认真落实“定量收购”的资金供应政策。按照省政府“定量保护”的收购政策要求,在资金供应上要区分两种情况给予贷款支持:一是对实行价内补贴方式的,粮食购销企业收购…  相似文献   

11.
共和国粮食收购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和国粮食收购政策的演变先后经历了粮食自由贸易、粮食计划收购、粮食收购"双轨制"、粮食收购市场化四个阶段。它的主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把握处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规律是逐渐发挥价值规律在粮食流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君清 《经济师》2000,(2):106-106,108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仅关系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也关系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目标的实现及农发行的生存和发展。随时掌握粮改的进程,不断分析和剖析影响粮改的难点,是当前农发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推进粮改和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有效途径。现结合浙江省温岭市粮改进展调查情况,谈几点看法。一、粮改的进展和现状自1998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温岭市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笔者到福建主要产粮区南平市就粮食购销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若干完善本省粮食购销政策建议。 一、目前粮食购销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粮食流通体制是国家收购和市场收购“双轨”并行的形式。1996年中央制定了粮食定购基准价,本省依据中央确定的基准价,再上浮10%,另外再加价外补贴10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粮食总量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市场粮价下跌的情况,从保护农民利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大局出发,实施了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粮改精神,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据统计,1998-2000粮食年度,国家粮食收购总量分别为1931亿斤、2561亿斤和2339亿斤,平均每年2277公斤。这对于防止市场价过度下跌,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动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1999年以来,通过不断完善政策结构的调整。1999年以来,通过 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如逐步缩小粮食收购保护价范围、实行优价、拓宽收购渠道,推进粮食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使粮食主销区进一步发展效益农业,粮食主产区进一步发挥种粮优势,促进粮食区域布局调整和粮食品种优质化,有效地引导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2高速。三是增强了国家粮食调控能力,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市场不因自然灾害出现大的波动,始终保持稳定。这几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效抵御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成功地实行扩大内需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城镇低收入价层尤其是下岗职工的生活水平比较稳定,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都是与我们有比较充足的粮食分不开的。四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初步扭转了企业大量亏损的局面。据对24个省(区、市)的调查统计,1998年以来国有粮食购销分流富余人员85.9万人,减员增效工作迈出较大步伐。1999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比1998年减亏256亿元,2000年又比上年减亏18亿元。同时,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证粮食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从根本上解决了给农民“打白条”的问题,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总起来看,前一时期的改革,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有益的,积极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了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是符合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没有“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实施,就不会有今天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15.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中央政府确定的“五项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之成败,事关经济发展后劲,事关政治稳定。在过去几十年的粮食流通中,国家不失时机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使我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但在旧的粮食流通体制下,确实积累了许多问题,如粮食企业亏损和负债不断增加,仓储设施和管理手段落后,经营水平低下,粮食收购资金运行不良等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1政企分开,必须解决粮食企业的负债包袱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即…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斌  牛子良 《经济师》1992,(12):49-49
<正> 近年来在支持粮食收购过程中,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出现了收购资金筹措难、供应难、回笼难的“三难”问题,农业银行的收购资金亦由过去的季节性占用变为现在的长期性占用,而且占用额逐年加大,已成为困扰农业银行和所在地方党政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是经营性亏损占用。粮食企业肩负着国家政策性收购储备粮食的任务,受国家政策条条框框的限制,无法完全参与市场竞争。收购价格为上级制定,且坚持高价进低价出,形成购销价格倒挂,致使粮食企业连年出现亏损。同时,当地政府为照顾农民利益,实行粮产品封锁,要求粮食企业多收粮、多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多地少,仅用占世界1/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多的人口。党和政府一直重视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问题。尤其我国1998年以来,从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到推进“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改革措施,放开销区粮食收购市场,及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试点,我们一直在探索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2月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强调,决定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并且提出了对粮食主产区实行直接补贴和实行减免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的政策。2004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并且通过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草案)》,宣布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指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目标模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称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这从根本上指明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使粮食收购市场化和对粮食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供应和管理粮食收购资金的农业发展银行,如何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三项政策,管好用好收购资金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保定分行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加强资金供应管理,为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奠定基础。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为了确保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务院确定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确保粮食收购不打白条”的政策,这既是国家保护和支持农业的一项长期的根本政策,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要求农业发展银行按收…  相似文献   

20.
吴典军 《经济师》1999,(9):83-83
国务院最近召开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决定对保护价收购政策进行调整,把一些品质差、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粮食品种逐步退出按保护价收购范围,以促进粮食结构的调整。这是国务院从我国粮食由长期供不应求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情况出发,针对困扰粮改进行的顺价销售难等问题,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保护价政策,促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收储企业和农发行等各个部门。要保证这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关键是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