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产品线     
经过不断的调整,金地才形成了现在"立体"的产品线。相比起其他的主流地产开发商,金地的定位更偏重高端产品。从金地的发展历史来看,金地的产品一直以中高端为主。2000年金地集团上市之初,公司将其房地产产品聚焦于优质住宅商品房。当时,公司的主要土地资源大多集中在深圳市中心区周边一带,瞄准的目标客户也都定位在城市的中高收入阶层。2002年是金地集团上市后地产项目全面铺开、各种资源快速投入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公司形成了以深圳、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华南、华北、华东区域扩张的战略布局.并讲入武汉等二线战术城市。  相似文献   

2.
金地,若在一群金融家指挥下,它的未来将会走向哪里?针对生命人寿成为金地集团第一大股东之后的未来方向,日前国内独立地产评论员蔡为民分析认为,"房产+寿险"的异业结盟,理论上金地并不会被生命人寿所"同化"。"毕竟生命人寿的专长并不在地产上,如果生命人寿派一个人前往金地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一职,这对整个金地的房地产操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干预。"在蔡为民眼中,生命人寿除非换掉整个管理团队和班底,否则即便强硬介入金地集团的实际经营,这对生命人寿而言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来,万科、保利、招商和金地都被视作A股上市房企中的"四大天王"。对产品创新与产品品质的重视,不仅奠定了金地的中高端定位基础,也为金地在国内房企江湖排名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历经五大阶段有券商曾将金地集团(600383.SH)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5),金地从建设公司转型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在1994年。  相似文献   

4.
世家系列是金地集团继天境系列后,力推的又一高端系产品。但在《中国房地产金融》走访了其中的代表作天悦湾后,发现无论是在品质、营销手段还是客户定位上,都似乎给"高端"二字多少打了点折扣,世家系的产品更像是"豪宅中的刚需盘"。一掷千金的天悦湾无论是在对外宣传上,还是在金地内部,都将天悦湾视为集团现阶段的"天字第一号项目"。有分析人士指出,2009年上海金地以30.48亿元的价格拿下上海青浦赵巷特色居住区10号地块,开发金地天境项目,标志着金地向高端市场转型的开始。但到2010年,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天境的销售始终阻力重重,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整个项目的去化率只有21%。  相似文献   

5.
"楼上张曼玉,楼下张学友。"这是金地集团某"名仕系列"楼盘曾推出的响亮口号,让人过目难忘。在金地的解释中,"名仕系列"要符合三点:一是城市地标;二是精工名家,三是优雅礼遇。此次《中国房地产金融》华东区域"名仕系列"项目调研中,选取了杭州金地·申花里和宁波余姚金地·澜悦,作为项目样本进行调研。杭州金地价格优势明显金地·申花里是金地集团在杭州继金地·自在城、金地·天逸之后首次进军杭州城市中心核心区的项目,也是金地五大核心产品中的"名仕系列"4代建筑体系首次在杭州的亮相。  相似文献   

6.
"天"字系列是金地最为高端的产品,同时也是受市场调控最深的产品。"天"字系列是金地集团四大产品线当中的顶级产品系列,以"大平层"、"平墅"为卖点,曾吸引大量的市场关注目光。然而,随着房地产调控趋紧,"天"字系列作为豪宅代表也随之受到波及。近期,《中国房地产金融》赶赴了华东区域内上海余山天境,杭州天逸,常州天际,这几个"天"字系列项目现场,一探近况。  相似文献   

7.
李艳 《银行家》2007,(1):106-111
2007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将沿着一种什么样的走势?本文的观点是,房地产市场将持续走强,房地产销售价格将会持续上涨,房地产区域市场差异明显,行业热点将向“多极化”方向演变。重点关注对象:住宅开发公司中的“行业龙头”及“区域龙头”公司,以及商业地产、工业地产中的“资产增值”公司。特别关注热点:住宅地产向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公司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郭莉 《投资北京》2010,(8):36-39
万科走麦城,使中国房地产希冀通过商业地产拯救楼市的美梦也碎了一地。从住宅开发到商业地产开发还有多少路要走?呈"四无"状态的商业地产距离成熟还有几环?  相似文献   

9.
金地·自在城以体量大、多种物业类型复合而著名。"自在城系"产品虽然并未归入金地几大产品线内,但因其建筑体量较大,通常在70万平方米以上,甚至有些达到并超过百万平方米。并且"金地自在城"以其多种物业类型复合,通过商业配套和社区服务形成金地大型复合高品质社区生活模式,在华东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中国房地产金融》选取了华东区域内四个金地自在城项目,进行实地探访。上海自在城去化快曾有金地集团华东区域高层把上海金地·自在城定义为:"它不仅是一个盘而更是一个城。  相似文献   

10.
双核驱动     
十年的时间,鸿坤地产用独特的发展模式为中小房企提供了一个突围样本,如今鸿坤地产希望通过转型书写下一个10年。从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向投身金融领域的多元化经营转型正在成为多重重压之下的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思路。2012年鸿坤地产集团决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一二级联动的房地产开发商向大中型金融地产公司转型,在立足地产的同时发展创投事业。在鸿坤地产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朱灿看来,房地产和金  相似文献   

11.
财讯     
Bank银行建行与金地、中海两地产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建设银行日前与金地集团和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携手在房地产金融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此次合作已从原来单一的融资服务转向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涵盖项目贷款、短期融资债、个人住房按揭业务、结算网络服务、建经咨询服务、投资银行业务、公积金业务和企业年金业务等金融服务种类。  相似文献   

12.
张民耕 《新理财》2012,(12):30-31,7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常态化,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下半场"的转型,地产企业的财务模式也正发生着变化。以前自有资金加借贷资金就可以开发房地产项目,而现在由于银行贷款门槛的提高,故有的融资模式正经历着严重的挑战。房地产业的开发链条被一一分工。分工精细化,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由于精细化分工,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即房地产投资业。  相似文献   

13.
张瑜  史册  付春生 《中国外汇》2023,(11):34-37
<正>美国住宅地产市场虽然明显走弱,但其衍生风险较小;美国商业地产的信贷风险依然可控,但可能会对那些商业地产贷款投放激进的小银行和地区银行的盈利表现构成严峻挑战。作为利率敏感性部门,高利率环境带来的美国地产行业逆风从2022年就已逐渐显现。2023年3月美国中小银行倒闭冲击以后,市场开始担忧其他潜藏的经济和金融风险,而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就是重点关注的雷区。美国地产风险到底如何?本文将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角度展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芳 《会计师》2021,(5):109-110
笔者一直在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风控管理一直是该行业则务管理工作重点,近年来是房地产发展的白银时代,地产新开发业务的大幅下降,建筑安装业发生了分化,很多建安企业向房地产的后端业务楼宇设备设施管理等相关业务转型.本企业也在向设备设施管弹企业的转型升级行列,笔者拟借本企业的转型升级,深入探讨转型中的建筑安装企业风控工作中独具特色的几点.  相似文献   

15.
商业地产是地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成为继住宅地产后,占据地产市场的另一主要业务形态。本文介绍和评价了当前商业地产存在的主要经营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完善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模式的思路,包括重视项目策划、调整业务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加强对相关服务行业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刚需市场供应量较大,金地格林系列的竞争十分激烈。杭州金地·格林格林和常州金地·格林郡为金地集团在华东区域内目前在售的格林系产品,近日,《中国房地产金融》赶赴了这两处项目现场一探究竟。杭州格林热销据介绍,金地·格林格林是由金地在2013年3月拿下杭州城北新城北侧的长睦板块打造而成,是主要面向以年轻人为主的刚需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商业地产龙头万达集团与国内住宅龙头万科公司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多数城市商品住房市场告别"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后,两大地产巨头"联姻",意在谋求战略转型的强强联合,无异于给房地产行业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与此同时,华远地产和360、方兴地产和腾讯近期也在相互"表白","互联网+房地产"的动作愈渐频繁。这一趋势,显示出无论是跨界互联网,还是联合拿地、收购股份等传统"联姻"方式,正在成为中国房企  相似文献   

18.
左红英 《证券导刊》2011,(29):63-63
多元化发展公司控股股东为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吸收合并新湖创业之后,公司成为新湖集团地产业务的唯一经营平台。除了地产业务,公司还涉猎金融、矿产、影视等领域,业务模式多元化。房地产:一二级联动,加大商业地产投入。近年来,公司适度调整了土地储备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和2009年,连续两次战略性的失误,成为了"一线金地"和"二线金地"的分水岭。2000年,履新仅两年的金地董事长凌克,不顾集团上下60%的反对声,毅然带领金地走出了深圳,走上了全国化的扩张道路。这一战略性的决策,让金地成为了一家全国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在一年后跻身"招宝万金"一线龙头企业的行列。然而,骑着白马的并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战略性扩张所带来的结果,除了成功的荣耀之外,也有可能是失败的苦果。  相似文献   

20.
上市的房企数百家,"野蛮人"为何偏偏盯上金地?本杂志8名记者、近10天、19座城市、30多个项目、12000多公里,试图通过"大规模"的调查找到答案。如果单纯从金地集团2013年整体表现来看,其所表现出来的发展势头依然可圈可点。金地发布的公告显示,2013年金地累计实现签约面积359.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由前11月的390亿元升至450亿元,销售金额较2012年的341亿元增加109亿元,同比增长31.7%。这是自2007年后金地最大幅度的一次业绩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