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揭示了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全面剖析了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针对会计信息造假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会计审核制度建设、实施会计派遣制度、改革干部考核指标体系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虚假案例不断发生,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如黎明股份造假案、银广厦造假案等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是基础会计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就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采取歪曲、篡改、欺骗、隐瞒等各种手段,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客观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的行为,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绝大部分是造假形成的。会计造假破坏了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税利和其它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将国有资产窃为小集体或个人所得;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使宏观决策失误;助长了腐败之风,影响国家的政治安定。当前我国经济领域违法乱纪与会计造假结盟,且相互掩护、互相配合、互为因果,已成为依附在社会肌体上的毒瘤。…  相似文献   

4.
赵欣 《中国经贸》2013,(16):271-27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我国一直在努力去完善一些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但是会计造假现象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依然普遍存在。会计信息造假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还对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所以,对会计造假的现象进行严格的防范与治理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本文将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危害以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防范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失真中的造假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造假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会计信息提供者与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为会计造假提供了环境条件.常见的会计造假方法有销售造假、资产造假、滥用会计政策等.防范与化解会计造假风险,必须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顿,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约束体系,外部信息使用者要提高甄别会计信息真伪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会计信息造假的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本文从非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揭露并列举了各自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表现;从法规建设缺乏与时俱进,追逐非法利益,对会计造假监管不力三方面剖析了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根源;从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监督力度,国有产权明晰界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财会人员职业教育五方面提出了防治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毕锡光 《中国经贸》2012,(2):151-151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两种主要表现。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探究,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莹 《辽宁经济》2004,(3):81-81
近几年国内发生的“琼民源”、“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的造假事件,以及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都证明了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亟待规范。这已不仅仅是我国存在的问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全世界应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这已是不争之实。这也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2001年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企业68%,上市公司中也出现了诸如琼民源、银广厦等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这些造假事件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娄伟 《魅力中国》2010,(25):355-355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早期主要从事天然气、石油传输等传统业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安然公司得到了金融创新巨擘的美称,并且成为美国MBA教材中案例而倍加赞赏。安然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成功地通过会计造假来维持公司不正当的利益。近年来频发的会计造假案件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使会计业的公信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因此有探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信性的必要,故而本文从经济学上非常著名的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出发,结合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剖析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梁国萍  刘微 《特区经济》2005,(8):99-100
会计造假在理论上更科学的提法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被看作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是所有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经济绩效,进行理性预期的主要工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常指使下属造假。  相似文献   

12.
丁萍 《中国经贸》2010,(24):249-250
会计信息造假案此起彼伏,股市人气涣散,追究造假的根源将为遏制这类事件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借鉴了COSO对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期望能通过重朔内部控制环境来遏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很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方面,其中会计信息失真利益驱动便是主要原因。运用经济学成本效用理论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利益驱动成因,以达到降低会计造假给供求双方带来的预期收益,加大会计造假给供求双方带来的预期成本,以抑制会计造假逐利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刘亚新 《中国经贸》2010,(8):207-207
当前,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屡见不鲜,会计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无论是国内的“琼民源”“银广夏”还是国外的“安然”“阳光”等,其造假金额之大,作假手段之多,在国内外引起共同关注。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全球会计界人上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会计造假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大公害,严重干扰经济秩序。本文对会计造假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并依其成因,从法规制度、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治理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目的及成因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 目的我国上市公司造假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银行业被大量的呆账坏账牢牢困住时,证券市场的建立为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融资空间和渠道,因此骗取上市资格是股份公司作假的首要目的;其次,是配股的诱惑。上市公司对货币资金的需要是持续的,为了获得配股以达到规模扩张的目的,往往不惜包装会计数据,  相似文献   

17.
冯海波 《中国经贸》2012,(18):234-235
当前我国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会计造假信息普遍.严重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宏观经济管理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从现实层面对会计造假的成因进行了解析,进而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孔金双 《北方经济》2012,(22):100-100
本文从非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揭露并列举了各自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表现;从法规建设缺乏与时俱进,追逐非法利益,对会计造假监管不力三方面剖析了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根源;从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监督力度,国有产权明晰界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财会人员职业教育五方面提出了防治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丽娟 《中国经贸》2014,(10):222-222
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在逐渐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基于这些背景环境下,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出发,对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会计信息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朱德胜 《山东经济》2004,20(2):111-113
会计造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社会根源。本文运用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观点、契约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动机和诱因。同时,还分别从内外部公司治理缺陷以及社会诚信缺失等会计职业环境方面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会计造假根源的分析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示:我们必须从源头入手,标本兼治,才能有效地杜绝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