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陆桥视野》2013,(5):30-3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推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后发崛起、跨越发展,打造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特提出“加快编制实施淮海经济区规划”的建议,提请大会审议。淮海经济区包括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地级市,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同质性很强的经济区域。淮海经济区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结合部,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是全国经济东西融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在我国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推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后发崛起、跨越发展,打造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特提出“加快编制实施淮海经济区规划”的建议,提请大会审议。  相似文献   

3.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海经济区是由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城市组成的民间区域性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淮海经济区成立20多年来,各成员地市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加强区域经济联合,促进经济社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因基础较差,实力较弱,生产力水平相对滞后,目前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区域,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城市之间经济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4.
铜山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和淮海经济区中心,东临沿海开放区,西接中原腹地,环抱历史  相似文献   

5.
历史久远、风光秀丽的城郊县 铜山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和淮海经济区中心,环抱徐州市区,是典型的城郊县.它历史悠久,古称"大彭氏国",因交通便利,有"五省通衢"之美誉.  相似文献   

6.
省际边界区域边界效应的测定——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典型的省际边界区域.运用Barro 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对淮海经济区1995年到2005年间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定,得出苏鲁豫皖4省边界效应存在着一体化边界和疏远型边界2种类型,一体化边界包括苏鲁边界、苏皖边界、豫皖边界;疏远型边界包括鲁豫边界、鲁皖边界和苏豫边界.淮海经济区边界效应产生的机制包括边界的"切变效应"、自然与历史基础、中部崛起政策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1986年苏鲁豫皖接壤的20个市,缘于振兴区域经济的同一个美好梦想,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跨省横向联合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淮海经济区,打响了向贫困和落后挑战的“新淮海战役”。然而20年过去了,淮海经济区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却仍未走出经济发展的洼地。区位的高地沦为经济的峡谷。淮海发展未能跟上发达地区步伐的原因在哪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陆桥经济带是指沿桥地区在大陆桥通道的辐射带动下,逐渐形成以大陆桥为基础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良性循环,最终发展成为以大陆桥为主轴、以沿线大中城市为支撑点、小城镇为网络、双向开放、具有强大内聚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带。陆桥经济带东端的淮海城市群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的集合。区域空间结构重构则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进行干预和引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陆桥经济带是指沿桥地区在大陆桥通道的辐射带动下,逐渐形成以大陆桥为基础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良性循环,最终发展成为以大陆桥为主轴、以沿线大中城市为支撑点、小城镇为网络、双向开放、具有强大内聚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带。陆桥经济带东端的淮海城市群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的集合。区域空间结构重构则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进行干预和引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尴尬DE淮海     
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20个地级市组成,于1986年3月在江苏省徐州市成立,包括江苏省的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山东省的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临沂市、荷泽市,河南省的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安徽省的蚌埠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是我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本刊今年第四期刊登了《百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呼吁:将淮海经济区作为全国区域综合试点区、促进淮海经济区快速崛起》的报道。为什么百名人大代表呼吁将淮海经济区作为全国区域经济综合试点区呢?本刊在此特发表《尴尬的淮海》一文,为“呼吁”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和历史、经济、政策的深层次背景,值得一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省际边缘区经济欠发达问题却愈显突出。苏鲁豫皖交界地带虽然在总体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但目前仍属于"经济低谷",需要加快发展。该文以行政边缘区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加快这一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陆桥视野》2007,(7):44-44
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由苏鲁豫皖四省14个地、市组成,15年后发展到四省的20个地级市。包括江苏省的连云港、徐州、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菏泽;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毫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2000年总人口1.2亿人,约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  相似文献   

13.
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呈现出整体落后和不均衡的发展特征,已逐渐形成带状经济凹陷区.本文在分析省际边界区农村发展现状和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就当前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农村存在的分工模糊、产业同构、缺乏协调、重复建设、政策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访谈资料和国内外农村发展的成功实践,提出推进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菏泽位于黄淮平原腹地,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总书记2013年中亚之行提出的一大新战略,对于我国推动向西开发开放、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徐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第一个特大城市,如何准确定位、抢抓机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占得先机,值得深思。徐州市基本情况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历史上曾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2013年全市总人口999万人,总面积  相似文献   

16.
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基层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使得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发展呈现出整体落后和不均衡发展特征.在对苏鲁豫皖交界地区6县(区)10镇25村统计调查基础上,从农村资源、金融、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等方面分析了省际边界地区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武汉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游武汉经济区,位居华中,地跨湘,鄂,皖,赣,豫5省,是国家7个经济区中两大经济区的核心部分,有得中独优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风调雨顺,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九派千湖,有得水独秀的生态优势;平原土地和水域面积都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面积的许多倍,有宜农安邦,得土独富的优势;人才荟萃,有得才独慧的创新优势,是集聚高科技产业带,建设中国光谷,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保证,这里是长江巨龙的龙身,脊梁,是国家H型战略的支点,是东,西挺进的战略基地和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陆桥,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区是实施  相似文献   

18.
吴志军 《经济地理》2015,35(3):60-65
区域性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在我国,以省界划分区域界限的概念越来越被淡化,部分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出现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城市群。打造"中四角"城市群是中部地区湘、鄂、赣、皖四省基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也应该看到"中四角"城市群与其他三大城市群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结合四省各自特点和当前的发展状况,试图探寻一条符合"中四角"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淮海经济区城市网络结构及优化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背景下,高速流动的经济和信息促使城市网络成为区域组织模式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动因。文章构建了基于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和信息联系强度的三种城市网络模型,从网络密度、特征向量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凝聚子群等角度,探究了2000—2015年淮海经济区经济和信息联系的城市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的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信息联系强度等网络密度分别以34.09%、30.35%和46.02%的年增长率迅速提升;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为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和宿迁市,次核心城市为盐城市、泰安市和枣庄市,无论是经济联系绝对强度、经济联系相对强度,还是信息联系强度,徐州均是淮海经济区的首要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内"小组团"现象明显,存在4个地方性城市子群,分别是徐蚌组团、东部沿海组团、鲁南组团和西部协作组团。最后,提出推进淮海经济区城市网络结构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一份特殊的提案引起了记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份提案的全称是《关于“将淮海经济区作为全国区域综合试点区、促进淮海经济区快速崛起”的议案》。代表们在提案中联合呼吁:国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快淮海经济区的低谷隆起。淮海经济区的加快崛起是事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整体推进和东、中、西部互动协调发展的要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鉴于淮海经济区各市地域相连、文化相通、经济基础相近,建议国家把淮海经济区作为全国综合改革及区域经济整体开发试点区,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予以优先扶持,确保重点推进;建立跨省际区域经济联络协调机制,进一步指导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淮海经济区的各类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共同繁荣。《议案》中还提到“八个整合”:整合工业经济的基础性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整合农业经济资源,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合市场资源,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整合交通资源,为加速经济发展创造先决条件;整合金融资源,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