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仪征化纤公司(以下简称仪化)ERP项目首家通过了中国石化专家组的现场验收,ERP系统在仪化开始单轨运行并进行业务管理。专家组认为,仪化ERP系统流程设计合理,配置正确有效,数据全面真实,成功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在中石化的四大试点中,功能模块多、覆盖范围广、数据整合难、变革任务重的仪征化纤ERP项目,实施难度相对较大,但仪征化纤却仍然很好地完成了改造任务。回顾整个仪征化纤信息化的风雨艰辛路,他有哪些成功经验与反思呢?  相似文献   

2.
ERP即企业资源规划或企业资源管理。笔者作为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者,近期走访了我省纺织系统几户重点企业,调研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并结合笔者所在企业近几年的实践,通过认真分析总结,认为要搞好纺织企业ERP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必须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尊重行业特点,因企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1年2月,仪征化纤被列为化工板块ERP试点候选企业。并干2001年3月派员参加了中国石化组织的ERP试点候选企业技术研讨会,了解ERP试点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和需要开展的工作。仪征化纤领导班子对被列为ERP试点候选企业非常重视,于2001年4月中旬正式提交了由傅兴堂董事长签批的《关于申请成为中国石化首批ERP试点企业》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如今,企业实施ERP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真正能为企业带来明显效益的成功案例却不多.沧化集团从1992年开始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1994年由财务管理软件入手在企业内逐步实施ERP系统,至今年均创效益1000多万元.ERP系统在沧化集团的成功实施创造的"沧化模式"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但透视沧化集团的ERP实施历程,分享实施的经验和体会,无疑对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ERP的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仪征化纤ERP系统 于2002年10月18日成功上线,经过2年的平稳运行和磨合,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司很多的日常管理业务已经离不开ERP系统。2004年8月公司改革调整了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资产和人员,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改革,而这些都是ERP运行的基础,因而围绕此次公司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石化行业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反应能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来改造国内石化工业是当务之急,ERP系统的开发实施和运用,正是石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石化行业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高阶段的标准之一是建设企业核心的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而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系统(ERP),ERP是一种科学管理思想(ERP),ERP是一种科学管理思想的计算机实现,它通常由产品研发和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和人事等方面以及相应的模块组成,采用集成优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思想,ERP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此,ERP很快被人们认同和接受,并为许多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ERP…  相似文献   

8.
广州珠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26日,是生产销售“电视塔”、“青竹”牌涂料、“青松”牌油墨以及“穗菱”牌和“广溶”牌溶剂产品.是涂料、溶剂及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同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经营和代理化工、食品等商品进出口业务;拥有大型商业、写字楼物业;拥有多家联营、合资、投资的化工生产、专业运输企业;运用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企业,实现作业控制、生产计划、投入品采购、市场营销、财务核算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2003年进入中国化工企业500强,获广东省涂料工业协会颁发的2004-2007年“涂料旗舰企业”称号,2003年获得“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称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石油和化工产业,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本文通过介绍某精细化工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探讨了中小化工企业如何能够成功地将ERP系统引入企业,通过该系统带动企业革新管理理念,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它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正是在这样在大背景下,国内众多的ERP厂商纷纷登台亮相,并期待在新的世纪里创造ERP行业的辉煌。那么,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ERP市场,以及客户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生产厂商花大气力开发出的ERP软件到底如何?中国企业对ERP持什么态度?企业采用ERP后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竞争压力,化工企业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已不存在,如何应对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ERP蕴含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哲理以及大量的最佳业务实践,使实施ERP,实现企业信息化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结合仪征化纤公司ERP的实践,从设备管理的角度,阐述化工企业实施ERP中设备管理模块的内容、实施的过程、实施经验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ERP体系结构实现企业内部功能的垂直集成,系统的集成成本和实施费用过高的弱点,陈佳——作为国内ERP企业管理理论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者,领导着和佳软件公司以研发“新一代ERP”(简称NERP)为己任。据悉,NERP将会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变得更高速、实效。那么,NERP到底是什么?它将如何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更低成本?请看——  相似文献   

13.
经过7个月的不懈努力,11月8日,沧州炼油厂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标志着沧炼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将更加规范、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14.
ERP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实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统计。有近60%的企业建设了ERP系统,并由其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但其中只有近50%的企业借助ERP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的支持,企业高层直接应用ERP更为少见。当企业投入较大的代价通过建设和应用ERP系统并使之成为日常业务管理的应用平台,当在先进管理思想的建立、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一步,当通过ERP的实施已使业务流程得到了初步的优化。现在摆在企业面前更高层次的ERP建设目标是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两化融合”概念,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作为中国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此背景下,大量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ERP系统及其管理思想,规范制造流程、降低企业内部采购和库存成本,实现了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和协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占据制造业比重70%以上的离散制造业企业仍基本停留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上,繁多的物料和复杂的工艺造成了诸多管理弊端。因此,在离散制造业中全面实施ERP系统具有很强的导向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ERP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通过业务重组、组织重组、管理重组和ERP的应用,可以尽快改变企业粗放、落后的管理局面,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1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ERP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上线运行,同时这一系统在中油集团公司各天然气与管道单位开始全面推广建设,这是中油集团公司实施ERP系统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ERP系统的上线,为统筹管理和优化企业人、财、物等资源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成为天然气管道信息化建设的示范性工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油石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系统日渐增多,旨在实现系统综合应用的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越来越被公认为是该行业信息化的下一个热点。但推广数据仓库与挖掘时机是否真的成熟了?到底应该如何做?相比金融、电信等其它行业,其特点何在?都是厂商与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些问题,First BI的技术总监胡海峰先澄清了概念,他更愿意将“数据挖掘”改称为BI(商业智能),并由此得出只要是已经或正在实施ERP的石油石化企业,都已在技术和业务上具备应用BI的可能,也许,我们可这样理解胡先生的话,继ERP热潮之后,BI成为新的热点将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推进以ERP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步伐,2008年12月31日,大港油田公司党政领导及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共350余人接受ERP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20.
“管理创新不是信息化的一面镜子,没有管理创新,ERP就停留在电算化、手工模拟的层次上,只是在原有的低水平管理上重复错误,对企业不会带来真正有益的帮助”——四川维尼纶厂信息部门负责人。“川统计分析厂是SAP在国内石化行业成功实践的一个典型,通过川维厂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中国本土企业进行EPR实施的经验,尤其是川维厂在通过实践SPA过程中对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每一个从事ERP或使用ERP的人士学习和借鉴。”——SAP大中国区总裁西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