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来,通过多方不懈努力,"治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新形势下却仍旧面临着不少问题……超载,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2000年1月,原交通部就出台了《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2000年第2号令),针对货运车辆制定了具体的超限标准,使我国治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工作步入正规化、规范化轨道。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原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七部委在全国部署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设立了全国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和处罚标准。2007年底,原交通部、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596号),部署建立治超工作长效机制三年计划.  相似文献   

2.
治理超载超限运输与道路货运企业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载运输是指车辆装载重量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重量。治理超载运输的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规,治理的目的主要是保障车辆技术性能和行车安全。超限运输则是指车辆的外形尺寸、车货总质量以及车辆的轴载质量超过了规定的限值。治理超限运输的法律依据是《公路法》、《超限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治理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公路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的超限超载"重灾区"浙江省道313线现在有了新景象!公路上的野蛮运输情况少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加盖篷布、减少装载量的建筑材料运输车辆。这一明显的变化得益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路政部门切实推行的人性化治超管理举措。近年来,婺城区公路段积极研究、探索治超对策,从2012年开始,着重强化治超工作,从舆论、人性化、联动、科技、廉政和安全等7个方面开展超限运输治理工作。其中、管理效果最为显著,备受群众好评的便是人性化治超。  相似文献   

4.
正公路货运超限超载不但对公路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而且还扰乱了公路货运市场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公平与正义的法制环境。云南省从2004年5月开展集中治超工作,并从严管重罚阶段逐步转为长效治理阶段,治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效地遏制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然而,经过多年的治超实践,云南省公路局也清醒地认识到治超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入治理、标本兼治,才能保护公路路产路权不受超限超载侵害。  相似文献   

5.
桂东风暴     
正从2004年6月起,广西桂东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就正式拉开了帷幕。转眼之间,桂东地区公路治超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来,桂东的公路治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车辆超限超载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日前,为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有效遏制辖区范围内车辆超限超载反弹势头,一场路政治超风暴在桂东大地上再次掀起。  相似文献   

6.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加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获得通过,将对行驶在宁夏公路上被称为头号“公路杀手”和“事故元凶”的超限超载运输实行严管重罚。于2014年5月1日实施的该《方案》,标志着新一轮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在宁夏全区范围内启动,通过对超限超载车辆的严管重罚,到2017年底,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2%以内。  相似文献   

7.
公路治超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入分析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根源,确立科学的行业管理方针,采取全国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计重收取,是杜绝超限超载的治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浅议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限超载运输是困扰我国公路交通的严重问题之一。超限超载运输严重缩短了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寿命,诱发大量交通事故,扰乱运输市场秩序,造成交通规费大量流失;超限超载运输降低了公路的使用效率,并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超限超载运输引发了交通、流通、汽车制造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干扰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其巨大的危害性已由一个行业问题,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超限超载运输的整治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治理超限超载运输要广泛宣传,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引导,由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4月22日~6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展了以县委、县政府为主导,各职能部门联合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大行动。经过两个月的集中治理,超载超限现象得到极大遏制。然而,笔者认为,多部门联合治超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实效,但并非长久之计,若想从根本上杜绝超限超载行为,还需建立治超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部和公安部七部委《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及《道路运输条例》的颁布实施,治超工作步入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全国各地治超工作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全面展开,并且初显成效,车辆严重超限超载的势头得到遏制,运价也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1.
近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合肥交通、公路、公安等部门联手拉开“2011年联合治超1号行动”帷幕。仅前3天,全市共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7辆,卸载货物500余吨,重击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据了解,此次联合治超行动历时11天,采取路面治超与源头治超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不定时、不定点灵活机动方法,严厉打击一批严重超限超载、多次逃逸、非法改装、无牌无证违法车辆,查处一批超限超载运输公司,抄报一批违规装载货源单位,曝光一批集体闯卡和暴力抗法典型事件,掀起治超新高潮。  相似文献   

12.
近日,河北邯郸市政府出台了《超限超载车辆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治超再添硬措施。《方案》明确从事非法超限超载运输的司机是纠正治超行为的第一人:汽车改装厂、运输公司、货源企业是应严格自律的源头;地方政府是负有监管职责的治超主体,并为“三方”划定了责任,同时实施责任倒查机制,不但要对违规货车司机处罚,还要找货源地政府、运输企业“说事”。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加大力度治理超限超载,给道路货运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超限超载现象如能得到有效遏制,运输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状况将大为改观。当然,治超的过程,也是企业承受各种压力,接受各种考验的过程,需要企业更新观念,加强经营管理,规避治超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南省在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农村公路及城区道路同步推进科技治超工作。“四路同步”有效加强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遏制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提高了公路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通行水平。高速公路入口超限超载禁入,自2019年4月1日起,湖南省全面启动高速公路入口治超,各市州治超办与市州高速公路管理处密切配合,严厉打击高速公路入口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对经称重检测确认为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实施阻截,禁止其驶入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8年,全国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2007年11月20日召开的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电视电话会议上,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说,经过3年集中治理.全国治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车辆超限态势得到遏制,货车超限超载率从治理前的80%以上下降到10%以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20日,在广西桂林市政府会议室召开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会议上,一组数据摆在了与会代表面前:2004年6月全国集中开展治理超载超限工作以来,桂林公路部门“治超”执法队伍共检测货运车辆20098万辆,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2798万辆.卸载或分装货运车辆976万辆,卸载货物514万吨。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行为模式和管理模式,其中,非现场执法是推动路面和源头治理超限超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全国治超非现场执法模式都还处于试验性阶段,各地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治超非现场执法建设。治超非现场执法的主要依据为《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超限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62号令)。货车公路运输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的业务框架,主要由违法数据采集系统、违法数据确认系统、非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全面开展治超工作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通过十多年的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绩,车辆超限超载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了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的安全畅通。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难度加大,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情报     
《中国储运》2011,(8):94-95
首部公路保护法规已实施从严执行或推高货运价格2011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公路保护进行规范的行政法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主要涉及车辆超限治理、行政许可、保障公路安全的区域范围、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农村公路保护、公路安全保护的措施和手段,以及公路突发事件应对制度等方面。其中,对运输车辆超载超限的规定尤其严格,除了罚款,还规定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过3次的货运车辆,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吊销车辆运营证;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由道路运输管理机  相似文献   

20.
自2014年7月1日起,广西启动治超新模式一一利用全区收费站通行信息监测设施,自动采集和汇总超限超载车辆的通行数据,上报区治超办,并作为依法进行后续监管和处罚的证据。这种动态监管与后续处理相结合的执法新模式,有利于减少路面现场治超,有利于防范公路“三乱”现象,有利于理顺运输市场秩序、促进公路运价理性回归。广西的治超新模式,值得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