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导向审计非常重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对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内部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则属于进一步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2.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不仅直接反映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与现代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关系极大。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分为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风险审计等专项审讣。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指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在评审被市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决定抽查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程度,据以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一种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陕西审计》2005,(U12):22-22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谢荣教授日前谈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时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经营环境.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一步步分析判断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再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做出结论的审计方法。而传统的审计方法仅停留在时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上。一旦企业高层管理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蓄意编制欺诈性的财务报表时,审计人员就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因而很难予以揭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方法最大区别就是。  相似文献   

5.
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以财务审计和事后审计为主.审计的落脚点常常放在政策法规程序的符合性。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岗位转入内部审计部门.受专业背景的限制,医院的内部审计习惯于就事论事,不能从医院管理角度揭示医院经营的内在风险。笔者拟从深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推动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四个方面阐述深化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导向审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陋控制情况,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荆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本文从审计重心、风险评估方式、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获取等方面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导向审计的异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测试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将内部控制测试作为开展其他审计项目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被审计事项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据以确定实质性审查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在这里,内部控制测试主要作为开展其他审计项目的一种中间手段。二是组织对某个单位、部门或某项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专项测试。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明确要求审计师对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报告发表审计意见,而对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测试并出具评估报告的正是公司内部审计机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基于对风险控制的诉求,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审计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内部控制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础,因此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时,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估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两者的有效结合将更有助于风险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审计模式的发展总是与审计目标的变化相适应的,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从制度遵循、流程规范、风险控制到风险管理的变化,审计模式亦相应经历了控制导向、流程导向、风险导向、风险管理导向等发展过程。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客观需要和追求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方法已从账项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以风险管理为标志的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组织的目标和风险为焦点,以审计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重点,以内部控制结构分析为起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效益性等特点。因此,尽快有组织地推广风险导向审计,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管理保证机制,已成为各单位切实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审计实务中 ,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 ,以控制审计风险。一、内控评价方法的运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 ,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首先要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 ,并做出说明 ;其次是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 ,以获取被审计单位每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因而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偏差 ,不论其涉及的金额、数据大…  相似文献   

12.
公司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课题,也是规范公司行为,确保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本文通过提出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并有效运行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指出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势在必行,并且通过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目的及其内部控制的要素得出内部控制审计俨然成为审计重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认为,审计风险由两部分组成:财务报表包含重大错报的风险,以及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实质性测试仍未发现这些错报的风险。对于前一种风险,审计人员无法加以控制只能予以评估,而对后一种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实质性测试加以控制。为了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相同的低水平上,可以对风险  相似文献   

14.
佐保明 《企业导报》2011,(15):143-144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运用国际审计实务界普遍认可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风险评估、领导干部监督、建设项目、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关注和控制组织风险,帮助组织增加价值的新的内部审计模式。本文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现状、理论和社会基础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难点进行了探讨,并就该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在过去十年里,控制模型一直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有效控制系统风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风险基础审计引入了控制模型,对审计的风险进行测量、控制,这种审计模式成为了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审计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通过制定审计计划,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向管理层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目标,而不是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作为审计的目标。因而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ⅡA对内部审计界定的定义出发,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市训的产生的现实背景、基本特点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内容,最后得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对公司风险的控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与公司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评审的结合,嵌入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中,渗透于公司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帮助公司管理风险和提供增值服务。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评审结合的角度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审计月刊》2006,(12):42-42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内部控制模型已经成为提高内部审计绩效、管理组织风险的有力工具。现在,风险导向审计又将此模型推进了一步,指引内部审计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企业风险的评估来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并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企业风险为导向,扩大了审计的范围,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从被动承受审计风险转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