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萍 《中国市场》2008,(1):90-91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的体现,当事人可以根据纠纷的类型、特征、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愿来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当事人通过程序选择权,在发现案件真实与促进诉讼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公正、高效地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2.
黄萍 《中国市场》2008,(31):34-35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的体现,当事人可以根据纠纷的类型、特征、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愿来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当事人通过程序选择权,在发现案件真实与促进诉讼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公正、高效地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3.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解决当事人为多数时诉讼的方式.近年来,由于群体性案件数量的不断攀升.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本文将指出了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缺陷,对如何完善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商》2016,(8)
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现实社会中出现大量的虚假诉讼案件,当事人企图通过提起虚假民事诉讼,获得法院判决书,调解书的形式,达到进而逃避法律义务的履行。此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民事虚假诉讼行为正式入刑。本文旨在厘清诱发虚假诉讼的原因,以及虚假诉讼案件呈现的特征,从而探寻在社会实务中,利害关系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和法院如何进行有效识别虚假诉讼,进行有效防范。进而期待在《刑法修正案九》的司法解释中,能对如何识别虚假诉讼做出进一步明确而实际可操作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周友梅 《财贸研究》2002,13(2):96-99
面对具有全球化特点的舞弊和腐败进入“高发期”,法务审计在国际上发展很快。法务审计是界于一般会计和审计之间、涉及司法领域的特殊工作,通过对特定经济案件的舞弊审计和会计司法鉴定,为司法机关对经济案件的裁决提供“诉讼支持”。  相似文献   

6.
《商》2016,(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发展成一种新型的诉讼形式,则是为了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由于我国在立法方面对于原告资格的限制,必须要求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才能提起公益诉讼,以至于公益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无法起诉,造成侵害的公共利益的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对于我国现有的公益诉讼制度要有所改善以及建立更全面的诉讼制度。因此,建立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服在弥补立法上的缺陷、增强对公民的保护力度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事件若涉诉便因其受害人数众多而成为群体诉讼.本文认为,对于环境群体诉讼应采取一体化的处理方式,可使环境群体诉讼在"赔偿兼惩罚"的理念指导下顺畅进行.本文从审判组织一体化、诉讼主体一体化、判决执行一体化三方面内容进行具体讨论,提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增加由环保公益团体本身作为当事人参与环境群体诉讼的团体诉讼制度,当事人推选的代表人在执行程序中应具有代表人的资格并能够代表当事人提出执行申请.  相似文献   

8.
韦雄 《商》2012,(21):146-146
程序正义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到公正地位,使得诉讼当事人能自愿接受诉讼结果,做到案结事了。程序正义的实现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本文仅就参与性对实现程序正义的意义提出笔者的看法。参与性主要指案件当事人和裁判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有参与程度。参与性是实现程序正义见证与保障,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闻雯 《商》2013,(6):154-154
现阶段公民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大量涌现,但此类案件法院多以当事人不适格为由不予受理或判决原告败诉。为更好维护公共利益,更全面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更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赋予公民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关键。本文写作重点在于,指出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同于传统私益诉讼的法律特征,从现状出发,对现行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进行分析并指出不足,通过梳理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较之其他诉讼主体的资源优势,提出完善现行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申诉是当事人再次陈述理由、申辩意见的机会。尚在行政复议和诉讼期限内的案件,复议和诉讼更有利于当事人维权。办理时限有明确规定的事项,超期后海关不受理申诉请求。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纠纷,往往会想到上法院去打官司。不过人们应当意识到在案件审理和执行中存在诉讼风险。人们应谨慎地选择诉讼手段解决纠纷,尽量防范和降低诉讼风险。诉讼风险有哪些呢?1、超过诉讼时效的风险。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下列诉讼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法治化对诉讼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希冀借助于高科技舍量的司法鉴定来保障其目标的实现。因此,科学地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保障这一科学证据在诉讼中能够真正被科学地运用并发挥作用已成为必要,、制定司法鉴定法亦属于必然。那么,我国的司法鉴定法如何应砖社会的需求和满足诉讼的需要,其体系结构如何建立及其基拳框架如何安排,则是立法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2015,(5)
<正>一、公益诉讼概述公益诉讼在我国是一种新颖的诉讼制度,根据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公益诉讼是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对于个人或组织提起的违法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进行审理并判决,以处理违法行为的活动。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告也可能不是直接利害关系人;也不是独立的诉讼形式,而是民事诉讼中的案件类别。所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兴商业主体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而技术类行业为谋求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型技术,保护技术秘密不泄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竞争形势下,以胁迫、利诱、不当使用以及盗窃等方式侵害技术秘密的违法现象频频出现,导致侵犯技术秘密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在处理侵害技术秘密不正当竞争的案件中,主要难点在于举证难以及保密难,为切实维护技术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厘清诉讼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并合理分配则显得尤为重要,当事人的举证程度直接影响侵犯技术秘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的认定以及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商事仲裁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解决的优点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当事人通过达成仲裁协议,将具有国际因素的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方(即仲裁机构),由其根据法律与公平原则作为终局裁决的一种非司法争议解决程序①。与传统民商事诉讼相比,国际商事仲裁有许多优点:(1)仲裁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光仲裁庭对案件的管辖权来自于当事人的仲裁协议,仲裁地、仲裁员、仲裁准据法等也均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而在普通诉讼程序中,法官的任命、审判进程都必须依据严格的法律规定,不能任意由当事人加以变更。(2)利用仲裁解决国际商事争议往往具有极高…  相似文献   

16.
陈云衢 《商》2013,(7Z):142-142
卷帙浩繁的法律法规和千头万绪的诉讼程序使得当事人在面对“官司”时往往无所适从,此时法官的诉讼指引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释明制度符合作为民事审判改革指导思想的程序公正、司法透明、司法效率等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并能抵消民事审判改革后因当事人法律知识和取证能力欠缺而给整个社会增加的诉讼成本,而我国释明制度还存在不少的缺陷,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该在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释明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入世5年保护期过去后,已成为遭受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而企业胜诉率只徘徊在30%左右,败诉的原因不一而足.反倾销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而且是会计问题.法律条文是以会计信息为内容从而对诉讼起决定性作用,而调查机关与有关当事人会在反倾销调查发起后迅速卷入到一场关于成本与价格的会计争论中.本文主要对反倾销会计所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原则上只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才能基于合同互为请求或诉讼,合同当事人不能向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提起诉讼,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也不能基于合同而向合同当事人提起诉讼.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将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探讨有关合同相对性与当事人适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覃晓婷 《商》2014,(47):208-208
今年5月1日,《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正式施行,该《意见》旨在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度为立案登记制度,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自该《意见》实施以来,通过对起诉进行立案登记,确保了当事人的起诉权自提出之时即受到法律保护。对当事人而言,对起诉实行登记,是法院对其诉讼行为的正式确认和认可,有助于逐步消除行政诉讼案件中当事人预先形成的“官官相护”的猜疑和偏见,增强当事人对法院公正严明中立地位的确信。同时,有助于法院主动规范自身的司法行为,提高法院的公信力。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立案登记制度实行后,立案工作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法院案件将大幅度增加,案多人少的矛盾必将进一步恶化。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无理缠诉等滥用诉权的行为将会增多,因此,应采取相应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宁博 《商》2014,(15):118-120
我国公益诉讼的发展处在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通过分析对比中国公益诉讼网公布的公益诉讼案件记录,可以发现公益诉讼主体存在一定的错位。在原告方面,仅凭《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作为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而公民个人诉讼不仅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在被告方面,应该把相关责任单位及其监管的行政机关一同作为公益诉讼的被告,运用法律的力量来警示相关职能部门合理、合法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源头上预防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