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就业》2006,(8):51-53
2004年以来,青岛市市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自觉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以社区为依托,以建立完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为手段,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健全机制、创新服务、夯实基础、完善功能,推动职业指导、岗位开发、政策扶持等工作全面向社区延伸,基础建设初具规模,日常管理逐步规范,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区81个社区中有20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社区总数的25%。  相似文献   

2.
潍坊市以推动社区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活动,让和谐之花在社区绽放,民生之本在社区扎根。一是强化责任意识,积极组织好创建工作。各县(市、区)、各街道、社区认真制定建立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的长效机制和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专职的劳动就业基层队伍。同时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整体上推动社区就业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金潇 《中国就业》2012,(11):42-43
2003年,葫芦岛市启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按照“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要求,以“规范基层服务创建优质平台”为目标努力搭建优质高效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促进社区充分就业。通过“1234”的工作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即“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途径、四个落实”: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个性化指导和人性化服务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湖州市2006年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进,并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和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目标。2007年底,全市165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249名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如期实现"消零"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街道新开路社区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克服就业困难、拓宽就业通道、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以解决社区“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为重点,探索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手段,增强社区就业服务功能,最终实现社区劳动者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是关系到京华社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河南省新乡市京华社区党委在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活动中,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地建设经验,坚持统筹就业的理念,从构建就业平台、完善就业机制入手,抓细抓实充分就业工作,为全社区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打牢基础。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宿迁市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全市79个城镇社区中已有45个社区达到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创建率达57%。紧密结合社区就业需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近年来,宿迁市大力开展"四送一满意"活动,即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满足求职人员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07,(7):15-16
2006年初,根据劳动保障部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纳入了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并决定分为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比较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三个阶段实施,将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创建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就业》2013,(7):52-52
近年来,大连市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为工作导向,不断推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加强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2年,投入近2000万元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将部分公共就业服务业务经办和操作权限下放至社区,社区平台的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2010,(7):41-43
苏州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起步于2005年,当年成功创建百家充分就业社区,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2006年以来,苏州市坚持开拓创新、滚动发展的思路,注重工作总结和政策研究、加快工作平台建设、增加就业服务内容、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向县市及农村推进,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的活动全面推开,实现城乡全覆盖。2008年迄今,苏州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行政村的活动连续三年被苏州市委、市政府列为实事项目。  相似文献   

11.
去年,河北唐山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创建“情系民生”服务品牌为主线,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着力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全市137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稳定就业,达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的目标。进入2008年,该市正在向建立充分就业社区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2.
泰安市抓住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有利时机,不断扩大就业项目,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发展推动、创业带动、服务促动,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兴安盟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实现充分就业”这一创建主题,牢牢抓住服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这一创建重点,全力突破开发就业岗位这一创建难点,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自2006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已累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90个(其中充分就业模范社区12个,不含2009年),占全盟社区总数的61%;2009年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2个,占未创建社区的38%。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业》2013,(3):28-29
实现充分就业是"民心之盼,政之所系"。2011年苏州市充分就业社区、村达标率分别达98%和96%以上。镇江市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6.75%",零就业家庭"连续86个月动态清零。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苏州市、镇江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注重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庆有西里社区本着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困我帮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民情就业工程。按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要求,创新服务载体,完善工作机制、细化服务标准、实行长效管理、多形式开辟就业渠道,打造社区再就业工作绿色通道,将社区就业工作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为再就业工作搭建起科学化管理平台,为构建和谐天津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丁杰 《中国就业》2008,(4):46-48
去年,劳动保障部在沈阳召开全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座谈会,全面部署“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并具体提出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等要求。所谓“充分就业社区”,根据座谈会上张小建副部长讲话精神,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充分和素质的提高;二是就业渠道畅通,市场化就业和创业环境宽松;三是适当的、社会可承受的失业率,失业人员有基本保障,并处于积极准备就业状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社区就业工作,进而为构建和谐社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赵伟 《中国就业》2023,(11):23-23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基础,全面扎稳扎牢稳就业基石,今年,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着力围绕“兴产业、连红线、建新区”工作主线,坚持以省、市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总体部署为依托,将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头戏”,聚焦精准服务、精准拓岗、精准帮扶、精准培训四轮驱动,潜心念好“三字诀”,全力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19.
泰安市坚持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以推进依法行政为中心,以实现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捆绑式"发展为主线,在思想、体制、制度、机制等方面转变指导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发挥整体效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群众无小事,就业重如山。”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六号院社区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把促进社区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构建起亲情服务平台,通过政策扶持、服务促进、重点援助等措施,大力促进社区各类群体就业,取得显著成效。六号院社区因此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首批百家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也是焦作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