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资金的不足与支农后劲乏力等问题,对农村信用社发放……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信用社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支农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其支农资金状况却不容乐观,支农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农业总量投入不足、农业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出台,改善了资金供求状况,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农村资金需求大,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仍相对偏少,支农信贷资金仍然短缺。如何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关系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新货币政策的出台,1999年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在辖区内开始实施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也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实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支农再贷款的情况而言,无论是现行制度,还是其使用过程,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加以完善与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新华 《新疆金融》2005,(12):67-69
支农再贷款做为央行的一项贷币政策工具,对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环境,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的资金实力,以及在增强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和稳定金融体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与支农再贷款相匹配的措施滞后,各种制约机制尚不健全,使支农再贷款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6.
吴金彪 《西安金融》2006,(10):49-50
从1999年开始,为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匮乏问题,中央银行在全国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实施了支农再贷款政策。7年来,它不仅扭转了贫困地区农民贷款难的局面。而且大大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急需资金扶持之际,定西市支农再贷款却呈现出萎缩趋势,对此,笔者就此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研究》2002,(6):52-52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对支农再贷款的认识,预防认识误区所形成的风险。支农再贷款不是对农民的扶贫、救济资金,而是对农村的信贷倾斜政策;支农再贷款不是人民银行的委托贷款,而是人民银行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手段。基层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承担支农再贷款(农户贷款)的发  相似文献   

8.
项海清 《中国金融》2004,(11):41-42
绍兴市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坚持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市场定位,不断推出支农新举措,着力建设农村信用服务体系,确保支农资金有效投入。  相似文献   

9.
支农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的专项资金,以其灵活性、利率低、成本低等特点,深受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以及厂大农牧民的欢迎。支农再贷款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了农村产业化调整,对农村金触秩序起到了稳定和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支农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运用的最主要的形式,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投向、投量直接影响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解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特点对于农村信用社科学合理的制定贷款原则、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2.
龙友寿 《西南金融》2003,(10):29-30
农村信用社实行利率市场化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支农资金问题,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本从利率市场化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角度出发,从队伍建设、市场定位、提高经济效益及相关政策扶持等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于1999年实施, 云南省宜良县农村信用社从2000年起开始使用支 农再贷款资金,5年多来,已累计使用2.08亿元。这 些资金的注入,一方面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力 度,另一方面缓解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压力,支持 地方经济发展。但2005年年初,农村信用社使用支 农再贷款资金悄然发生了变化,2月6日向人民银行 申请的2500万元贷款,到3月17日就全部提前归 还,此后再未申请一笔。往日被农村信用社钟情的 支农再贷款一下子受到了冷落。调查后发现,由三 大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4.
张俊 《济南金融》2006,(2):63-65
<正>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5.
观点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田湘龙、厉明庆认为: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要通过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来将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对支农再贷款的认识,预防认识误区所形成的风险。支农再贷款不是对农民的扶贫、救济资金,而是对农村的信贷倾斜政策;支农再贷款不是人民银行的委托贷款,而是人民银行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手段。基层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承担支农再贷款(农户贷款)的发放、收回和管理责任。地方政府部门要正确认识支农再贷款的用途,减少行政干预,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2003,(3):44-45
2002年,各地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与监督下,改进作风,加强服务,全国信贷支农工作呈现健康发展态势。支农概览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支农贷款投放力度。随着支农观念的强化和支农自觉性的提高,农村信用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农宣传活动,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在吸收存款方  相似文献   

17.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农户贷款而对其发放的再贷款。自1999年开办以来,支农再贷款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政策措施对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引导农村信贷资金投向、扩大农户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末,贵州省黔南州支农再贷款余额曾经高达36000万元,但是从2003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幅度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增加对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生产,已成为国家“十五”规划经济整体发展的重点,为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贯彻落实“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的指示精神,近几年来,人行通过再贷款向农村信用社注入了大量支农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树立了农村信用社威信,取得了效果,如何科学、合理、规范地管好用活支农资金,将关系到农业发展后劲和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和问题,笔者通过基层工作实践摸索,作一些粗浅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的合理资金需求而对其发放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支农再贷款从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支农资金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发展及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利用小额贷款,积极支农扶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贷款难。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到期贷款偿还率低位徘徊,信贷资产潜在风险显现,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投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