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有关研究表明,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中,FDI(外商直接投资)是仅次于国内投资而居于第二位的重要因素,FDI的区域差距对GDP的区域绝对差距的贡献度为19.26%,其中来自FDI投资效率方面的因素占73.9%,数量因素占FDI总贡献度的26.1%。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FDI分布的不平衡性制约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就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徐敏 《宁波经济》2004,(5):27-2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外来人口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外来人口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地区村民自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徐程瑾 《特区经济》2014,(10):36-37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快速,特别是区域经济的推进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影响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地区作为北方最大的产业密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针对新时期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该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省办特区12年以来,实行“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支持开放”的方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和自筹资金,投资强度加大,经济发展迅速。海南社会经济十五计划建成初具成效的生态省,形成海岛型特色经济,初步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中,加快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扩大内需,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唯实 《发展》2006,(12):67-68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培育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西部地区采取何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主要以区域分工的演变规律为背景,说明区域分工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发沿江、沿「桥」经济振兴西部地区曾红燕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差距的扩大,已经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如何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协调地区间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1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提高人口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前途。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两手抓。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尽管造成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有 多,但人口文化素质低下给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却十分巨大。尤其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的大背景下,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养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从长远看,制约西部大开发的最大障碍不是缺乏资金和项目,而是缺乏知识和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 资金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但资金短缺,则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发挥国家财政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节作用,是解决不发达地区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令亚斌 《发展》2002,(10):56-57
加入WTO,对我国的资源开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西部是我国资源比较密集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如何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一直是西部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西部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西部地区在经过几十年资源开发以后,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开发多,积累少,缺乏发展后劲。因资源开发而形成的企业和城市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发展资金少的困难。大量开发的资源被计划调拨至全国各地,这些企业和地区并没有由此形成比较健全的经济良性运行体系,经济基础十分脆弱,计划经济的后遗症比较严重,资源枯竭地区的企业和城市由于缺…  相似文献   

10.
统计知识ABC     
《安徽省情省力》2005,(2):45-47
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总体上看。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即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传统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与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地区的概念不尽相同。目前统计上东中西部的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人力资源的相对贫乏,其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低,中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民族地区经济要取得发展,就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广泛深入地开发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来促进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东西部差距的形成看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西部差距的形成看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李清凌,王三北(兰州730000,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我国"四化"建设的一个困扰因素,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正确认识这一差距的形成、社会历史根源和解决的途径,是开发和发展西出经济,赶上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我国...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缩小差距──谈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田扬群/安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发展的起点和条件的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包括...  相似文献   

14.
蔡冬梅 《中国经贸》2014,(6):203-203
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优化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县域地区财政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县域地区未来的财政经济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县域经济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我国目前县域地区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设想了我国县域地区未来财政经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几点改善我国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开发经济学     
辛耘 《开发研究》1988,(2):23-23
<正> 开发经济学也称“不发达经济学”.它诞生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它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适应不同国情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技术和经济开发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其客观规律,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美国学者阿加尔瓦拉和辛格1973年出版的《不发达经济学》是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也扩展到不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作与开发等各个  相似文献   

16.
目前,消费者贷款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消费信贷的开展对刺激居民需求,带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观察消费信贷发展的态势,可以看出我国消费信贷具有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其表现为:消费信贷在发达地区增长迅速,而在不发达地区却裹足不前.本文结合格尔木地区信贷发展情况,就不发达地区开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难点及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 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近几年,我国有1/4的工业固定资产因缺乏原材料或能源而被迫停产,年损失产值达800亿元.因此,开发西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中心转向太平洋西岸,我国的经济建设重心也要逐步西移.但是,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却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谁能抓住产业结构优化这一关键问题,谁就能在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政策性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结构调整滞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部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充分而有力的调整,通过结构的优化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已成为关系提高综合国力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问题.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差异性反映在县域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上,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反映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上的不同和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上.依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发展我国县域经济,一是要具有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思路,二是要清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三是必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四是推进县域的市场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五是壮大县域的五股力量:民营经济、园区经济、配套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六是处理好人地、改革与发展、政府与企业等六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开发中西部地区体育市场的经济、社会环境分析●常毅臣(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兰州,730070)一、开发中西部地区体育市场的经济环境分析在制约体育市场开发的环境诸因素中,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显著的。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体育市场开发的先决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