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上市银行的业绩普遍不理想。在此和情况下,香港联交所著名的蓝筹股——汇丰控股集团却避免了利润的大幅下滑,保持了稳定的经营业绩。这与汇丰控股集团善于抓住有利时机,长期致力于国际化经营有重大关系。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黄杨 《环球财经》2012,(9):88-90
与有着百年历史的瑞士私人银行相比,汇丰集团私人银行的高速成长不过是最近十几年的事。从1999年整合集团私人银行业务成立汇丰私人银行控股开始,汇丰集团迄今已在42个国家设立了近百个私人银行办事处,其扩张的背后,是汇丰控股集团丰厚的资本实力  相似文献   

3.
汇丰的价值     
汇丰控股的管理层的确高人一筹,每一次收购都带来了更多的利润,通常是收购后总利润远远超过收购前两家企业利润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粤语称为“大笨象”的汇丰控股,历来是港人心目中的信心底线。在今年3月6日恒生指数公司在调整指数时将汇丰控股占恒指的比重从11.33%增至15%后,汇丰控股股价对大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正因为此,汇丰控股在3月9日“遭秒杀”后,在香港投资者中引发一场风波。  相似文献   

5.
粤语称为“大笨象”的汇丰控股,历来是港人心目中的信心底线。在今年3月6日恒生指数公司在调整指数时将汇丰控股占恒指的比重从11.33%增至15%后,汇丰控股股价对大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正因为此,汇丰控股在3月9日“遭秒杀”后,在香港投资者中引发一场风波。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初期以后,在日本整个企业界掀起了加速实现经营国际化的浪潮。由此,不仅促进了日本企业迅速摆脱困境,步入新的高效发展阶段,而且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企业及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日本企业经营国际化对策问题,既可以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占领国际经济舞台提供成功的经验,也可以为我国企业和政府正确认识日本企业经营国际化发展取向和做法,进而制定恰当的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看跨国银行管理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是指商业银行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而在全球范围内分配有限资源。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转移,加快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但同时也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与以往有所不同,银行业的并购成为新一轮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规模的大型公成为当今银行业的重要特征。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也使其管理内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并呈现出经营战略综合化、全能化与专业化并存;管理手段高科技化;组织扁平化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苏贵兵  张科 《特区经济》2005,(11):254-255
金融控股集团(Financial Holding Conglomerates,FHC)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它以金融业为主,一般以一个金融企业或非金融企业为控股母公司,全资或控股拥有专门从事某些具体业务(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的各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金融控股公司董事会有权决定或影响子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和重大决定。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通过子公司可以从事多样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经营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国际化经营必然面临着政治风险的威胁。民营科技企业防范政治风险的策略是建立一套包括投资前、投资中和风险发生后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包括投资前的预防性策略、投资中的分散策略和风险发生后的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流通企业的国际化是指使流通企业的经营要素以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开店,去开展竞争与合作.流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是指货物、服务的输出,即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是指对外直接投资,即采取参股、控股、独资等形式到海外投资开店.  相似文献   

11.
陈孝光 《中国经贸》2010,(24):35-37
本文对我国四家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效率进行DEA分析,通过各个银行国际化经营效率之间的比较,发现中国银行国际化经营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在2008年国际化经营的效率也最差,且其在国际化投入上最大,但是国际化经营效率却不最高,国际化经营效率最高的是建设银行。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当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并大力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之时,以海尔、长虹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家电企业不甘示弱、“与狼共舞”,逐渐形成了走向世界、争创全球品牌的战略意识,纷纷在观念、生产、营销、研发和资本等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品牌会更加注重国际化经营战略,以参与世界竞争,与世界跨国公司一道分争国际市场,这是必然的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国际化战略会给我国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从而使我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一、中国品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汪静 《乡镇经济》2003,(3):25-26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开放、公平竞争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小民营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探寻不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借鉴成功企业的国际化经验,选择适宜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企业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若水 《沪港经济》2008,(5):54-56
自去年4月2日花旗、汇丰、渣打、东亚等首批外资法人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开业,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这一年间,人民币零售业务刚刚启动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经营业绩十分耀眼。  相似文献   

15.
夏丽萍 《特区经济》2009,(12):274-276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其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转型困境,着重讨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相对有利的国内经济环境,并对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冰  金戈 《北方经济》2007,(3):157-158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使得浙江民营家族企业经济积极寻求国际化经营,这要求他们认清自身经营劣势,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对民营家族企业和国际化经营作了概念解释,从理论上探讨家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并对目前浙江民营家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代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金融兼并潮的直接推动下,银行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来已形成,但是,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的利益和动机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外相关研究的新近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认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最终目的仍是利润最大化,而东道国优势、跨国银行垄断优势等均为体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8.
蒋德珺 《北方经济》2012,(14):94-95
世界烟草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是一个烟草产销量大国,被各大跨国烟草巨头觊觎已久,不仅因为中国烟草市场容量巨大,更因为随着我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中国的烟草结构不断被提升优化,售价高、利润高的名优卷烟所占份额连年增长,而这部分产品恰好是外烟主攻的阵地。在产业高度集中的国际市场竞争结构,以及各种进入壁垒设置的障碍情况下,我国烟草业国际化的模式主要为直接出口,但在年销售量中比重不到2%。通过对国内外烟草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英美烟草、日本烟草的经营历程,不难发现跨国并购对其走向国际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国情剖析得到我国烟草业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国经营,只有通过战略联盟、国际并购,并改革现有体制才能保证战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2005,(11):1-1
近年来,面对国内市场饱和、竞争日趋加剧的现实,浙江企业纷纷踏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数量众多的产业群“被迫”从本土走向国际市场,以维持成长并消化丰沛的生产能力。可以说,产品市场国际化是目前省内企业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然而,在国际化道路上,最大的困难未必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打压,企业如何强化自身对国际化的理解和谋求持久的市场势力才是更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乡镇》2004,(12):32-36
企业搞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考虑一些重要的因素。考特(Kotter)在一九八零年指出了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决定了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国际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