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试论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而导致的“同股不同权不同价”现象。不同的利益导向造成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分置,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极其不利。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的总股份为7149.43亿股,其中非流通股数为4542.91亿股,占63.54%,而其中国有股份占74%。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股市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有着最现代  相似文献   

2.
邱龙广 《经济论坛》2005,(22):106-107
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结构。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股权分置的问题十分突出:约2/3的股份尚未流通,仅有1/3的股份流通,尚未流通的国有股约占股份总数的一半,占全部非流通股的七成以上(敬景程,2005)。股权分置不但导致股权结构扭曲、  相似文献   

3.
对已有文献的回顾表明,大多数研究认为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责任大股东能够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从而较好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在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最基本的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并且居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国家股、法人股不可流通,由此引发了公司治理的一系列缺陷.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了股份全流通和股权的逐步分散化.这些变化在根本上有利于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和提升绩效,但是具体效果还取决于法律对股东利益保护、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必须引起重视的是,股份全流通虽然能抑制"控股大股东控制"问题,但是如果出现原有责任股东快速退出和股权结构的高度分散,可能引发新的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并损害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公众股股东难以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也不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分类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更多自我保护的权益,建立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对话机制,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层的有效制约,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弥补股权分置导致的股市的体制性缺陷,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制度准备,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结构的现状及特点股权分置,是指我国股权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从而造成的同股不同权的现象,在上市公司总股份结构中,流通股比例约占35%-37%,在余下的63%-65%的非流通股中,国家股占了很大的比重,约为35%-47%之间,其余的17%-27%为法人股。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一个股权高度集中,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国有股作为非流通股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股份的近三分之二,而流通股又以高度分散的个人持有为主的结构。由上述分析,可以总结我国股权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唐凌 《当代经济》2005,(8):28-29
一、何为股权分置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暂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问题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3.55%;国有股份占非流通股份的74%,占总股本的47%。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导致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割裂了大股东财富增长的正向激励机制,加重了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将实现所有股份的全流通,使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制度性变革。那么,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采用2003-2008年在沪深股市进行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者的视角出发,设置股权分置改革虚拟变量,利用面板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和公司绩效进行检验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确实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影响了终极控制者的行为,使其利益取向回归于公司价值本身。  相似文献   

8.
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目标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这无疑是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问题的又一次难得的机遇。该文提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当尽快开放证券市场,使流通股与同股同权的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能有效地按照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在流通、转让中实现其最大的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晓峰 《经济论坛》2005,(19):114-115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股权分置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今年4月29日这一被认为影响中国股市正常发展最大痼疾的股权分置终于迎来破题时刻。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一时间证券市场一片哗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齐芳 《时代经贸》2009,(2):69-71
本文回顾公司治理发展历史,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国有股东合格主体如何由“一股独大”到多个大股东制衡.发展机构投资者和有效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我国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旨在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利政策和再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目标和途径。以便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对策建议,并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可能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逐步的股权分散化。从根本上说,股份全流通和大股东适度减持股份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绩效提升。但是具体作用效果还取决于法律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1.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划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四个部分,其中只有社会公众股是可以上市流通。长期以来,社会公众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仅占30%左右,其余70%的股份目前无法上市流通。经过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等已实现可流通,但目前绝大多数仍处于锁定期内,故现在仍旧无法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鲍斌  王怀栋 《经济论坛》2006,(20):122-123
所谓股权结构,其含义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公司的股份由哪些股东所持有;二是各股东所持有股份的比重。前者是说明股份持有者的特性,而后者是说明股权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公司的治理效率和市场价值的高低有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1.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国有股的非流通性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限制了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调控股市的能力。由于它的非流通性,给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是造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分置普遍存在国有股股东产权虚设,流通股股东“股小言微”的问题,市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上市公司的所有决策实际上主要围绕控股股东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展开?资产置换型的并购重组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是以股权分裂和非流通股的非市场化交易即场外协议转让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武英芝 《经济师》2009,(4):59-60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既是证券市场一次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证券市场利益各方的一次重大调整,股改使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全流通的时代。文章分析了股改完成后,股份全流通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大股东行为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三方面的正面效应,并结合当前中国股市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非流通股解禁与股市下跌的关系,提出了应从辩证的角度去评价股权分置股改得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何孟初 《时代经贸》2012,(22):181-181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不时出现“内幕交易”和“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现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非常复杂,股权过度集中,国有股比例过大;股权分置且流动性差,缺乏多元化的持股主体,关联股东占较大比重,存在着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问题。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公司行为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并最终反映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交通运输仓储行业为例就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