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话说吕布失业已有半年,他听说刘备开了一家徐州贸易公司,生意做得不错,就前来求职。刘备看到吕布的求职信,高兴得不行,对关羽、张飞说:"吕布这个人,业务能力很强,我想请他担任副总经理,主管销售,你们觉得怎样?”张飞大眼一瞪,说:"不行。想当年我们在虎牢关炒地皮,吕布这小子就跟我们做过对头。人们都把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传为佳话,可事实上呢,咱哥仨居然没捞到半点好处,足见这小子功夫了得。现在让他当副总,小心他一不留神把咱哥仨都给装口袋里--给套骗了。"关羽也说:"大哥,我和三弟跟着您南征北战,到现在还只是一个总经…  相似文献   

2.
“假装勤奋。”“是的。”刘备得意地说,“据我所知,他们使用了假装勤奋的六大高招来对付您。”“哪六招?”“第一招:手持文件四处走。要知道,拿着文件的人看上去像去开高层会议,手拿报纸的人则好像要上厕所,而两手空空的人则会被人以为要外出吃饭。所以,您的员工都知道:一是不离开座位;若离开座位,便会有文件在手。”吕布吃了一惊:“原来如此。怪不得陈登那小子总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我以为这小子是个人才,因此委以重任,没想到他却跳槽到曹操公司去了,而且窃取了我的核心机密。”刘备笑了笑,说:“陈登是个聪明人,他知…  相似文献   

3.
话说“大汉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是一家亦官亦企的国营单位。作为公司的CEO的曹操,素有权谋,擅长于资本运营,几年来利用政府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通过兼并、收购、联营等低成本扩张手段,让大汉公司迅速发展为一家集农、工、商和投资理财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超级企业,跻身全国十强企业之列。自从“大汉公司”以债权人的身份接收了徐州公司之后,刘备和关羽、张飞等一班人马,也被收编为大汉公司的员工。经过大汉公司董事会主席汉献帝的提名,刘备进入大汉公司董事会,成为公司的一名董事。但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  相似文献   

4.
看——梅子带来的无穷动力”这一天,刘备正在园中浇菜,曹操派他的助手许褚、张辽前来相请。刘备忐忑不安地来到总裁办公室,勉强地笑问道:“曹总您好!这一晃可有大半年光景没见着您了。”曹操正在看公司本月的财务报表,抬头回答道:“我派人采购了一些你们研究所园圃里种的菜,特意请你前来共享。”当下,二人相携着来到公司食堂,到一间装修豪华的包房坐下来,就吩咐快点上菜。曹操又特别吩咐调酒师,用新鲜的梅子煮酒。曹操说:“你听说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吧?那可是关于我的一则边角‘娱’料。《中国经营报》的记者还特意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5.
正东汉末年,三巨头分割天下的过程中,曹魏攫取了汉朝的资源,得到"上将千员,雄兵百万",因此曹操从来不为用工问题发愁。孙吴得地利之便,江东才俊俱为其用,不必担心"用工荒"。刘备就不同了,从安喜到平原、徐州、新野、荆州、益州,无数次草创,又无数次倒闭破产,一路走来,荆棘丛生。或许正因如此,用工问题始终是困扰刘备的首要问题。"用工荒"虽是新词,但刘备早已对此有了切身体会:本钱小,无力养活太多  相似文献   

6.
话说曹操煮酒论英雄之后,有两个人就对“人才测评”着了迷。他们知道,要成就一番宏图大业,就必须知人善任;要知人善任,就必须懂“人才测评”。是哪两个人呢?其实就是曹操自己所说的“使君与操”。通过“人才测评”,刘备在暗中选择和结交更多的事业伙伴。通过“人才测评”,也让曹操对关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关羽,桃园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毕业,与刘备、张飞是同学。大三时,三个人到处找工作,碰尽了钉子。刘备说:“干脆,我们三人合伙创业吧!”关羽、张飞都说好,于是就有了桃园三结义的佳话。从那以后,三人情同手足,经历了…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众多风云人物中,有个博闻强记、颇有胆识的张松。因西川益州牧刘障“禀性儒弱,不能任贤用能”,张松决定跳槽。投奔谁呢?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在当时曹操、孙权、刘备三大军事集团中,拥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的曹操无疑成为张松的首选目标。于是乃暗藏西川地图来到曹营,准备投靠曹操。不料曹操见他相貌奇丑,“人物猥琐”,一见面已是“五分不喜”。张松见曹操如此不尊重自己,心中这个气呀,好你个曹孟德,一口一个“任人唯贤”啦、“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啦,原来也是以貌取人。既然这样,咱也不和你客气。于是便“…  相似文献   

8.
吕布是三国里公认的武功最高超的统帅。正因为他武功超群,导致所带队伍执行力最差,又导致他容不下和看不起身边的大将。张辽在他手下忠心耿耿,但却屡受责难,张辽到了曹操营中,才变成了一员天下闻名的大将。原因是曹操虽有谋略却没有武功,作为统帅,他只会布阵而不冲锋陷阵,使一大批执行力很强的大将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分分合合,职场中已司空见惯。引才难,留才更难。一个小单位留住高才难,而留住高才的心似乎难于上青天。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有一天,曹操派人送来伪造的徐母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  相似文献   

10.
亲戚、朋友、邻居之间相互借钱,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经济问题。但是,因借钱而对簿公堂者却大有人在,而且确是实实在在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笔者提出一个命题:"怎样借钱给别人?"从法律意义上讲,不是人人都会解答得了的。借钱,不论当事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日  相似文献   

11.
陈亦权 《财会月刊》2011,(2):I0007-I0007
当关羽收复了长沙,刘备进驻长沙后,在诸葛亮的组织下对以前的人员进行了一次清查。当问到黄忠将军在哪里的时候,关羽说黄忠将军身体不适没有来迎接。刘备说那先不要打搅他,等他好点再去拜访,而诸葛亮则主张刘备立即去探望黄忠。刘备见到黄忠的时候,黄忠正在练习射箭,其实并不是在练习,而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大胆的画家 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一辈子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即使与权贵打交道也不例外。 有一次,国王把他招进宫内,对他说: “您是我国最杰出的画家,只有您才配给皇室画画。我叫您来,是要您给我画一幅全家像。好好干吧!画好了,我会重重赏您的。” 不久,戈雅的画作完成了。送给国王看,国王大吃一惊,因为他发现画中14个人只有3个人有手,其他人手都不见了。 国王气呼呼地质问: “其他人的手呢?” 戈雅回答: “我不知道他们的手到哪儿去了。” 国王要他添上每个人的手,戈雅坚决不同意。因为他认为,那些王公贵族,只会白吃,…  相似文献   

13.
<正> 据史料记载,刘备是河北涿州人,与汉室皇帝同宗。在东汉末年汉室衰落时,年幼的刘备由于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便与母亲一起制鞋并以卖鞋为生。直到后来,刘备与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势,还曾被曹操讥笑为“卖履小儿”。 刘备在成都建都后,当地的制鞋业在刘备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蜀国民间鞋靴销售遍及魏、蜀、吴,成为蜀国有名的“特产”。后人景仰刘备,奉为鞋靴鼻祖。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企业》2008,(6):47-50
您的日常活动不会在隔绝的状态下展开,这说明您已经认识了一大批人,这批人有可能成为您车辆或服务的潜在顾客。 不可否认,即便是一个社交活动很少的人他也有一群朋友、同学和老师,还有他的家人和亲戚,这些都是您的资源。一个带一圈,这是销售人员结交人的最快速的办法。您的某一个朋友不需要您的车辆,但是朋友的朋友您能肯定不需要吗?去认识他们,您会结识很多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的曹操、刘备既是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成功的领导者,他们的领导艺术给企业领导干部4点启示:以崇高的信念鼓舞人,用远大的理想凝聚人;仁政爱民,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重视人才,招揽人才;信任下属,知人善用。  相似文献   

16.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26集《回马荐诸葛》中有一组感人肺腑的镜头:徐庶中了曹操“赚母”之计,决意赴曹营侍奉生母。刘备留之未果,伤心至极,虽“龙肝风髓,亦不甘味”,遂与徐庶“相对而泣,坐以待旦”,最后设宴饯行,且率众文武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决定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设一谋”,离去之后又回马向刘备推荐了比其“才高百倍”的诸葛亮。 这段千古佳话活生生地勾划出了刘备的爱才、惜才、重才之心,他在送贤过程中表现出的豁达大度、真挚情谊让人顿生敬意并终生难忘。“士为知已者死”,徐庶也因此“身在曹营心在汉”,淡泊功名利禄,终生默默无闻,这不正是送贤者得到的丰厚“回报”吗?  相似文献   

17.
笑口常开     
翻地一个农夫平白无故地被抓去坐大牢。一天,他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上说:“眼下就要种马铃薯了。我一人翻不了这么多地。”农夫看了信,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写信给妻子说:“你不要去挖地了,我埋了一罐金子在那里。”犯人的信件看守都要过目。这封信当然他们也看了。几天后,农夫收到妻子的信,信上说:“两天前,来了10来个人,把咱们农场所有的地都翻了一遍。”农夫笑了,立即给妻子写了封信,说:“现在你可以种马铃薯了。”相面东汉时,有位自称善于相面的人,来看刘备。刘备让他看相,这人说:“你的相很好,白面白。G”又让他给关羽…  相似文献   

18.
忽然一笑     
回电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想顺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却忘了他的住址,于是给家父发了一份电报:"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速告"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的曹操、刘备既是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成功的领导者,他们的领导艺术给企业领导干部4点启示:以崇高的信念鼓舞人,用远大的理想凝聚人;仁政爱民,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重视人才,招揽人才;信任下属,知人善用.  相似文献   

20.
“过关”与“把关”杂谈黎莎说到关,很容易联想到“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把关”华容道,可关羽遇曹操后却想起“曹操当年许多恩义”而纵虎归山。关羽放弃原则断送了蜀汉的根本利益实属违法行为,理应依法论处。然而,惯以执法如山形象示人的诸葛亮这回碍于刘备等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