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城市与市民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这个综合性主题,将“生活”提升为城市的主旨,相对于这些年来城市发展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度强调,应该说是值得称道的。但是,这个主题仍不乏可推敲之处。  相似文献   

2.
“世界城市日”的设立源自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目的是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通过“世界城市日”的对外交流平台,可以推进城市交往活力指数的建设和提高,从而提升城市的形象,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章教授,上海2010“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不仅上海人,而且所有的城市人似乎都以此为自豪。而且,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做一个“城里人”,几乎是所有乡民们共同的梦想。请问,城市一定能“让生活更美好”吗?  相似文献   

4.
上海已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在未来的八年时间里,上海将如何兑现承诺,届时,将奉献给全球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这是每一个上海人需要回答的问题。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根据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出了“我们,让城市更美丽”的上海市容环卫行业迎世博主题。并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大讨论活动。本文就上海市容环境卫  相似文献   

5.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首开了在世界盛会上探讨人类聚居地可持续发展的先河。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下,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未来和历史的和谐,将为我们诠释现代生活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刘淼 《全国商情》2010,(5):16-17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隆重开幕了。在此次博览会上,各个国家的展馆均围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等方面诠释主题:中国国家馆“华冠高耸”的主体造型,美国馆美轮美奂的屋顶花园,瑞典馆创意无极限的机器人“绝对合唱团”、丹麦馆栩栩如生的“小美人鱼”等都给各国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本刊推出《寰宇城市》栏目,旨在为唤起读者对“世界城市日”的关注而尽绵薄之力!今天,因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全球已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推进和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人们同时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城市病”的挑战,所以,如何才能真正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毋庸置疑,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探讨、研究、治理、解决城市问题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世界正在由“城市化”世纪走向“城市”世纪。同时,经济社会将面临深刻变革,资源和环境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就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过快,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土地粗放利用。本文主要从人口这一重要因素来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从哈贝马斯交流理论的角度指出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在于西方文明中的科学化、理性化成分对于高校学生管理的过度延伸。因此,应借鉴哈贝马斯的交流理论重新把人的因素引入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将“对话”管理作为理性管理的有效补充。对话管理主要包括直接对话、书面对话和网络及手机短信对话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土地和资金,成为“地方政府一国企一银行”投资利益链“最后的晚餐”——经济转轨期经济过热的“三位一体”“三角”联动效应形成并扩散;其主线是所谓“城市经营”中的“城市运动”;房地产则是这种“城市运动”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世博会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是上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打遣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品牌,以独特思想+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精神财富+相应的组织行为构成的文化营销成为世博营销的关键。通过对上海世博会文化营销进行全面的SWOT分析,从而提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营销的具体策略,即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基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重点,绿色和科技营销是辅翼。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闭幕,中国进入了后世博时代.而在世博会期间,以上海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充分展现了政府科学而高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让人们再次深刻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伴随着后世博时代的到来,新生的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城市政府管理面对的新课题,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机制完善中的新诉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同城尽情展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时空之间对于未来城市和生活的美好愿景.信息化时代引领人类社会创新、发展文明,未来美好的城市化生活正在迎面走来.  相似文献   

14.
世博会来到中国了!这是一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的机会。世界博览会拥有近160年历史,被誉为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有7000万名游客。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的无疑是中国,但就形式和风格而言过于单调。这反映了中国建筑文化存在着不少负面因素:首先是纵向承袭思维,习惯于向前人看齐;其次是重实用,轻审美,艺术观念薄弱;第三是技术传授制度落后,师徒传授制,信息闭塞,视野狭小;第四是技术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工匠”待遇束缚创造性;第五是忽视理论建设,未留下一部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第六是“墙文化”的强大造成国民文化心理的封闭性和单纯防守性。突破重围:一、肃清“天不变,道亦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封建余毒;二、认清“继承传统”的误区;三、走出工匠心态;四走进“现代思维”;五、放眼世界高标;六、接受对话时代。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23日中欧社会论坛“城市和区域可续发展大组”假座上海同济大学,进行了主题为“城市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中欧交流与对话”的圆桌会议,聚焦城市如何从各方面联合起来,建设一个高品质的理想家园.会议所探讨的诸多关于城市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得到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大家期待会议结束后能迅速形成联动框架,以促进探索城市新发展模式的愿景能尽早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博览》2006,(10):I0002-I0006
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的构建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M”型区域经济合作中,“M”字中轴线——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穿过中国西南边陲一座重要的口岸城市。在不久的未来,这座口岸城市将是中国一东盟贸易往来陆路物流大动脉最繁忙的口岸通道,这座口岸城市将发出璀灿夺目的光芒,她就是-广西凭祥市。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天地》2010,(4):46-47
China,中国,也是瓷器,是来自东方的“白色金子”;湖南,醴陵,中国的“瓷城”。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旧金山世博会)上一举获得金奖而蜚声中外。2010年,湖南瓷再次走入上海世界博览会,展示湘瓷百年璀璨。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2010年4月的“国十条”;2010年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2013年2月20日出台的“国五条”是第五次调控升级。 房地产税改革的话题,近两年始终热度不减。有人说,开征房地产税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一些人认为征税可以打压房价;一些人担心房子越多交税越多。乐也好愁也罢,搞清楚改革的大方向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中的“我”是一名有农村进入城市的女教师,为了帮助当过兵,离过婚的农民工“弟弟”过上幸福生活。“我”做出了“千方百计的努力”。为了不让小弟流落街头,我把小弟安置在家中暂住;为了小弟回乡下和妈妈过一个团圆年,我为他准备好回家过年的年货;为了给小弟找一份去油田当“火警”的打工职业;为了……。“我”付出了一次次的心力交瘁的“拯救之功”,却阻止不住小弟“再次远走他乡”的脚步;“我”用声泪俱下的劝说挽留小弟,得到的回答是:“姐,你不要为我着急,我不会去了,我自也不麻烦你了。你和姐夫好好过日子吧;就当我死了。”是怎样的力量将被拯救者。小弟发出了如此“绝情”的声音?他所留给拯救者的“姐姐”;将是怎样难以愈合额伤痛?小说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小说在真切可感的叙述中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