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树森 《华商》2013,(12):91-91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正逐步成为现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热词     
<正>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  相似文献   

3.
蒋晓莲  何泽寒 《商》2014,(24):54-55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城镇化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忽视了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要重视人的城镇化,其中重点是要解决农业人口市民化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市民化问题,包括户籍准入问题、农民市民化后原有财产保护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公共服务供应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刚刚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大干快上,铺摊子,要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钢筋水泥让位于人本主义,速度数量将让位于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三农”问题解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们已从过去主要强调农业生产、科技兴农、粮食生产等问题跳出,强调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来解决“三农”问题。但由于我国现实的特殊性,一味地强调城镇化发展,不但会增加“三农”问题解决的成本,还可能延缓“三农”问题解决的进程。本文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但要解决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的生活、就业状况,还要解决滞留在农村的农民的发展问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问题。为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从劳动力转移的流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加以引导,以加强城镇化发展对“三农”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振  鲁敏  刘增凡 《商业研究》2003,(15):173-175
“三农”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向现有城市转移一部分,也可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向,要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已进城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在此基础上,提高全体城镇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在习总书记提出的"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重要指导下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表明新型城镇化不再以城市开发拓展和硬件建设为核心,而是以满足人的根本发展的需要为根本核心,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建设。发达县域作为中国城镇化的先锋,在摸索城镇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对这些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有助于其他地区更好的进行新型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是全面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针对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加强政府和社会服务职能、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城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城镇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制度设计应围绕“人”展开。农业转移人口是城镇化的主角,流动过程表现为农民“出村”和“入城”,“出村”的关键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入城”的核心是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涉及流向、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等四大环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抓住关键点,否则事倍功半。本文重点研究农民工市民化四大环节的关键点,以求推动新型城镇化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倪嘉 《中国商人》2023,(11):122-12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城市近郊农村地区对于城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提供农产品和其他服务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些区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正在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新型城镇化开始起步,能否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合理、有序地实现市民化就业是实现这三大战略的关键。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就业过程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将成结构调整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3.
陈滔 《现代商业》2011,(11):271
农民市民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地为本的城镇化。而农民工市民化则是农民市民化的核心进程。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而这一进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农村与城市的矛盾、户籍制度的制约、政策的缺失等等。为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平等就业,加强城乡居民的互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成尚军 《商场现代化》2007,(20):388-38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本质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推进城镇化,可以加强城乡联系,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财经界(学术)》2014,(19):66-67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会议指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张怡  熊忆  邓红玲 《商》2014,(4):204-204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是国家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示范带动的责任。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是破解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在上述政策和实践背景下,本项目拟在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紧密围绕重庆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的实践,通过对重庆农村转移人口的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分析,探索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在城乡统筹改革中的作用,考察其政策需求和效果,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为农民工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主要内容见下表图解)。意见提出,要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着力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着力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着力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城镇就业是其市民化的基本前提,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四川成都作为西部重要城市,研究其农民工就业问题对于推进西部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为例,通过对成都6个区的300份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研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到影响成都农民工就业的因素依次为职业技能水平、工作时间、教育水平等,进而提出通过加强新生代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贯彻地方就业、创业政策,加快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以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外来人口数量多、占比高的地区,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经验做法尤其值得重视。福建晋江市户籍人口约110万,外来人口最高峰达到128万,近年来基本稳定在100—110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农村“三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三化”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的产业化。由于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严重存在,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三化”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最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