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征信"即信用调查分析。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其发展需要征信工作的支持。我国征信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健全征信机构,建章立制加强征信规范,提高征信质量与公信度,加强征信机构联动互助。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信用环境不仅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文化、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建设也是百利无害的.个人征信的建设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不可或缺基础.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相对比较晚,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在征信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分析,希望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政府在加快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政府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设中应担负起整合公共信息资源 ,建立健全相应法律规范及行业组织 ,统一信用编码和技术标准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支持环境等重任。 相似文献
4.
5.
经过近六年的实践摸索,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困难、个人信用征信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以及个人信用征信立法滞后是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征信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笔者指出了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的现实取向: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归集;逐步推进个人信用征信立法;大力推广使用个人信用征信产品;政府因时制宜地转变角色。 相似文献
6.
美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际上看 ,美国既是市场经济最完善的国家 ,也是个人信用体系最发达的国家。对美国信用体系的发展进行分析 ,将给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8.
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逐渐成为银行经营中的重要项目。本文简要回顾了建设银行现行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剖析了征信系统不完善、信息资料不全面、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对建设银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指标、完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健全个人信用安全机制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征信,英文Credit Checking,Gredit Investigtaion的中译词,其基本意思是征求他人或者自身信用或验证信用,使授信方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信用申请方履约的能力,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也来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晨的瓶颈。我们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与信用评价机构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群体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征信与信用评级的难点与重点,提出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基本思路,并为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相关操作办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观察到中国银行业信贷膨胀背景下几个典型事实后,基于国内外巴塞尔协议与银行行为的研究成果,通过在C-C模型的基础上植入信贷风险和存贷比约束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拓展。在这个新的理论框架下,我们不仅分析了资本松约束和资本紧约束下银行的最优行为,同时也研究了银行资本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外部融资成本的增加、惩罚力度的加大、存贷比要求的提高、贷款边际成本的上升以及垄断势力的强化,都将使得银行资本量趋于下降,但各个变量具体的作用机制存在很大不同。更重要的是,逆周期性的信贷损失和凸形的惩罚函数具有双重强化银行资本顺周期性特征,法定最低资本充足要求的提高,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才可能带来银行实际资本的增加。通过对银行信贷膨胀机理的深入解析,本文为有关政策抉择提供了某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回顾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中国已成为全球信用卡业务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作为未来消费信贷的重要增长点,在金融行业民间资本准入制度的放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移动互联快速普及的大数据时代,民间资本、外资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广泛渗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必将导致国内信用卡业务参与方关系日趋复杂,信用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行风险不容忽视。文中采用行为概率及效用函数的方法对信用卡消费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应用行为分析的结果,对信用卡业务中诸如个人信用登记评估制度,发卡机构营销、审批机制和产品附加值,消费管理和奖惩制度及法律法规制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系统分析了银行信用卡发行过程中的风险,并对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银行风险、贷款规模与法律保护水平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根据更加全面的中国银行业数据,首先研究了法律保护水平和银行风险(Z值)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影响银行风险的中间途径,研究了法律保护水平和贷款规模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法律保护水平和银行风险(Z值)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法律保护水平越高(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银行信贷规模越大,银行经营业绩也越高,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最终导致银行风险上升(Z值较低)。本文结论说明: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加强对银行资本的监管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完整的作用机制分析,并使用更细致和精确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相互推动和加强的作用。具体而言,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对房价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来自房价冲击的响应也都是正向的。并且,在房价持续高速上升时期,房地产贷款规模对房价的影响力明显超过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5.
任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84-87
文章基于融资信用风险分析框架,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股东、融资主体的视角对融资平台的基本概念、运作特点、融资模式和信用风险管理等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类型特殊企业。本质上是政府为实施特定辖区开发而设立的公司,其功能是整合区域内的资产、资源、技术和资金,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生俱来的政府背景,使其在开展融资时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文章认为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土地出让金返还支付融资本息存在很高依存度,抵押和保证措施存在严重不足,融资行为很难被实质监管和追偿。研究建议金融机构应尽可能地将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前移,根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负债规模确定授信规模,在能够落实可处置和执行的抵押、质押、保证等风险管控手段的前提下确定实际融资规模。对于存量的融资,应创新融资产品,通过融资期限和项目收益期限的合理匹配,化解可能出现的信用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定价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在信息不对称下,无论在事前或事后,商业银行都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跟踪到企业的信用状况。尤其在我国社会信用体制尚不健全,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往往来自于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如何在信息不对称下甄别信用风险、寻求合理的风险定价已成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Xiaoxia Jia Naiding Yang Julao Jiang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4,3(1):54-61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becomes gradually mainstream in worldwide. With China being a member of WTO, it put forward a higher requirement for risk manage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o, it'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to study the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t pointed out the identification scope, analysis methods and systematic control strategies of risk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偿还不了形成逾期、呆滞或根本无法偿还成为呆账贷款,银行蒙受损失具有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收回主要是由于借款人不愿或无力归还借款,所以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来源于借款人。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中信用风险生成机理及防范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春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61-64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中欺诈事件的增多,诚信缺失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信用风险已成为严重阻碍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文中运用博弈论工具,系统地分析了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在完全信息以及不完全信息这两种情况下,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识别出影响信用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对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贴现因子以及声誉等因素会影响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并且与其存在反向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在电子商务中,对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越大,贴现因子越大以及企业为提高其声誉所做的努力越大,则在交易中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越低。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文中针对性地提出信用风险的防范策略,包括:①发挥电子商务中介监督职能;②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④构建信任的文化环境,增强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发展到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RB法为代表的模型化管理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采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贷款风险度方法仍主要以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为主,在风险与资本定量计量上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研究遵循"路径依赖"的改进路径思路,在细致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贷款风险度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寻找改进和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