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辽宁省作为我国畜禽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大省,畜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辽宁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例,分别对其生产产品品牌、发展规模、市场占有情况、企业科技依托和带动农户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目前辽宁省畜禽加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应为建设拥有全国知名品牌和产品技术创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对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农产品原料的类型将农产品加工业进行重新归类,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在东、中、西及东北的分布,以及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使用集中度、空间基尼指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该文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占全国的比例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以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呈现集聚态势,而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以及棉麻、木材、烟叶等非食用农产品加工分布较为分散,向产地集中的趋势不明显;农产品加工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但糖料加工、茶叶加工、蛋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棉麻加工、橡胶制品产业集聚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加工业对脱贫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分析神池县加工业现状可知,当地加工业已初具规模,产业基础良好,但存在产业链延伸程度不深、产业化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要通过扶贫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农产品加工原料的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创新和技术转化,延长产业链;不断完善加工产品的流通环节;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区域品牌等措施,最终实现神池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提档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基础与综合发展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1993—2012年的数据,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经济效益、行业结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龙头企业与品牌6个方面对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进行分析,并且从市场潜力、比较优势度、专门化率和产业关联度4个方面对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综合发展能力进行测算,基于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今后亟需做好的工作。研究结论表明近年来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突破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态势,产业基础牢固,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但精深加工业比例较低,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建湖县将扎实开展"现代农业加速年活动",抬高目标定位,优化发展布局,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农产品流通业搞活、农业品牌创建三个重点,调结构、促转型,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形成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联动发展局面。一、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抓手,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1,培育年销售超10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使得垦区实现了从出卖农产品初级品向出卖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转型。但是,目前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此,黑龙江农垦总局应该加大力度整合区内外资源,引导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区内中小企业,以企业创新、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间相互协作为手段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21,(8):52-53
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是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载体,自2012年起,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工业园区建设理念打造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各地高度重视,集聚要素、创新政策、强化服务,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和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涌现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水平,营造比学赶超良好发展氛围,近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推介了10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示范典型.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盐城市农业产业化正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按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领军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三大"产业链建设,搞好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三者"利益联结,强化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产业集聚"三  相似文献   

9.
农业区域品牌建设可以带动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品牌缺失问题,本文从该问题的根源入手,分析了农业区域品牌的构成因素,从品牌观念、资源禀赋、整合营销、人才、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加工业是涉农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本研究综述从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视角,对相关观点进行梳理,重点包括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布局影响因素、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及支持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遵循什么规律?其集聚程度、分布规律、发展路径、政策影响等议题的结论都对地方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资源利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入手,文章以内蒙古12个盟(市)为研究样本,从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压力、农业生态保护、农业经济及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选择18个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权重,测算农业资源利用综合指数,分析各盟(市)农业资源利用的差异,进而对因子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辨别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的区域相似性。结果表明:(1)从农业发展因子得分来看,通辽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及兴安盟分别为1.870、1.275、1.136及0.165,是内蒙古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农业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2)从草地利用因子得分来看,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及阿拉善盟分别为1.834、1.372、0.279及1.443,是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3)从社会发展因子得分来看,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及乌海市分别为0.906、1.342、1.493及0.401,是内蒙古经济高速发展区域,其农业资源保护面临双重压力。基于此农业资源利用相似性较高的区域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农业主产区、经济高速发展区、草地生态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在农产品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品牌快速劣化、产品质量分化、区域品牌利用不充分、政府监管不力、企业道德水平较低和品牌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应加强监督力度、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力度,从而使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构建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发展水平及系统内部耦合协调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文章将农村发展纳入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中,然后基于2015—2021年内蒙古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测算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同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农业绿色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结果 (1)2015—2021年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子系统变化波动性较大,其中的上升因素主要源于资源环境和农村发展两子系统;绿色生产和资源利用两子系统波动性较大。从区域发展特征来看,蒙中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增长趋势稳定;蒙西增长趋势不明显;蒙东发展水平最低,波动性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大。各盟市中以乌海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农业绿色发展较好,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发展水平较差。(2)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耦合协调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包头市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最好,其次是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协调度最差;从提升速度来看,呼伦贝尔市耦合协调度增长最快,其次是赤峰市和兴安盟,巴彦淖尔市提升最慢。结论 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耦合协调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性较大,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逐年拉大,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发展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提升农产品品牌资产,对构建新型品牌农业格局,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模型,对有过实体店和互联网购买农产品经历的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策略(即服务策略、体验策略和传播策略)、数字特征及品牌内涵对农产品品牌资产的影响。结果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服务策略能正向影响品牌忠诚;体验策略能正向影响品牌认知和品牌联想;传播策略正向影响品牌联想;数字特征正向影响品牌认知和品牌联想;品牌内涵则能同时正向影响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结论 (1)企业可以根据农产品品牌资产的不同需求,采用针对性的营销策略。(2)在技术波动和竞争强度的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同提升农产品运营效率。(3)企业要深入挖掘品牌内涵,根据不同品牌类型选择高效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主要处于东北平原地带的寒地黑土区域为对象,文章表述了寒地黑土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具有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充沛的水系和蓬勃发展的系列产业基础优势。文章分析了当前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充分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农业资源,打造寒地黑土生态农业品牌;寒地黑土品牌以黑土文化为品牌价值核心,代表着黑土地域资源特征和天然健康的生态产品品质,是区域内绿色有机物产的公用商标品牌。该文的主要的结论和建议是:在寒地黑土品牌打造过程中应主要从品牌注册、品牌宣传推广、品牌产品认证、品牌统一标准体系、品牌整合保护等方面来不断升级品牌建设;从寒地黑土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上要依托商标战略整合品牌,利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品牌,运用涉农专利保护品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域文化的休闲性农业模式的探讨——以苏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发挥地域特色。休闲性农业作为新兴农业发展形势,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业文化传承、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休闲性农业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原则,根植于地域农业文化。该文以苏州为例,对休闲农业的特色、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进行了归纳,对休闲农业存在的品牌效应发挥、农业本质体现、文化内涵挖掘、创意力度、推广手段等方面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苏州地区醇香浓郁的农产品资源、悠久动人的农业民俗素材和丰富多样的特色非遗资源,休闲性农业提出了整合休闲农业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产品为品牌龙头,融合周边环境文化价值,传承苏州江南文化内涵、深度挖掘苏州农业品牌创新点、组织农业品牌会展,实现休闲农业品牌的目标、引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品牌信息通道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依托贵州省凯里市碧波镇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地区经济优势,通过规划设计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以期对贵州省乃至全国高效农业园区发展提供典型与示范样本借鉴。[方法]基于多次远赴凯里碧波及周边园区的实地调研、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运用SWOT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科学研判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发展。[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将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按照“一心、三园、四基地、多节点”布局,以加快碧波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主线,提升蓝莓、蔬菜等果蔬产业,使基地形成片、连成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动力,围绕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果蔬精深加工、旅游休闲食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综合精深加工水平;利用农村特有自然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特色产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培育新兴业态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结论]通过打造凯里碧波高效农业示范园,探索西部园区建设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从消费者偏好的视角,探究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来源,能够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关键信息。以果汁产品为例,本文采用选择实验法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产品类型、品牌地、加工地、原料产地和转基因等产品属性的偏好与支付意愿。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类型和非转基因是果汁产品附加值提升的关键,品牌和原料的原产国也有助于实现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消费偏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质量设计有助于实现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政府产业政策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类型和加贴非转基因标签,来提升中国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实施品牌和原料的原产国公共推广政策、维护和塑造原产地正面形象,也能够有效提升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需求总量与消费结构均推动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现代化、特色化及区域化发展,反过来又催生农产品区域品牌。陕西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区域品牌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总体来看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鉴于此,文章在分析陕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区域因素、品牌因素、产业因素及支持因素等4个方面阐述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静态构成要素,并基于上述4个静态要素,从16个具体要素来构建陕西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测算出陕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综合得分及从各主准则层权重、主准则层得分及分准则层得分等3个方面判断影响陕西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积极落实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有效构筑农产品区域品牌伞、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品牌调控与扶持力度等提升陕西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