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有关私募基金规范化、合法化、公开化的工作也已摆上了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前景”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指出我国应积极稳妥地发展私募基金。而随着私募基金不断步入合法化、规范化、公开化的良性轨道,它将对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私募基金规范化、合法化的工作已摆上了当局的议事日程。在去年11月召开的“2000年中国投资基金立法国际研讨会”上,有关人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草案》第四稿进行了讨论,其中一章就是用于规范“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并已涉及到具体问题。在不久前的“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前景”专家研讨会上,反响强烈。随着私募基金不断进入合法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它必将对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基金市场乃整个金融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信托法》的消息一经传出,私募基金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私募基金以合法化的形式的出现,对我国的资产管理业、资本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理财工作室的人而言,更是休戚相关的事情。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出现将规范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私募基金的存在及运作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4.
陈佳海 《上海经济》2009,(12):52-53
近年来,我国的私募基金蓬勃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国际私募基金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一方面要使私募基金合法化,另一方面要使其发展运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这需要建立一个共同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只有加强行业规范建设,私募基金行业才能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私募基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私募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元。随着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各界对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关于私募基金阳光化、合法化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从2007年第十届科博会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峰会暨首届PE影响中国大会。到近期举行的第十一届科博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创新国际论坛。如何进一步引导私募基金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6.
钟伟 《改革月报》2001,(7):30-31
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金颖透露,正在研究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从事私募基金,委托资产管理等业务,此外,还在考虑逐步允许各类机构和自然人参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00年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草案第四稿)》中,有关私募基金的条款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在兴趣,其中一章恰恰是专门规范“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的,其中涉及到投资人数,投资最低出资客,基金设立管理等细节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已加快私募基金合法化、市场化的步伐,私募基金有可能摆脱其既非合法又不属非法的尴尬局面,目前民间变通形式的私募基金已有了较大发展,长期以来,掩藏在灰幕后的庞大的私募基金可能合法化、将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机构化建设大大加速。  相似文献   

7.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并从推进私募基金合法化、资金来源结构的风险控制、私募基金管理者的道德教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规避私募基金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那学羽 《辽宁经济》2011,(11):51-53
国务院与各地公安机关一直高度重视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并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得打击非法证券活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证券法》和《通知》的下发进一步确保了金融市场的安全,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的私募市场仍缺少法律法规的制约,对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私募基金募集也加快了合法化的进程,不止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开展私募业务奠定了法制条件。  相似文献   

9.
私募基金亟待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茂清 《西部论丛》2006,(11):58-59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私募基金是一种很成熟的金融投资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募基金在我国异军突起,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私募基金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并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探讨私募基金的合法化问题,并据此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约束机制,不仅对规范私募基金的运行非常必要,而且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艳辉 《特区经济》2009,(8):105-106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不仅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也有利于促使企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本文以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私募基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私募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元。随着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各界对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关于私募基金阳光化、合法化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从2007年第十届科博会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峰会暨首届PE影响中国大会,到近期举行的第十一届科博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创新国际论坛,如何进一步引导私募基金的规范发展,都是金融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本刊邀请了几位国内的知名学者,从各个侧面与广大学者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所谓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成立的基金。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开放,以及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引入,私募基金依靠其异质性和极高的市场效率,在追求更高利益的同时,严重威胁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及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浩苗 《特区经济》2006,(9):314-315
在我国,私募基金的产生和发展有自身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与公募基金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私募基金的合法化进程,并且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将其风险降低到最低,充分利用这一金融创新组织形式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全球经济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作为连接产业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桥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将会在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加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能够更好的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规模庞大的、尚处于“地下”的、不受监管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必须关注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及其发展与规制。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解析了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及其投资行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对市场中自发的、合理的、正面的事先制度创新的事后法律认同,是监管框架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6.
私募基金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地下”金融组织,但关于这种现象的研究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和缺乏必要的深度。笔者认为,私募基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具有深厚的制度基础,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集合扩大、制度需求服务改变以及私募基金内在的运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金融体系健康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私募基金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态度和作用至关重要,既应“有弗为”,又应“有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与改革深化,在我国公司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发展且成为行业主导,这是一种有效结合公司组织形式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信访室。基金公司运营好坏直接受到基金融资的影响,涉及多方面问题,需要根据这些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解决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融资问题,实现行业健康发展,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下半年,我国股市触底反弹,开始了新一波牛市行情。虽然该波行情总体趋势是向上的,但其中也经历了几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2007年2月27日股市大跌,上证综指下跌8.8%,大跌的根本原因是机构结构过分单一,大量赎回使公募基金承受巨大的压力。而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优势互补,可以避免股市大起大落。文章首先对如何界定私募基金、非法私募基金以及其合法化进行探讨,然后对其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宋小虎 《中国经贸》2014,(21):242-242
信托制度在中国的正式确立是在2001年《信托法》颁布之后,而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国内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专门针对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研究一直较少。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及运作模式,分析了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及财务管理制度框架,并针对信托制私募股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对市场中自发的、合理的、正面的事先制度创新的事后法律认同,是监管框架的重新塑造。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大势所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其合法化和规范发展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立法的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