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转让集锦》2011,(23):32-33
目前,河北省国企改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改制后科技人员的快速流动甚至是流失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省国企改制后的情况、科技人员流向及现状,揭示其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国企改制已经基本完成,这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改制后的国企要想继续保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就必须要对自身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重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国企在改制后必须要走出改制前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改革落后的企业文化,克服在改制后企业文化重塑中遇到的困难,打造强势的企业文化,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国企改制后的企业文化重塑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韩红俊 《中国市场》2008,(52):194-195
中小国企通过管理者收购的方式改制后,企业性质及管理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改制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改制前相比,改制后的中小国企,产权明晰,机制灵活,职工身份得到置换,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改制后激励机制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的难点,面对改制后的国企仍然难以走出困境的现状,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国有企业管理咨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改制后的国企如何走出困境的一些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国企改制中的管理层收购问题为切入点,引用某电器国企改制的经典案例,对国企改制中管理层收购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湛珊 《中国市场》2011,(13):115-115,117
国企改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本文从国企改制的意义、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国企改制是否成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发展使得改制后的国企集团面临管理提升的压力,作为经营管理基础和支撑的财务会计管理日益显得重要。探索改制国企集团的财会集中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经营效率,应对市场竞争,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宏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全面总结各种财会集中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分离的改制国企集团的财会集中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苏晓红  李俊 《商业时代》2008,(11):57-59
国有企业的改制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如何对国企进行改制即改制模式问题,又关系到国企改制的成功与否。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国企改制模式的比较分析,着重研究了决定这些改制模式的因素,以期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为更好的结合我国国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国企改制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规范稳定的证券市场对国企改制有促进作用,但不完善的证券市场甚至会对国企改制起负作用,使国企没有真正转变体制和观念.在证券市场不完善时,二者只有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实现证券市场对国企改制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伴随着国企改制建立起来的,因此其功能多多少少与国企改制密切相关,本文就将围绕我国证券市场是否有为国企改制服务的功能与其中产生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制以其自身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公司金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了国企改革时期加强公司金融管理工作的一股新生力量。文章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制为例,谈谈国企改制对公司金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强  李鲁 《财经论丛》2023,(10):3-15
本文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背景和政策实践,提出国企改革引致的资源配置效应,并从国企改制前后、改制国企与未改制国企、改制国企与非国有企业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市场份额,改制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未改制国企,实现资源从国有企业向改制国企和非国有企业的重置,优化要素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机制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减轻要素市场扭曲、消除行政性垄断、缓解融资约束、剥离政策性负担来实现资源配置效应。上述研究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后的经营绩效提升遭遇管理瓶颈。企业转换机制所迸发的活力是有限的,改制只能为你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河南财鑫集团的改制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破解国企民营化后企业绩效提升难题的成功范例,也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国企民营化后企业绩效提升的关键在于改制以后的文化整合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员工激励机制成了改制后企业探讨的重要问题,改制后从管理体制、员工的薪酬、员工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局面,为推进我国国企改制后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国企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国家建设、社会改革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这对国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国企改制。在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企改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的国企成功兼并,形成了集团型企业,其综合竞争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国企改制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做好资产评估工作对于保护国企资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资产评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国企监管失控、经营低效率等问题不断显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国企都开始实施相应的改制措施。并购作为改制的一种重要途径,也为众多国企所采用,数量也从2008年的18起飞速增长到2014年的481起。然而,纵观众多案例,国企改制的过程并非都一帆风顺。文章通过对上海家化改制事件的分析,提出一些思考,以期为今后的国企改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企设计院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或国企,党的十八大后,为进一步解放事业单位和国企的生产力,国企改革被提上日程,国企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以正在进行改制的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为例进行了各种改革模式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为将来面临改制任务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颖杰  李茂华 《商业研究》2006,2(18):202-203
“债务随着资产走”原则作为国企改制后判断和识别债务承担的重要司法原则,其实并不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对该原则进行适法性和妥当性剖析,则有利于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切实维护各方权益,最终有助于国企改制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通过改制转换了机制、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经济效益。但是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财务问题,为了推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本文就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财务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0.
虞玉洁 《现代商业》2012,(20):224-225
国企改制必然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内部监督保障机制。本文首先指出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并分析了当前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相关制约因素,提出改进方式和途径,促进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其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