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排球运动开展,一直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排球运动项目的开展水平,关乎到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排球运动普及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农村中小学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探讨提高农村中小学运动开展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珍 《商》2014,(24):248-248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老排球运动员的交替,现阶段女子竞技排球水平大不如20世纪80年代的老女排,为了使我国竞技排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影响我国女子竞技排球发展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女子竞技排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商》2015,(36)
排球后备人才匮乏是近年来我国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排球后备人才匮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开展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我国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排球运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举措来应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不断加入世界奥运会,竞技体育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备受关注和重视,排球运动目前已经是当下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的课程之一,高校开展排球教学课程有助于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排球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团结。本文以高职院校开展的排球运动教学为例,对高职院校排球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排球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5,(51):276-277
海南群众的潜意识里,排球运动开展程度已是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排球运动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海南人民心中。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海南的排球体育文化生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海南排球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服务海南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5,(8)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排球运动二传手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二传手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并根据排球运动二传手在比赛中的特点,探讨培养一名优秀排球运动二传手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排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项目,也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个运动项目,排球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运动技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排球教学训练在场地要求方面比较低,对于排球训练的器材要求相较宽松,没有那么严格,所以高校对于排球教学工作相对来说比较重视。笔者对一些高校排球课堂教学之中的现状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期望能够对目前我国高校排球教育教学活动的现状改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排球的几个技术环节的动作分析,总结出排球提高控球能力的方法,使更多的排球爱好者、运动员,教练员在实际的学习和训练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提高运动水平,进行技能意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拔、训练、以及运动员生理、心理特点都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本文从排球运动员早期选材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更好的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竞技排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日益增长的排球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是排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竞技排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竞技排球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环境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8)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各个项目的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我国是一个排球运动开展比较好的国家,我国还有专门的排球联赛,随着整体水平的提高,排球的各项技术也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作为最有利的得分技术,还是发球技术,这就需要排球运动员要有较为扎实的接发球技术,为队友们创造好的得分机会。但是我们在比赛中经常会因为很多因素去影响我们的接发球,比如技术的不扎实、心理因素、战术布置问题等等,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对接发球技术进行专门性的训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下排球比赛中的发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进行叙述研究,从了解发球去探究接发球成功的影响因素。并从运动员的主观因素,比赛的客观因素,以及一些技战术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学体制改革脚步的加快,高职院校在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中也进行了改革的新尝试。在各项运动中,排球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排球具有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促进交流、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针对排球的起源、规则、个人兴趣培养等发展新思路,针对大学排球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概述,并为如何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兴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立伟  齐建东 《商》2013,(20):338-338,332
排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林业大学排球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组成及特点,并对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表象教学方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裴艳宝  苏艳红 《商》2014,(39):277-277
为了探讨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特征与区别,以期为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韩国Bio-space公司生产的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对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名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篮球、排球、短跑、投掷项目的测试。结果显示,男子体脂率:投掷>排球>篮球>短跑运动员;男子肌肉例:短跑>篮球>排球>投掷运动员;男子水分比例:篮球>排球>短跑>投掷运动员;男子蛋白质比例:投掷>短跑>排球>篮球运动员。因此得出结论: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成分差异较大,可以把体成分的构成作为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参考依据,并且应该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与营养处方,改善运动员身体成分现状,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郭铮  秦增忠 《商》2014,(2):80-80
本文以山东省在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中被认定的37处基地中含有排球(含沙滩排球)专业训练项目的8所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在训运动员、在岗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情况,得出相关结论,进而提出相关建议,目的使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良性发展,合理配置、布局基地人力资源,已期更好的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国家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排球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排球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排球与足球、篮球并称“三大球”。近年来,随着中国女排战绩的提升,排球在国内的关注度再次提高到较高水平,新时代女排精神深入人心。而中国女排兵败东京,也引发了热议。天津于2021年启动“排球城市”建设工作,提出加大宣传力度的要求。但与足球、篮球相比,目前排球无论在“大小屏”的展现中,均缺乏对技战术深入的、可视化的展现,国内在这方面更是几乎一片空白。通过将虚拟植入技术运用到排球比赛的战术分析中,得到一些实际运用方面的可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常凯 《商》2014,(47):267-267
摘耍:从排球运动起源到今天的成熟壮大,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排球运动已经从单纯的体育运动上升到了一种排球文化层次。随着排球运动发展到一个高层次的阶段,其中强攻技战术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技战术得分手段。世界优秀排球队要想保持世界一流的水平,运动员就要具备很强的强攻能力和富有特色的技战术。本文运用分析的方法,对排球扣球的正面扣球技术动作尤其是对助跑、起跳、落地动作技术进行研究;运用力学分析方法对扣球环节中的空中击球进行分析,总结规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和排球其他技术动作相连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扣球技术,提高扣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临沂大学体育学院排球联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防守反击中的问题比较突出,防守技术仍是薄弱的一项技术。通过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将来排球专业教学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莹 《商》2012,(15):195-195
随着排球运动不断向着正规化、科学化、激烈化发展,其对排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二传手是排球比赛的核心和桥梁,教练员的战术思想要靠场上二传手的一记记妙传去实现。二传手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的技术水平,更要有良好的战术意识,能在比赛中根据临场变化情况灵巧组织各种战术进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普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物学等知识探究了排球二传战术意识的概念、作用、培养途径等。  相似文献   

20.
杨晓军 《商》2014,(32):284-284
多媒体CAI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排球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成果不多。本文针对排球普修课教学和CAI课件的特点,主要使用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CAI课件在排球普修中运用的理论依据,探索将CAI课件技术渗透到排球普修课中,以期促进学生排球技能的形成,激发学生对排球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并为排球技术教学应用CAI课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