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在描述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在核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时说,核燃料元件是核事业的"脊梁骨"。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和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关注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郝东秦,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等有关人员及《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制约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核燃料产业的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邓卫 《中国核工业》2007,(10):30-31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在描述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在核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时说,核燃料元件是核事业的"脊梁骨"。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和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关注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郝东秦,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等有关人员及《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制约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核燃料产业的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在描述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在核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时说,核燃料元件是核事业的"脊梁骨"。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和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关注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郝东秦,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等有关人员及《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制约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核燃料产业的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在描述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在核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时说,核燃料元件是核事业的"脊梁骨"。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和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关注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郝东秦,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等有关人员及《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制约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核燃料产业的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在描述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在核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时说,核燃料元件是核事业的"脊梁骨"。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和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关注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郝东秦,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等有关人员及《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制约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核燃料产业的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在描述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在核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时说,核燃料元件是核事业的"脊梁骨"。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和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关注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郝东秦,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等有关人员及《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制约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核燃料产业的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郝东秦 《中国核工业》2007,(10):25-25,29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在描述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在核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时说,核燃料元件是核事业的"脊梁骨"。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和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关注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郝东秦,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等有关人员及《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制约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核燃料产业的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在描述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在核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时说,核燃料元件是核事业的“脊梁骨”: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和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关注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郝东秦,中核集团公司核燃料部、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等有关人员及《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就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制约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核燃料产业的发展等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有一个展区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的特别关注,在这个展区内陈列着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誉为核事业"脊梁骨"的核电燃料元件。这些核燃料元件的研制主要来自坐落在内蒙古包头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我国最早的,品种最全、最多的核燃料元件研制和生产基地。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中核北方积累了雄厚的核燃料元件产业技术实力和能力,不仅承担着我国大部分核电动力堆燃料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大会上推出的“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社会上和核工业系统广大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4月29日,为弘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加强中核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核工业的大发展,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与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联合举办了“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座谈会。与会的中青年干部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深入思考,诠释“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本刊刊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大会上推出的“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社会上和核工业系统广大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4月29日,为弘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加强中核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核工业的大发展,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与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联合举办了“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座谈会。与会的中青年干部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深入思考,诠释“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本刊刊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大会上推出的“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社会上和核工业系统广大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4月29日,为弘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加强中核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核工业的大发展,中核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与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联合举办了“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座谈会。与会的中青年干部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深入思考,诠释“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本刊刊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报道     
周永茂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评奖结果于10月19日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中原对外工程公司科技顾问周永茂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的通告指出,周永茂对我国核反应堆的研究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永茂,1931年生,长期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建造和  相似文献   

14.
以怎样成为“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供应方面有特色的供应商”为主题的“关注中核制造业”座谈会于9月3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中国宝原工贸公司与中核集团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举办。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邱建刚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集团公司政研体改部、综合计划部、核电部、财会部、军工部,宝原公司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中核集团新闻中心负责人、记者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宝原系统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如何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核工业一流的装备产业,以及面对中国核电发展新形势如何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领域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座谈会部分同志发言内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怎样成为“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供应方面有特色的供应商”为主题的“关注中核制造业”座谈会于9月3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中国宝原工贸公司与中核集团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举办。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邱建刚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集团公司政研体改部、综合计划部、核电部、财会部、军工部,宝原公司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中核集团新闻中心负责人、记者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宝原系统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如何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核工业一流的装备产业,以及面对中国核电发展新形势如何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领域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座谈会部分同志发言内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怎样成为“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供应方面有特色的供应商”为主题的“关注中核制造业”座谈会于9月3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中国宝原工贸公司与中核集团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举办。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邱建刚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集团公司政研体改部、综合计划部、核电部、财会部、军工部,宝原公司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中核集团新闻中心负责人、记者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宝原系统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如何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核工业一流的装备产业,以及面对中国核电发展新形势如何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领域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本刊摘要刊发座谈会部分同志发言内容,供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核工业》2012,(1):28-29
1板块业务范围制定和实施核燃料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科研、生产、工程建设和专项计划等。2板块主要单位构成中国核燃料公司、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中核新能核工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核(天津)机械有限公司、中核四○四有限公司、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核工业第八研究所、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工业》2005,(6):F0002-F0002
9月3日.由中国宝原工贸公司和中核集团新闻宣传中心联合举办的“关注中核制造业”座谈会在京召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邱建刚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强调宝原系统企业要算好三笔账。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就如何提高中核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核设备制造业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家授权从事核燃料进出口的专营公司和具有核设备与技术国际招标采购及出口资质的专业外贸公司,也是中核集团公司授权的核电企业核燃料供应保障单位。多年来,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开拓天然铀、分离功市场,致力于提高我国在国际核燃料市场的话语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  相似文献   

20.
张国斌 《中国核工业》1999,(4):23-23,26
中国工程院在范维唐、钱绍钧、周永茂等三位院士的建议下,立项开展了研究课题《我国核电发展策略研究》。其项目组由钱皋韵(组长)、周永茂(副组长)、彭士禄、赵仁恺、欧阳予、马福邦、潘自强、阮可强等八位院士组成。参加研究工作的还有来自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原中核总科技委、政研室、核电局、矿冶局、地质局、科技局和核经研中心、核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