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徽标符号究竟体现会计职业群体什么样的价值指向?为什么会计职业群体的价值指向需要通过会计徽标符号的形式得以再现?本文以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我国32个注册会计师协会徽标符号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本文认为,会计"徽标符号的载体"与会计"徽标符号的意义"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会计徽标符号中镶嵌的不仅仅是会计职业群体的身份标识、地域标识,而且是一种会计职业群体的"价值指向".会计职业群体通过徽标符号明显地标识出会计"公平正义"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要迈向会计强国的原生动力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我国会计职业群体长期以来所秉承和信仰的价值取向。会计价值取向是会计职业群体在长期的会计社会实践中逐渐培育和养成的并由该职业群体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信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会计价值取向是会计职业群体执业过程中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精神秩序的根基,从而成为迈向会计强国的原生动力。会计文化以会计价值取向为核心,成为会计职业群体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强国的内涵首先就是会计职业群体价值取向的构建和会计文化的发扬和繁荣。只有当我国的会计文化得到充分的发扬和繁荣,凝练和萃取出来的会计价值取向被会计这个职业群体自己所理解、认同、接受、信服和景仰且成为行动的准则,进而得到世界其他国家会计职业群体的理解、认同、接受、信服和景仰的时候,我们的会计强国之梦才能实现。因此,对实现会计强国的原生动力这个问题的追问和回答,无疑都要落脚在会计职业群体所信仰和秉承的价值取向这个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总会计师》2012,(7):155-155
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具有弥漫性和渗透性,用无形的观念影响着有形的现实,同样也影响着当下会计人。 会计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计文化的传承,会计职业精神的塑造,会计职业角色的合理定位,从而切实履行会计人的责任,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价值取向的表征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我国35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徽标符号的统计调查,分析并揭示出会计徽标符号所表征的不只是会计职业群体的身份标识,会计徽标符号是会计职业群体价值取向的表征符号。会计徽标符号所表征的是会计职业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公正思想和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赵燕 《企业导报》2012,(7):201-202
会计是人类文明和学科文化的深厚积累。忽视会计专业史建设,脱离文化积累功利式的会计教育,不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会计科学的发展完善。在文化传承创新这一新的历史使命下,高校应注重发展学科专业文化,特别是学科专业史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开始研究会计文化,而国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我国学者对会计文化的概念、内容、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对会计文化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这些可以分为会计文化理论研究、会计文化比较研究和会计文化建设研究等方面,其存在的问题是研究意义不明确、对会计文化的定义过宽,尚未形成完整的会计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重点不突出等。我们认为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方式,需要建立科学的会计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会计文化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研究重点应有不同,我们应在准确测量现存会计文化的前提下指出会计文化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会计之友》2013,(7):2
2013年2月1日,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征文活动结果揭晓,此次活动经过初评、专家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对外公示等程序,共评选出获奖征文190篇、组织奖30名。其中在《会计之友》杂志2012年第12期刊登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世忠、马元驹撰写的《论会计文化、会计文化传承和会计文化传承的载体》和2012年第11期刊登的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原华中电网有限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层层深入的方法,阐述了采用各种传媒工具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承和宣传企业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传递,不再是采取一味地用长篇阔论的说教式,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颂与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后来人,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创新产品,使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上的国外会计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三大研究理论框架:以荷兰学者Hofstede为代表的社会文化研究框架;以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授Gray为代表的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以美国学者哈里,H.E.费克纳和艾伦.基尔戈为代表的修正后的会计亚文化理论框架.总结与研究国外会计文化研究现状是为了对中国会计文化研究提供研究的坐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贾鸿  罗勇 《四川会计》1994,(5):15-16
会计行为与会计文化的关系重庆商学院贾鸿,罗勇一、会计文化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动机是会计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会计行为的直接原因。而动机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并通过特定的会计目标来维持和引导。会计文化既以一定形式存在于外部环境中,又以观念的形...  相似文献   

11.
对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进行文化分析 ,是更深刻、更全面认识其本质 ,进而寻找对策的必经之途。对会计造假这种社会现象也是一样。要对会计造假获得深刻、全面的认识 ,除了从会计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外 ,还必须对其进行文化分析。由于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特点 ,所以 ,对会计造假的文化分析意味着要把会计放到社会的和历史的传统背景之中去考察。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而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历史传统 ,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会计在文化上的地位。“礼” ,作为儒家文化中的核心观念之一 ,深深地影响会计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探索文化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之目的,分析了霍夫斯特德(Hofstede)关于文化和文化体系的研究结果及格雷(Gray)关于文化怎样影响会计的应用成就;提出了管理会计亚文化价值和它们与社会文化价值之关系的假定;而且,结合中西方文化分类的例证,对上述假定作了定性讨论,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沉淀,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对推进历史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精华,在当前社会,它的传承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我国应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进行研究,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在新的时代产生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代际传承是决定当前中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选用2009—2019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数据,从管理权传承与股权传承角度研究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创始人政治关联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家族企业的股权传承和管理权传承会对企业会计稳健性产生正面影响;从创始人特质视角出发,创始人政治关联会削弱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对会计稳健性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管理权传承与股权传承视角,探讨代际传承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方式的研究;另外,从创始人特质视角拓展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后果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霁雯 《会计之友》2008,(36):105-106
会计价值观是贯穿会计全过程的会计群体共识和价值的认同。了解会计文化价值观的特征、原则及其中国特色,对于指导会计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社会和团体都必须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并且在价值目标上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会计价值观是贯穿会计全过程的会计群体共识和价值的认同。了解会计文化价值观的特征、原则及其中国特色,对于指导会计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社会和团体都必须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并且在价值目标上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会计职业文化建设为例,分析了职业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提出了将会计职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会计当而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青年时先后担任"委吏"、"乘田"等管理仓库账目与管理牛羊畜牧等财产物资的基层官吏,这是他之后总结这段经历的感受,意译表达为"做会计要确保账目精确,饲养牛羊要让它们长得肥壮。"两千多年时光荏苒,而今的会计领域已历经沧海桑田的多番变化,人们的记忆中如何留存与体会先哲质朴扼要的微言大义?在2012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提出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的目标,并强调"实现这一突破和跨会计文化的失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会计的“文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文以化之。文化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是一种关于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集合,又是多元精神组合而成的统一命名。文化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处理和调节人与人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一个行业的中兴,首先是文化的觉醒。哪里有文化求索,哪里就有新成效;哪里有文化求索,哪里就有新局面。中国会计领域近年来致力于文化建设的奋斗与探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会计人的新期待,顺应了会计领域的新突破,这才有了中国会计发展繁荣的明媚春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在当今社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是高职学校的重要使命.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 教学特点和学生群体状况的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高职院校承担起"建设中华优化历史文化传承体系,发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