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宁波通讯》2005,(7):i0001-i0001
江北区洪塘街道位于宁波市区西北部,南临姚江,北靠马鞍山,生态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捷,街道距宁波市中心仅6公里,距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入口处10公里,北外环线,北旅游线,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贯穿域内。  相似文献   

2.
丁建萍 《东方经济》2003,(11):22-26
“绍兴城要移,向着上海的方向移。”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绍兴市大城市发展战略中的第一要。目前绍兴考虑的就是如何“城市北移”,“兴建大型基础设施,拉近沪绍距离。”规划中的绍兴跨江大桥将横跨上虞市和嘉兴市之间5000米宽度的钱塘江,一旦建成,沪绍之间的车程将由两个半小时骤减至一个半小时。“绍兴不要国家一分钱,自筹资金65亿也要建设跨江大桥。”10月16日开幕的绍兴鲁讯艺术节上,包括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更显出绍兴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这份雄心。城市北移,制造业北移。上海郊区173工程试点区早被坊间众说纷纭,绍兴,只是在对岸的杭州湾划一个圈,便挥就了一个350万平方公里的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区。于是,整个绍兴便走进崭新的“杭州湾时代”,成为又一轮投资新热土。  相似文献   

3.
郭剑彪 《浙江经济》2003,(13):34-35
环杭州湾地区紧邻上海,地处长三角南翼,是浙江经济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全面启动环杭州湾地区综合规划及整体开发,对于提升环杭州湾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加快推进浙江经济新一轮增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舟山作为环杭州湾区域的城市之一,要顺势应时,发挥优势,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海洋开发基地。  相似文献   

4.
《宁波经济》2006,(12):22-31
近期,世界上在建的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通航孔桥主塔即将封顶。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预计2007年建成。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0,(1):F0003-F0003
小曹娥镇地处宁绍平原中部,北濒杭州湾,距杭州湾跨海大桥11公里,余姚大道和329国道复线贯穿境内,面积33.0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6400亩,海岸线长8100米。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29131人,外来人口近1.5万。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10,(3):21-21
小曹娥镇地处宁绍平原中部,北濒杭州湾,距杭州湾跨海大桥11公里,余姚大道和329国道复线贯穿境内,面积33.0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6400亩,海岸线长8100米。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29131人,外来人口近1.5万。  相似文献   

7.
严海鸥 《浙江经济》2004,(18):20-21
在当前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舟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海洋经济发展、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港口资源整合等重大决策,突出重点,认真履行职责,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杭州湾跨海大桥(以下简称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大桥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改善我国东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而且将对长江三角洲及杭州湾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宁波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将被有效打开。  相似文献   

9.
从杭州湾区域所拥有的区位优势、人力资本和原有经济基础来看,其发展的潜能远未喷发。从杭州湾区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看,其目标定位是构筑开放经济的高地和新的发展平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两大工程”,即洋山港和杭州湾大桥建设工程。两大工程的建设不但改变了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发展格局,而且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因此,相关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两大工程直接影响的分析,而是要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背景,以组织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区域化为发展趋势,按照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着集聚与扩散两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更高的视角、更宽的领域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11.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对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港是我国内地拥有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港口经济在宁波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对宁波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杭州湾的天然屏障,使宁波长期处于全国交通的末梢,造成集疏运网络不通畅,由此影响到宁波港腹地的进一步拓展,也制约了上海对宁波的辐射带动作用。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  相似文献   

12.
临山     
《宁波经济》2008,(2):F0002
临山镇位于浙江东部杭州湾南岸,是浙东著名的“三卫”之一。城镇面积49.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个届委会,全镇约四万二千人口,是省20强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毛光烈 《浙江经济》2003,(13):12-15
环抗州湾地区是浙江经济社会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当前,环杭州湾地区各类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很高,工作力度很大。进一步搞好区域规划,跨区域整合各类资源,突破行政区域和用地制约,合理布局生产力,发挥环杭州湾地区毗邻上海、沿海临港、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提高产业的技术支撑、人才、劳动力、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新浦     
《宁波通讯》2005,(11):I0003-I0003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岸桥头堡——慈溪市新浦镇,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拥有443万常住人口和3万外来人口。经过先前的移民文化和围垦文化的浸润、熏陶,新浦镇以其名副其实的百姓经济,演绎着“家电之镇、葡萄之乡”的富民强镇的业绩。  相似文献   

15.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实现“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重要一环,也是上海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促进上海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凸现,对上海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协作联动为依托,特别是以杭州湾经济圈为基础,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真正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和功能。在这过程中,推进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的发展,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步骤。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演进的战略意义在于,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以杭州湾经济圈资源优化组合为原则,以产业协调发展为抓手,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营造为核心,实现从杭州湾经济带到杭州湾经济圈的跨越,也实现上海港从地区性大港列国际航运中心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是宁波市政府根据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抓住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机遇,贯彻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战略,所作出的决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主要从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现实基础和重大意义出发,结合国家、浙江省、宁波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研究提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茅临生 《浙江经济》2003,(13):23-25
环杭州湾地区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密集区域,是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成长空间。环杭州湾各城市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要加快环杭州湾区域经济的发展,园区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是培育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切入点和抓手。因此,整合和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构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宁波通讯》2006,(11):I0013-I0014
慈溪市崇寿镇地处慈北平原、杭州湾南岸,与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杭州湾新区相邻,杭州湾新区和慈溪城区的重要通道穿镇而过。全镇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6445人,现有暂住人口14137人。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抓大桥经济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加速实现由农业镇迅速向新兴工贸型城镇转变。2005年镇财政总收入7881万元,可用财政6994万元,工业产值30.1亿元。今年发展势头更加喜人,预计农民人均收入可达7350多元。  相似文献   

19.
大事记     
《宁波通讯》2015,(4):86-91
2009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定》。11月26日2010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作专题调研。宁波市委、市政府举行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暨授牌仪式,宁波杭州湾新区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全面启动。1月5日2月23日  相似文献   

20.
傅金龙 《浙江经济》2003,(23):36-37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浙江要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杭州湾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港口岸线、沿海滩涂、海洋旅游等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在浙江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以及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