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在食品检测中,对合成色素和违禁染料的色谱检测方法众多,本文阐述了标准中常用的色谱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标准检测方法中关于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检测的常见问题,同时比较了不同色谱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不同色谱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并且对食品中合成色素和违禁染料的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未来同类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袁健  陈梦元 《现代食品》2022,(5):152-154
本文选择了20家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酱香型白酒厂家,并根据酱香型白酒工艺特点,分别从1~7轮次的基酒中随机抽取样品,每轮次20个样品,共计140个样品.分别采用酸碱滴定法和加热回流法检测样品中总酸和总酯的含量,并对不同厂家各发酵轮次总酸、总酯的含量差别进行分析,为白酒香气和风味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同一品牌两种酱香型白酒为例,建立了基于现代分析仪器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判定不同白酒挥发性差异成分的方法.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  相似文献   

4.
杨帅宇  王琛虎 《现代食品》2023,(16):213-215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可用于分离和测定白酒中的醇类、酯类、有机酸类及高沸点化合物等成分的含量。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白酒中有机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用于白酒质量的日常检测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有机食品质量检测需要使用多维度评估工具,重点在于作为检定过程中分析验证手段的鉴定技术。在分析时间及有机系统相关参数测定方面,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直接实时分析—高分辨质谱法以及结晶法(无论有无添加剂)等全新指纹识别法均可能成为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推进方法学的发展,本文推荐了一种系统性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到了食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光绪 《现代食品》2023,(2):185-18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现阶段食品检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可用于食品成分分析、添加剂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本文以某连锁超市购买的辣椒油作为检测对象,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食品中苏丹红I的检测,并重点从试验仪器与试剂选用、样品制作与试验操作流程等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6×10-3μg/g,苏丹红I的平均回收率在93.7%~95.3%,相对标准偏差(RSD)<5%,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适用于不同类型及品牌烈性酒的识别与归类技术。方法:基于烈性酒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收集烈性酒原始数据,利用NIST质谱库确认非靶标代谢物,利用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组学分析,并分别采用真假烈性酒对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特定仪器条件下共检测出61种非靶标代谢物,对原始数据进行组学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及品牌烈性酒均可较好的聚集,并无发生重叠,使用真假烈性酒可成功验证该方法。结论:该方法可作为一种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的不同烈性酒识别与归类技术为我国进出口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监管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对白酒中23种元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稀释法、微波消解法对56%白酒进行处理,利用ICP-OES对处理液中23种元素进行测定,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结果:ICP-OES法方法学结果良好,23种元素的检出限为6 ng·mL-1,重复性<1%,中间精密度<6%,2 h变化率<10%,白酒稀释溶液未对ICP-OES检测系统形成有效干扰。白酒中As、Sn、Si、Cd和Sb等23种元素可选择稀释法进行测定。结论:运用ICP-OES,稀释法(2 mL→50 mL)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白酒中23种元素含量,能够作为白酒质量监管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建立了茶叶中5种可溶性糖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硅烷化反应,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本方法中5种可溶性糖的回收率在81.74%~100.55%,相对标准偏差在2.04%~9.49%,检测限在9.5~12.2 ng·mL-1.该方法回收率较高,精密度较好,达到了定量分析的要求,是一种简便、快速、实...  相似文献   

10.
赵宇秋 《现代食品》2020,3(5):210-213
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采用先皂化和甲酯化的实验过程,再用CP-sil88型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能较好的分离37种脂肪酸,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看出,该方法分离度好,适用于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较多,但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方式、检测精度及准确度等差异较大,在选择甲醛检测方法的时,需要根据食品中的甲醛含量、潜在的检测干扰因素、检出限、准确度、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目前的检测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最佳的甲醛检测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为开发准确测定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色谱分离技术与高选择性质谱技术结合可形成液质联用技术,相较于单一的色谱分离技术,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具有高灵敏度、选择性强等优势。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真菌毒素的原理,并结合实际毒素检测试验进行液质联用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旨在补充食品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色谱法因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检测中,尤其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属于色谱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组成,以经典液相色谱为基础,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描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分析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和食品添加剂检测等。  相似文献   

15.
叶萍 《现代食品》2021,(6):174-176
本实验采用凯氏定氮法、直接干燥法、索氏抽提法及近红外分析仪对豆粕的粗蛋白质、水分、脂肪进行分析测定,旨在将传统检测方法与快速测定法进行对比,分析其测定误差,确定最优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均可用于豆粕测定;其中近红外分析仪测定可以节省试剂,减少实验经费,能快速、精准的出具数据,适合在一般饲料质量检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顶空自动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饮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通过对色谱条件、平衡温度、平衡时间3个条件优化,确定色谱条件分流比为10:1,载气流速为1.5 mL·min-1,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60℃,平衡时间为30 min.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低和精密度高,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适合饮水中三氯甲烷和...  相似文献   

17.
袁京磊 《现代食品》2022,28(2):118-120
沙门氏菌可引起肠炎和系统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因此,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残留溶剂的基础上,对影响残留溶剂测定的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在恒定环境中,在不同的变量参数下,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依次进样分析,对色谱柱温度、进样口温度及载气流速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顶空气相分析的灵敏度与色谱柱温度、进样口温度、载气流速所决定的气相提取效率有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组分的塔板数随载气流速的增加呈规律性递增,适当提高载气流速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色谱柱温度和进样口温度的变化对检测效率影响显著,应选取最佳条件。结论:通过实验得到优化的气相分析参数,色谱柱温度为150℃、进样口温度为140℃、载气流速为5 mL·min-1、回收率为98.2%~99.6%、精确度为3.04%~5.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法测定杏仁露中氰化物含量,并采用此方法对市场销售的50批样品进行检测并评价。方法:摸索样品提取方法,优化气相色谱条件,以顶空进样器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以加标回收率为指标,对方法及前处理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法在0.00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81,精密度为3.7%,重复性RSD为2.2%,小于标准方法中对顶空进样要求的15%,加标回收率在93.3%以上,并且50批杏仁露中氰化物含量均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度高,能为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测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