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倡议以来,已有22个国家的59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被列入保护名录。农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计划。我国是该倡议的最早响应者、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重要推动者、成功实践者和主要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21日,农业部公布了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及茶文化系统等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遗产。茶源于中国,茉莉源于西方,茉莉花茶是两千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农遗新进     
正独特的农耕方式,天人合一的村落形态,辽阔粗犷的游牧文化,壮丽的高寒农业景观……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的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再次展现了我国多彩的农业文化风景线。至此,经过六批发掘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达138项。农业文化遗产是人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调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3月25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在成立仪式上指出,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弘扬中华农业文化、填补我国遗产保护工作在农业领域的空白,而且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利用中传承和保护。为加强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农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学术热点和现实问题。中国作为人类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农业文化遗产内涵包含了古遗迹、文献资料、技术器物和思想文化等物质与非物质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农业文献类遗产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载体,在农业史、经济史、技术史、思想史的研究,乃至整个文化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在我国现存的2000多种古农书文献中,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由来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现代农业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农村部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号召,发起了评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动,旨在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试图在现代新的技术不断运用的今天,发扬传统农耕文明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水旱轮作、使用绿肥等特点,有效缓解日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引领现代农业向环境友好,可持续方向发展。自2012年开始,原农业部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览于9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展览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一大亮点,旨在宣传中国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工作的主要成果与成效,展示各国遗产地传统农耕的智慧、魅力与奥秘,提升遗产地优质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此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览受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委托,由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组织举办,得到了FAO(联合国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明,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名录、实施挂牌保护制度,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得到保护,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自古以农业为安身立命之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历代先民积累了系统完备的耕作技术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农业科学技术思想,也逐步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伦理理论。中华农业文明孕育了传统农业伦理,传统农业伦理又支配和约束着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共同历经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万余年农耕畜牧的发展历史产生了包含"天地人稼四才论"、用养结合、农牧互补在内的诸多农业生产原则和农业伦理。它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具体而生动的表现形式。传统农业伦理是使得古老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重要因素,对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发挥积极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于市取宜     
正农业文化遗产,在普罗大众眼里,多半还是个新鲜事。这也正常。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本世纪初才由联合国发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农业部正式启动是2012年。对笔者而言,这也是一项新事物。前不久,笔者头一次走进农业文化遗产地,不仅近距离感受到活的古老农耕文化,也品尝了风味别致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优质农产品——农遗良品。  相似文献   

11.
正本期农业文化遗产吉林九台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是以高寒地区种植贡米为特色的稻作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吉林长春九台区其塔木镇、莽卡乡和胡家乡,核心区种植面积3万多亩。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设立五官屯,转为皇家贡米,已有300多年的水稻栽培历史。吉林九台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2017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入选全球重要遗产预备名单。五官屯生产的稻米以晶莹剔透、稻香馥郁闻名于世。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被誉为"稻米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茶的起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本身在农业和文化两个层面都具备突出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具备农业文化遗产的各项特征价值。无论从农业层面还是文化层面而言,茶叶在世界范围都具有重要价值。茶文化遗产兼具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综合价值,是重要的、较为特殊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茶文化遗址遗迹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科学研究等价值,对茶文化遗址遗迹主要分布区域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项目在浙江杭州正式启动,授牌仪式在青田举行。在首批已确定的4个全球农业遗产保护项目中,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亚洲惟一入选项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对受到威胁的全球重要传统农业文化与技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组织"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系列直播活动,陆续走进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辽宁阜蒙旱作农业系统、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5期直播每期网络观看量都超过400万人次以上,对于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扩大农业文化遗产社会影响力、推动遗产地优质农产品营销促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主题展览是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颇具特色的专业展区,旨在宣传农业部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主要成果与成效,展示我国传统农耕的智慧、魅力与奥秘,提升遗产地优质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农业文化遗产展区总面积400平方米,主要包括展示区、展销区与洽谈区三部分。在展销区,来自11个遗产地约24个企业或合作社近40多种产品进行了现场销售。福州茉莉花茶、敖汉小米、佳县千年红枣、宣化牛奶葡萄、绍兴古香榧、从江香猪、兴化龙香芋、普洱古茶、哈尼红米、青田  相似文献   

17.
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5月21日,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出席了发布活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出席发布活动并接牌,还作为农业部指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唯一代表作大会发言.严可仕称,此次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国际影响力,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地研究方式对典型小农农耕村落的农耕知识传播进行研究,追溯从建国后到市场化发展至今农耕知识传播的演变。研究发现,在自上而下的农业现代化传播实践中,农耕知识传播作为一套权力话语体系和一种发展干预手段,将小农的传统农耕知识建构为落后、缺少生产效率及不科学的方式,将资本密集型、工业化农业的方式界定为现代化的科学农耕。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农民变为知识接受的客体,传统耕作方式被改造,地方性知识逐渐消解,社区农业生产关系被改造。亟需重构以农村社区为中心的农耕传播,并配套以相应的政策激励。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耕知识传播的特点需要学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齐民要术》是中国传统农学经典,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农业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体现出重要的农耕文化价值。在民生思想方面,该书以儒家"富而教之"的治国理念为指导,总结农业生产经验,为平民百姓传授治生致富、防灾救荒的方法,克服了儒家文化虽讲"民本""富教",却又贱农轻农的思想缺陷。在生态文化方面,"顺天时,量地利"以及把握动植物"物性"的农学思想,贯穿于全书始终,表现出农业生产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协调自然条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防灾减灾,提高作物收成。在饮食文化方面,《要术》总结的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及食品烹制方法丰富多彩,弥补了北魏以前文献记载的不足,反映出传统食品加工制作的特点以及南北各地、胡汉民族饮食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在文献传承与农业遗产保护方面,《要术》不仅在中国古农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长期代表世界农学的最高水平,是今人正本清源,加强相关农业遗产保护与研究不可或缺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遗产积淀丰厚,传留至今的各类农书就有300多种。这些农书系统记载了传统农业技术知识和生产经验,反映出古代农业的演进过程,是进行农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依凭.西方传农业时期也有八十种农书写就和传世,由于中西方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中西农书的类型、结构、内容体系以及刊印流传等均有许多差异。通过比较,本文进一步阐述中国在书的有关特点,并由此认识中国农业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