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揣着他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带领科研团队开启了中国"粮食外交"的大门。数十年内,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目前,杂交水稻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被冠以"东方魔稻"。袁隆平带着杂交水稻与非洲结缘,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金黄色的杂交水稻试验田里,农民们正挥汗忙碌着收割水稻。这片40公顷的稻田是由中国援助的农业专家与当地农民共同协作,用农用小型旋耕机进行杂交水稻的栽培试验示范。初步估算,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接近每公顷10吨,而该地区目前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8吨。"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参加该项目的稻农汉塔说。她预计这次试种最低产量为每公顷8吨。  相似文献   

3.
正"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但只有实现本土化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国辉表示,要实现杂交水稻在非洲大规模推广,种子培育、生产本土化至关重要。十年前,袁氏国际派团队进驻马达加斯加,在当地注册袁氏  相似文献   

4.
正"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回顾几十年来的杂交水稻研究时如是说。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东南亚多国自此开始推广杂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团队根据各国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了适合东南亚国家种植的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如今,在菲律宾、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5.
有着"东方魔稻"之称的中国杂交水稻,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这背后,一代代杂交水稻育种人,一年四季随着太阳的直射变化而迁徙,数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梦想,默默耕耘,勇于担当。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跟着太阳走的人",听记者为我们讲述育种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以超乎寻常的担当和气魄,以对待兄弟朋友的真诚和无私,从各个方面帮助非洲人民摆脱饥饿和贫困。其中,在农业方面成效显著。杂交水稻鼓起了许多非洲人民的"米袋子",一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就可能改变一个地方的农业面貌。然而,那些在非洲传播中国力量,给非洲带去希望的人是  相似文献   

7.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4(3):54-54
“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国际合作项目(简称“绿色超级稻项目”)亚洲地区启动会于2009年3月23—24日在海南三亚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正式签署了“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国际合作项目,将为这些地区的稻农培育15个新品种,以确保增产目标的实现。今后3年,非洲和亚洲地区2000万贫穷稻农的水稻产量将增加20%以上。这是中国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采取的又一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8.
正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据了解,2003年菲律宾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为3.4吨/公顷,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4吨/公顷,稻米一年净增产量240万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根据东南亚国家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品种杂交水稻。这些来自中国的"神奇水稻"为解决东南亚民众的"吃饭问题"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9.
三月四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去”政策措施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农业部、我国水稻主产区科研单位和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企业20多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30多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蔡立湘处长作了中心发言,大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成熟技术。如何使杂交水稻走向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心愿,也是当今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杂交水稻发展较好的是在东南亚国家,而最具发展潜力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出口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存在着政策措施不配套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代表们认为,要抓住世界粮食供应紧缺,许多国家在寻求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助的机遇,使杂交水稻尽快走向世界。 本期摘要刊登三位同志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成功推广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国,特别是缺粮国,开展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项目,聘请中国专家到受援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袁隆平院士为首席顾问,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世界上粮食短缺国家的首选战略措施。通过多年努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获得了推广,为解决世界粮食问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0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湖南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攻关基地,百亩片平均亩产1026.70公斤。图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湖南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超级稻攻关基地调研中国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品种"Y两优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运用"分子模块设计"技术育成的嘉优中科系列水稻新品种在江苏沭阳获得丰收。嘉优中科系列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和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院李金军研究组合作运用"分子模块设计"这一突破性技术育成的具有引领作用的模块新品种。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历史上一直是水稻育种水平和生产水平非常高的地区。但近20年以来,该地区水稻产量进入一个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他与袁隆平同行,同是水稻杂交领域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对他这样评价———周开达几十年如一日长期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杂交水稻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中有殊多建树,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专著四本。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杂交水稻领域的一位功绩卓著的杂交水稻科学家。首创: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过去的不育系都是由种间、亚种间、野生稻与栽培稻间杂交育成。来自远缘杂交的不育系均表现易保难恢的特点,给选配优势组合带来相当的困难。鉴于此周开达在六十年代后期即开始了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株杂交水稻,吸引了国际组织官员和来自非洲14个国家的农业部部长的鼎力推介;一位顶级大咖,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受到了非洲国家的竞相邀请;一次活动洽谈,中非农业合作项目现场签约27.47亿美元……这是发生在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上的场景。6月26日—29日,随着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成功举行,中非农业合作迎来了一个"新沸点",开辟了中非农业合作新的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15.
谭勇 《山西农经》2020,(1):22-2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杂交水稻开始向世界推广,为世界各国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于各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政治文化,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为杂交水稻推广带来的机遇,探讨了杂交水稻推广中面临的风险,提出了构建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趣谈"除稗与种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稗子是稗草的子实.稗草与水稻"血缘"相近,在植物学里同属禾本科.据说,稗草的祖先和水稻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共生长在低温地和浅水地区.后来人们发现了野生稻,并把它驯化为栽培稻.稗草未被重视,它就尾随水稻,专门与水稻作对.这一传说,大意是不会错的.两千多年前的许多古书,如<庄子>、<孟子>里,都把秭稗(秭是稗草的一种)作为五谷的对立面来加以非议的.后来的<本草>说得更明确:"稗乃禾之卑贱者,故字从卑".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广西鹿寨县鹿寨镇独羊村小龙虾示范区实现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双丰收,为脱贫攻坚"蹚出"新路子。"爆头小龙虾每公斤有110~120元,成品小龙虾每公斤有60多元,价格比较高……"3月14日清晨,在鹿寨县鹿寨镇独羊村的鹿寨启源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稻虾生态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韦鹏正在对起捕的小龙虾进行分类,满脸喜悦。稻虾共作是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粮食生产与水产养殖争地、争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正最高亩产620.95公斤!5月28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首批耐盐碱水稻收割测评,试种的"海水稻"在产量上取得重大突破。"海水稻"是长在海里的吗?"海水稻"咸吗?口感如何?都是谁在照料这些"海水稻宝宝"?"海水稻"生长在海里吗?吃起来咸吗?"海水稻"其实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据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介绍,耐盐碱水稻可以在海边滩涂生长,是在"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  相似文献   

19.
五、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出口面临的问题 杂交水稻是缓解世界粮食危机的首选技术措施。但杂交水稻技术出口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大于我们原来的预期。 1、是全球性的技术壁垒。中国入世以后,国际间的纯贸易保护措施相继减少,跟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强化的技术壁垒。中国的杂交水稻在印度尼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项目资助的"中国-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启动仪式于8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推广项目为期两年半,具体内容包括2009年的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