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资本市场仍是以沪深主板市场为主的单一资本市场,这种单一的资本市场体系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在现阶段,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指出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从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七个方面架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体系,并提出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继兵 《中国经贸》2008,(24):64-65
我国资本市场仍是以沪深主板市场为主的单一资本市场,这种单一的资本市场体系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在现阶段,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指出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从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七个方面架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体系,并提出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首期国库券的发行拉开了我国建立资本市场的序幕。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整个80年代,资本市场只是处于逐渐发育、成长之中,只有证券的一级市场,而且各种证券的发行基本上靠行政手段,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开设了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发展了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20多家区域性证券  相似文献   

4.
郎玥 《特区经济》2014,(11):110-1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然而目前我国对资本市场开放实施的是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从事境内资本项目下证券投资的境外资本参与者主要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自2002正式引入QFII制度以来,我国的QFII制度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QFII的投资规模和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对QFII建立背景的回顾,14年来证券投资现状的分析,针对QFII证券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证券投资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是资金在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运用。为了使资金能顺利地转化成资本,使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包括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两部分,为了保证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的顺利衔接,建立和完善金融中介机构理当成为共识。目前,在资本供给方面,各专业银行及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等能起到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和暂时不用的资金集中起来,以保证资本供给;而在资本需求方面,类似于资本供给方面的储蓄机构的中介组织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尤其在证券业务大发展的今天显得极不适应。投资银行正是这种性  相似文献   

6.
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住宅金融创新以及资本市场创新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证券发行主体、证券品种和担保模式等三个方面对MBS在我国的实施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麦小茹 《特区经济》2004,(10):61-63
<正> 一、我国资本市场层次结构现状 现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起与变革,从1981年财政部第一次发行国债,到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建立,经历了短短2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也正在日益完善。资本市场在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形成、扩大国家财政收入渠道、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诞生的新  相似文献   

8.
宁宇新 《开发研究》2007,(4):141-143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的金字塔结构的分析,揭示出金字塔结构是大股东剥夺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方式。针对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金字塔结构,证券管理部门应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监督,明晰大股东的法律责任,防止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破坏资本市场的公正、公开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罗冬莲 《魅力中国》2012,(32):82-82
中国证监会在2011年发布的《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意味着我国证券转融通制度已正式建立。证券转融通对于连接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活跃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证券转融通模式有美国的市场化模式、日本的单轨制模式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双轨制模式这是由各自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各有优劣利弊。我国当前选择了专业化、单轨制、分段式的转融通模式,并构建了转融通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0.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对市场中自发的、合理的、正面的事先制度创新的事后法律认同,是监管框架的重新塑造。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化是大势所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其合法化和规范发展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立法的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资本市场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王正斌曹锐钢一地方性资本市场是相对于全国性资本市场而言的,目前在我国主要是指在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主要是指沪、深两大交易所市场)体系之外的地方性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和非证券化的产权交易市场。从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企业股...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考□何昌顺桂小文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一种智力密集、资本密集的高级中介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作为中介,协助客户从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筹集资金,从事基金管理、直接投资、证券承销、购并策划、财务顾问、项目融资、资产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徐样龙 《北方经济》2010,(23):61-62
一、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在资本市场中,公司债券与政府债券、股票同为基础性证券.在美国,公司债券的每年融资额占基础性证券的比重为60%-70%,是股票融资的16倍以上,在基础性证券中占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传统上被认为是证券市场加上一年期以上的债券市场,改革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定义的局限。完整的资本市场,应包括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服务,必须从研究证券市场入手。一、国际资本市场的证券化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证券投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国际资本市场呈现愈来愈明显的证券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证券投资在国际投资中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二战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是作为传统国际间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5,(3):46-48
2005年资本市场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深化落实“国九条”,着力解决市场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矛盾,建立新的机制,确保资本市场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改革和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市场的层次.加快建设多层次市场。在市场的产品结构上.大力发展新的投资品种。在市场主体结构上,壮大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为规模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在监管方面.不断提高证券金融机构和市场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实现规范运作.防范和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改革新视角     
成思危:管理资本市场应要疏堵并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表示,WTO规则最大的特点是规范政府行为,使政府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我国在加入WTO后,政府官员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真正承认市场在资源配制上的基础作用。在资本市场管理上,要注意疏堵并重。在这一点上,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力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另外,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制权,依法制官。要规范政府公务员的行为,提高政府透明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国应该建立自己的CFA人才,即特许金融分析师。我国资本市场,无论在规模或规范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金融…  相似文献   

17.
复工复产已全面开始,资本市场也行动迅速,近期又有重磅收购消息传来。3月9日,天风证券(601162.SH)披露,证监会核准了公司收购恒泰证券股权事项。恒泰证券是明天系旗下的一大优质资产,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也算名声显赫。特别是资本大佬肖建华和明天系出现问题之后,恒泰证券何去何从,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备战创业板     
李斌 《新财经》2008,(3):108-111
2008年,创业板推出似乎已经没有悬念。经历了八年风云变幻后,市场对创业板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担忧。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创业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创业板的适时推出,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并通过资本要素推动国内创新产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 本期“机构视点”邀请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满平、申银万国证券市场研究总监、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一起来关注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为我国证券私募打开了制度空间.文章首先介绍了证券私募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两法"修订后我国证券私募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借鉴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私募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的功能决定了实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利用资本市场,但目前我国统一上市标准的全国性资本市场限制了西部地区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制约了西部地区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出发,能否在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之外,在西部地区建立一个区域性资本市场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建立西部区域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并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西部的现实条件分析了在西部建立区域资本市场的可能性。在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建立西部区域资本市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