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2006,(18):98-106
从创刊至今,《中国金融》杂志一直十分注重对金融系统基层部门工作的报道。虽然每一个阶段因政策、历史原因及工作重点的不同,对基层来稿的处理各有侧重,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杂志关注各地工作的鲜活实际,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我国经济金融大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运行状况的初衷却始终如一。20世纪50年代,“问题解答”、“问题谈论”、“读者来信”、“读者论坛”等基层栏目关注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围绕人民银行某一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谈论,涉及金融部门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谈工作中的经验、问题、建议,也谈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基层方面的报道较为集中在“读者论坛”、“来稿摘编”、“意见与建议”栏目中。此后,编辑部对基层栏目方面的设置也在不断的探索思考中。I990年,《中国金融》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编辑部邀请部分通讯员、作者会谈,在多方征求意见后,编辑部决定要努力多上基层的稿件,争取让基层稿件占到版面的三分之一。进入新世纪,《中国金融))杂志多次进行读者调查活动,对读者提出的中肯意见虚心接受并扎实改进。2004年杂志改版后,针对基层方面的报道,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基层声音”、“政策反馈”、“调查研究”三个栏目各有侧重,对基层工作的报道更为立体化,内容更为精练,版面篇幅也更为固定,激发了基层作者、读者的积极性,得到各界的广泛肯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声明     
近期,有作者向本刊编辑部反映,有网站盗用《中国金融》杂志封面,通过删改我刊目录,以在我刊发表文章为名向投稿作者收取高额版面费,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受骗。为此,本刊郑重声明,《中国金融》杂志从未委托任何网站及个人征集稿件,刊发文章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3.
声明     
近期,有作者向本刊编辑部反映,有网站盗用《中国金融》杂志名义,以在我刊发表文章为由向投稿作者收取高额版面费,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受骗。为此,本刊郑重声明,《中国金融》杂志从未委托任何网站及个人征集稿件,刊发文章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本刊坚持金融政策性、  相似文献   

4.
今年 ,《中国金融》杂志迎来了诞生5 0周年的大寿。在这样的喜庆日子里 ,人们不免要回忆起这本刊物 5 0年来既坎坷又光辉的往事。就我来说 ,恰好一生工作经历的两头与《中国金融》结上了不解之缘。 195 2年 ,我大学毕业不久即来到《中国金融》编辑部。 195 8年春节前夕离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远涉青海支援边疆文教战线。在外面兜了一个大圈后 ,回到了总行 ,最终又回到中国金融出版社 ,不久兼任了《中国金融》杂志的主编 ,直到离休。提到缘份 ,首先想到的是对这本刊物的感情。说也奇怪 ,我遇到凡从《中国金融》编辑部出来的同志 ,不论男女老…  相似文献   

5.
声明     
《中国金融》2013,(2):8
近期,有作者向本刊编辑部反映,有网站盗用《中国金融》杂志名义,以在我刊发表文章为由向投稿作者收取高额"版面费",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受骗。为此,本刊郑重声明,《中国金融》杂志从未委托任何网站及个人征集稿件,刊发文章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本刊坚持金融政策性、专业性期刊的定位,以探讨现实金融政策,研究实际金融问题为主旨,欢迎广大作者直接  相似文献   

6.
声明     
《中国金融》2013,(1):8
近期,有作者向本刊编辑部反映,有网站盗用《中国金融》杂志名义,以在我刊发表文章为由向投稿作者收取高额"版面费",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受骗。为此,本刊郑重声明,《中国金融》杂志从未委托任何网站及个人征集稿件,刊发文章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本刊坚持金融政策性、专业性期刊的定位,以探讨现实金融政策,研究实际金融问题为主旨,欢迎广大作者直接  相似文献   

7.
坚持“五性” 开拓创新──《中国金融》明年将推出新栏目中国金融编辑部《中国金融》杂志自1950年创刊到现在.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中走过了45个春夏秋冬。在即将迎来1996年新年之际,《中国金融》编辑部深深地感受到,办好刊物始终离不开读者...  相似文献   

8.
洪虹 《中国金融》2006,(18):31-31
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的第一次接触,要追溯到24年前的1982年,当时我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从事金融研究工作。那时国内的金融研究工作刚刚开始复苏,加之信息不畅,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寥寥无几,真可谓“一纸难求”,而《中国金融》杂志就是我所在部门当时屈指可数的几种参考资料之一。当时是《中国金融》杂志再度复刊三周年,杂志以其主题紧扣宏观政策脉搏,金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写作文风清新朴实,成为我们竞相传阅的“宝典”。  相似文献   

9.
声明     
《中国金融》2012,(21):8
近期,有作者向本刊编辑部反映,有网站盗用《中国金融》杂志名义,以在我刊发表文章为由向投稿作者收取高额"版面费",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受骗。为此,本刊郑重声明,《中国金融》杂志从未委托任何网站及个人征集稿件,刊发文章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本刊坚持金融政策性、专业性期刊的定位,以探讨现实金融政策,研究实际金融问题为主旨,欢迎广大作者直接投稿,稿件一经刊登,将按照我社稿酬支付标准向作者支付稿酬。请广大作者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发稿     
1995年参加工作后与《中国工会财会》一见钟情,因我在山东工程学院学的是财会专业,因而很喜欢她的“理论探讨”、“工作研究”、“财会知识”、“文化宫”等栏目,还把一些写得精采的诗歌、短文抄在笔记本上,经常分析、研究、学习。 1999年 10月,我写了一篇庆祝澳门回归的诗歌“喊一声我的澳门”,寄托我对澳门的怀念和回归的喜悦之情。 16日把稿件寄往北京。给《中国工会财会》投稿是我萌发已久的念头,心想,我若能在上面占有一席之地该多好啊 !  当稿件寄走后,我才想到自己太天真:编辑部里一个熟人都没有,别说刊用,就连编辑过…  相似文献   

11.
《金融会计》2005,(9):64-64
2005年8月11日“《金融会计》杂志通讯发行联络员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秘书长姚桂琴作了重要讲话,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副行长宋金山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对2005年度《金融会计》发行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2004年度优秀稿件作者进行了表彰。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及人民银行各通讯发行站联络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周正庆 《中国金融》2006,(18):22-22
《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历时56年,刚好等于我参加工作的年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同舟,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的金融生涯、成长进步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成长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3.
忆通联     
王治民 《中国金融》2006,(18):40-41
1979年,是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年,停刊多时的、全国惟一的金融刊物——《中国金融》杂志复刊了。我这个在人民银行总行各生产基地和“五七”干校经过十年多“苦心志”、“劳筋骨”磨炼的老编辑,又被调回《中国金融》杂志社的编辑岗位上。一年后,被安排到新组建的通联部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路牵引     
10 年前 ,初出茅庐的我向《中国金融》投了一篇题为《七员八员做个好员》的稿子 ,当时我不过是试试手气 ,没抱多大发表的希望。可想不到两个月后 ,《中国金融》1990年第 9期刊登了我的文章。这可是我参加工作后 ,第一次投稿第一次上稿呀 !我一遍遍地闻着扑鼻墨香的铅字 ,激动得就像母亲抚舔着自己可爱的乳儿。一无名气 ,二与《中国金融》编辑素昧平生 ,却得到了“大刊”的如此厚爱和扶掖 ,《中国金融》真像一位启蒙老师 ,一路牵引着我在金融写作的路上往前走。 10年来我收获了小小的却甜甜的果实———我在《人民日报》、《金融时报》和省委…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06,(18):50-60
回顾600期《中国金融》杂志,从1950年创刊时肩负“密切配合国家金融工作,正确地解释国家金融政策”的使命,到1979年重新复刊时“传达贯彻党的经济工作,重点是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的主要任务,再到当前全面向现代财经金融媒体转型中“坚持刊物权威导向和政策立刊”的定位,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金融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国家金融政策,刊登了各个时期金融系统领导同志的大量署名文章。再读这些在当时对宣讲和解读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权威性文章,用心追寻其间一些规律性的线索,我们或可重新梳理起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金融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与联想     
在新中国成立 1周年的日子 ,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中国金融》杂志创刊了。半个世纪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 ,《中国金融》杂志沐浴着春风雨露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宣传方针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准确宣传各个时期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 ,适时报道金融业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 ,反映基层呼声和工作经验 ,为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5 0年 ,弹指一挥间 ;5 0周年 ,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半个世纪即将过去 ,新的世纪就要来临的时刻 ,总结以往 ,憧憬未来 ,对《中国金融》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此 ,我们隆重推出《中国金融》创刊 5 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 ,开辟“我与《中国金融》”专栏 ,连续选登征文稿件。热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畅谈关于《中国金融》杂志 5 0年发展历程的感想体会、轶闻趣事 ,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群策群力 ,把《中国金融》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1987年《中国城市金融》创刊时,我参加银行工作不久,在一个乡镇的工商银行办事处担任信贷员.工作之余,我喜欢为报刊电台写些稿件.当时我们能看到的专业报刊非常少.当我拿到油墨未干的《中国城市金融》创刊号时,高兴劲就别提了,当天就把杂志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完.从此以后,我始终把这份杂志当作自己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提高写作能力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07,(1)
从2006年11期开始,《银行家》的文化休闲栏目陆续刊登了王青石的若干篇散文和诗歌,这些作品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文化休闲》栏目。王青石是谁?全国银行界的《银行家》读者们不知道,当然我们编辑部的同志都知道——他是我儿子,今年只有10岁,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在给《银行家》写稿子之前,他已经写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和《中国少年英语报》上发表。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发表自己儿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权谋私”?这是我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7年,通过担任市人民银行工会主席的父亲,我偶然接触到《中国工会财会》(以下简称《财会》),父亲说:“这本杂志不错,业务性、思想性、情趣性都比较强,有机会向杂志投投稿。”  我抱来一大摞往年的《财会》,细细研读,虽然有的栏目业务性较强,许多内容都无法理解,但感觉当时的“财苑文艺”、“文化宫”(现在两个栏目已合并为“文化宫”)、“是非评说”、“社会广角”等栏目还是非常吸引人的。于是,我试着向《财会》投了一篇散文诗,虽然篇名为“举起希望”,实际上我并没抱太大的“希望”。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竟然很快发表了,…  相似文献   

20.
从省分行办公室下派到成宁分行学习煅练,两年没有写过理论研究文章,也没有向任何报刊杂志投过稿件,突然接到《湖北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主任欧阳大姐的电话,脸上顿时发烧起来。心想,多年来指导帮助我的老大姐大概是要提醒我“要上进哟!”。谁知,电话那端她开玩笑地讲,你是《湖北农村金融研究》杂志“年轻的老人”,在杂志400期时应该写点什么以示纪念。这下,我脸红的不仅是心虚还泛起许许多多惭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