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旗地,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土地占有形式,它对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考察旗地经营方式的演进,对研究满族的发展,满族与汉族的互相接近、乃至当时的中国社会,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本文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乾隆朝刑科题本,着重对东北旗地的经营方式进行探讨.一旗地是普通满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唯一依托,旗地上的生产方式如何,最能说明满族的发展状况.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的旗地与关内的旗地,又有所不同.《大清会典》载:“盛京十四城旗人所种之地,及近京圈地征收旗租者,皆曰旗地.”指出了东北的旗地是“旗人所种之地”,关内的旗地是“征收旗租”的圈地,已经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间,南北之间那场关于谁将从沉睡在大洋之底的巨大的矿产资源中受益之争曾是联合国的各种会议和全球报纸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而今人们吃惊地发现:似乎不再有人对此怀有兴趣。原因何在?一个字,“钱”。海洋采矿成本之高,使人不敢问津。但是,下个世纪情况可能会有改观,而且一些国家已经跃跃欲试。 去年四月,智利政府关闭了坐落在其首都圣地亚哥以南320英里处的罗塔煤矿。此举意义不同凡响,因为这家国有煤矿是智利海底采煤的唯一渠道。 许多年来,罗塔煤矿一直负债经营。通过数英里连接大陆和海底的隧道采煤,每吨成本为150美元,而煤的市场价格每吨只有30美元。为了不让以此为业的1100名工人下岗,几届政府一直为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这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企业规模扩张的关键时期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已经越过了以解决温饱为主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发展时期。从国际经验看,从低收入国家行列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是结构迅速升级、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时期。我们所处的这一时期又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相偶合,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一,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持续高增长期。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条件。第二,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和迅速升级。从世界500强企业的结构特征看,其主体构成,一类是传统工业产业,包括石油、钢铁、化工、汽车及机械工业制造等;另一类是工业化成熟阶段迅速发展起来的服务性产业,包括金融、贸易、通讯等。2004年世界企业500强盈利能力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食品、电子电器、建材、工农业设备、零售、贸易、银行、保险、制药等竞争性行业,而中国企集团500强更多地集中在电信、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化业、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中国已进人工业化发展中期,在一些消费热点的拉动下出现了如房地产、汽车、电信等一批快速增长产业。第三,从国际经验来看,工业化中期也是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时期,在基础设施投资的带动下,适合大企业发展的能源、交通、基础原材料等行业将迅速发展。第四,中国经济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一方面,随着中国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劳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潜在市场进一步显现,中国正成为跨国公司投资重要的目的国,跨国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不仅步伐加快,而且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正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全球资源,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二、强化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当今企业间竞争实力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这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经营创新。惟有大力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扩张市场空间。一是通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竞争中的企业特别是生产企业而言,核心技术是竞争优势的根本,也是核心竞争力独特性的体现。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依赖于从外部获取技术,而不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开发。在技术创新经费中,中国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用于生产性投资却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这种低层次的技术创新方式,势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从国内各规模类型企业来看,大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存在资金、技术、人员、市场等各方面优势,应率先加大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现高水平的自主创新目标。同时,将加强与跨国公司在研发方面的合作。二是探索新市场环境条件下的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其中管理创新成为新经济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将从物本管理走向人本管理,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战术管理走向战略管理。三、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营销创新,建立营销网络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过去以生产环节为主,转向向服务、营销等方面延伸。品牌形象作为产2005特别回眸(下转封三)(上接封二)品的质量、服务、技术、知名度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需要具有高的知名度、崇高的信誉、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和巨额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创这样的名牌产品,必须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来获得。中国大企业集团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致力于精心培育品牌。今后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得到强化。一是视质量为生命,创优质品牌。二是依靠科学技术,争创名牌产品。三是以名牌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四是以优质服务创名牌。现代市场竞争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服务竞争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外企业文化研究中首先使用的“服务增值”的概念,值得重视。因为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因服务好而“增值”,也可以因服务差而“减值”。企业形象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五是有效地保护名牌。在新经济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营销创新日益成为企业打开市场的关键。随着总体社会消费水准的‘提高,消费的层次越来越多元化,无论是行业用户还是最终消费者,口味和专业化需求也趋变化和苛刻。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营销创新对于企业产品市场的扩大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成了企业扩大其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利器。大企业集团将不断加大营销投入,培育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推销队伍,建立营销网络体系,推进信用营销。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不蝎之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核,对推动企业顺利发展、促进企业实现资源最优化组合、防范和抵御竞争中遇到的种种危险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战略、经营宗旨,人本观念、指导思想、质量意识、人际关系、职工教育等多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多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系统工程。目前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企业文化重视不足等倾向,企业文化落后甚至企业无文化已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对中国企业的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改造、整合,提高企业造血和换血机能,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已是企业文化建构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值得重视的是,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在从事农业科研活动的同时,很重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并在推广过程中通过农业技术咨询、成果展览和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等活动,以及在大学设置农业推广系、在农村地区建立农业科学知识普及推广站等方式,培养农民乃至农业专门人才。就总体来说,许多国家的农业推广过程,通常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服务于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农村综合发展,以教育、培训、沟通和示范为手段,引导农民自愿变革、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及生活困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一、英国依托“合作推广服务”进行的农民培训合作推广服务(CES)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推广培训组织,也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办的组织,遍布美国各乡村。在20世纪初,美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转化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被农民利用。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州推出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有的州会沿铁路线进行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展览,由大学、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承办一些农业集会,或由私人出资举行一些农业推广会。1914年,联邦政府通过Smith棒ever法案,在各州各地区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推广系统。当时,建立这一推广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把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推广给农民,使其能够利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发展至今,虽然它的主要目的仍是推广科研成果,但是推广的形式和范围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每个乡村,CES组织都为各自所在的社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培训内容,并与当地高等院校或研究所联合,开展多种多样的集体培训甚至上门个别辅导。二、丹麦结合推广,依托农业技术顾问和咨询专家所进行的农民培训在丹麦,农业技术顾问通常选择某农场作为示范点,引进或试验农业新技术以及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民培训与农业科研同时展开。农业技术顾问还同受训农民共同参加示范点的生产经营和农场管理。如果试验成功,则说明这种农业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式适合当地条件,能够受到农场主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同时,示范农场的农场主和农民由于直接参与了试验,能够通过“从干中学”全面掌握经过试验的农业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即使试验失败了,农场主和农民也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农业科技。此外,丹麦的农民常以8-10人组成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经验,约定某一地点,结合生产实践进行切磋讨论。每小组常有一名咨询专家参与,对有些技术问题给予必要的讲解。三、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农业推广及与此相关的农民培训我国台湾的农业推广教育培训,一直是采用区域示范、办培训班、研讨会、观摩会和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咨询热线、报纸杂志及网络通信等方式进行的。借此让农民了解新科技、新品种的优点,向农民展示采用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所带来的实惠,从而诱导其采用新技术。我国台湾的农民培训和推广教育,主要是通过台湾农会的推广教育系统、大专院校的农业推广教育体系和农(渔)业改良场系统进行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会开展的推广教育工作。它把技术推广、家事辅导和文化教育统一起来,指导农民学习水稻机械化等技术知识以及进行农家综合发展示范等方式的培训。同时,农会开展的推广教育工作,还会培训家庭妇女掌握科学知识,学习合理地改善家庭环境(姚学慧,2003)。此外,台湾农学海洋院校聘用的农业、渔业推广教授与副教授,都承担着该地区的技术传播任务,如举办专题培训班、讲习会和资讯服务,以强化教学、科研、推广的结合与互动。而在韩国,农民主要是从研究部门和推广部门两方面接受技术和培训,并将遇到的问题直接反馈给研究部门。这些培训主要是通过农业专业教育、定期的农民冬季培训、专业技术员巡回教育、KBS广播电台讲座等形式提供的。这些培训虽然时间长短不一,但都有正式的课程,由科研和推广人员授课(李水山,2002)。与此同时,韩国也会举办各种农业展览和农民咨询活动,向农民推广科学技术知识。四,泰目模式泰国沿用世界银行支持的发展模式,实行培训与走访相结合的农业推广组织形式。通过专家利用培训班培训推广人员、推广人员个别走访农户二者有机结合的“双向交流”法,向农民传授和传递先进的农业技术。甚至在有些地区,政府出资把农民集中在校内,提供食宿免费培训(段宝霞,2001)。如苏林农学院每年夏天都为农民开办短训班,培训项目包括作物种植、养花、渔业、家禽饲养、糖业生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