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平均 《价值工程》2011,30(26):236-237
文章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提出了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校企联动共同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10):226-227
本文在分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建设的思路: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集教学、实(培)训、开发、鉴定为一体的建筑实训基地;提升社会技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12):222-224
通过到煤矿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统计、分析、提炼矿山机电技术员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应急条件下,应急物资需求会发生高度的不确定性。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对国家应对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以任务和需求为牵引,构建快捷、高效的军地“融通式”物资应急采购保障模式,能够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的冲击和影响,保证应急采购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5.
刘春才 《企业研究》2012,(22):215-217
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专门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应加强与企业合作,从会计专业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会计岗位工作实际,与企业合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做一体、以岗定学、双证融通的原则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5,(36):199-200
数字化制造是"工业4.0"时代的核心,也是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技术,积极改革创新计辅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计辅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以适应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文章分析国内外"双证融通"制度,并探讨了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双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罗贵斌 《价值工程》2015,(6):268-269
为了改革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方法,在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模式,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并开展活动,使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三结合,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是在“工学有机结合,双证深度融通”的指导思想下,学校与企业及技能鉴定机构共同确立以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凸显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实施框架,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建立开放式专业实训中心及“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下的双赢——以物流管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永龙 《物流技术》2009,28(8):155-157
以"校企合作下的双赢"为主题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以校企联盟为依托构建人才培养理念,以制造企业物流为基点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以实现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选择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工作方法及社会能力,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以此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