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IPv6作为下一代Internet的核心协议,在IPv4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升级和改进。IPv6技术相对于IPv4技术最突出的优势是IPv6极大地扩大了地址空间,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本文从几个方面对Ipv6在我国目前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及对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IPv6网络在各个校园网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隧道方式接入了IPv6网络,但是传统的GRE隧道需要具有公网IPv4地址才能使用,使得使用NAT设备后的用户无法访问IPv6网络资源,本文介绍了Teredo草案,并进行了通过Teredo实现校园网私有地址用户实现IPv6访问的网络部署研究。  相似文献   

3.
仝军 《民营科技》2010,(12):68-68
目前,IPv4地址将于明年初被用尽,没有可供分配的地址。这使得我们推动IPv6技术实已箭在弦上。针对IPv4和IPv6两种不同技术的交替、过渡时期,现分析了由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所使用的过渡技术以及由IPv4向IPv6的过渡分析,为以后的网络部署作好铺垫,从IPv6跨IPv4网络之间的互相通信和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的互相通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最后分析了过渡时期影响网络管理的因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柳  刘铁英 《科技与企业》2013,(24):398-398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IPv6的部署与发展的力度。在很长的一段过渡期内,IPv6地址和IPv4地址必然共同存在的,业务是互操作和共存的。对于IPv6过渡的技术有很多,而这些技术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不太成熟,有待提高,在实施的时候,对于可扩展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为IPv6与IPv4不兼容,IPv6现在已经走到商用部署阶段。在当前IPv4占主导的网络环境下,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成为IPv6能否成功的关键。必须要有一套机制,以此保证IPv6网络的孤岛间能够利用现有IPv4网络来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5.
IPv6地址解析     
毛旺农 《企业技术开发》2006,25(3):36-38,41
目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陆续提供基于IPv6的产品。文章对用户必须直接使用的IPv6地址的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系统的介绍,以使用户能尽快了解和使用IPv6。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IPv4地址的告罄,IPv6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走上舞台。由于业务与用户的迅猛增长,如何能够将IPv6建设成和IPv4网络一样安全、可管理、可运营的模式成为IPv6网络环境下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在IPv4网络中使用的用户管理模式,探讨了IPv6网络环境下如何对网络接入用户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杨柳  刘铁英 《科技与企业》2013,(23):172-172
随着互联网IPv4的公网地址资源不断被消耗,网民规模持续扩大,联网设备快速增加,对IP地址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IPV6地址数位从32位升级N128位,理论上讲每一个沙子都跟它安排一个IP地址都没问题,所以理论上讲IPv6是一个用不尽的一个地址空间。在2012年,全球大部分区域的IP地址已经分配完,IPv6网络建设得到了加速发展,真正成为IPv6规模商用年。  相似文献   

8.
简述IPv4到IPv6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因特网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其他设备连接到因特网上,尤其移动通信由传统的语音通信向数据通信转化,IPv4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加之Internet IP地址分配不合理,IPv4的许多缺陷逐渐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IP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和主干路由表不断增长的问题,虽然NAT(网络地址翻译)等地址使用技术可以缓解IPv4地址不足的状况,但是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所以,IPv6的推广是大势所趋.其简单描述了IPv4和IPv6之间的区别,探究了从IPv4过渡到IPv6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朱兴宇 《价值工程》2012,31(7):120-121
90年代初就有人担心10年内IP地址空间就会不够用,并由此导致了IPv6的开发。由于IPv6与IPv4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和特点,因而IPv6必然会取代IPv4。然而由于IPv4的广泛的应用基础,从IPv4到IPv6的过渡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对此,IETF已经研究出很多过渡技术。在此,从原理和配置方面综合研究NAT-PT过渡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企业研究报告》2004,(159):30-30
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而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以重新定义地址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