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本文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梳理了数字经济和文旅融合相关文献,结合江苏省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效和发展趋势,提出江苏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策略:搭建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延伸文旅产业发展链条;优化文旅融合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数字文旅产业;促进文旅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文旅市场繁荣有序发展;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王颖 《科技和产业》2023,23(4):123-127
数字技术赋能大大助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中国”战略提出、文旅行业不断变革、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迅速的背景下,郑州文旅产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水平。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郑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典型案例探讨数字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旅融合是一种现代人文经济在多维层面的整合现象,于新兴科技应用提质增效加持下,不断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嵌、耦合协调,促进各种文旅活动逐渐从浅层观览和符号文化消费转向深层精神体验与文化再生成,进而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价值循环。在实践中,文旅融合存在区域不均衡、产业发展不协调以及融而不合、法治保障薄弱等,需坚持文化保护传承、兼顾传统美感与现代审美、注重社会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而通过精准定位统筹规划、融“智”汇“才”聚力创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长效机制等,不断推动“诗”的文化与“远方”的旅游双向奔赴。运用嵌入关系分析理论,对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发展困局与基本原则进行了多维分析,并对深化路径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是国家战略发展要求。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天然条件优势。当前,黑龙江红色文化旅游形成了“红色文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特色景区”、“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等多种融合模式,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推动黑龙江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深挖红色文化价值内涵、构建红色文旅特色品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强化红色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助力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5.
唐剑 《浙江经济》2023,(8):62-63
杭州市推动“i”杭州文旅服务中心建设,补全了文旅公共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米”,为其他城市提供了范例。杭州自2003年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经过近20年的发展,构建了一整套协调平衡“政府、企业、市民、游客”各方关系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并在“文旅融合”后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和旅游(咨询)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梁学成  刘畅  张乐新 《科学决策》2023,(11):248-256
文旅融合是我国新时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智库建设是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深入探讨了我国旅游智库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并尝试性地给出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旅游智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梳理国内旅游智库建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整理旅游智库统计数据,从政府官方、高校、企业及社会三大类旅游智库来分析国内旅游智库建设现存问题,并尝试建立一个“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联盟型旅游智库体系。发现现阶段我国旅游智库仍处于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状况,各级、各类旅游智库之间缺乏统筹协整及合作。而研究提出文旅融合应当从在机构融合的角度出发,以高校智库为中间力量、链接党政官方智库、企业及社会类智库,建立智库联盟体系,从而达到政策领导下的学科融合、产业融合、思想融合的合力。提出采取“针对性+ 专业性”的基础定位,“内生性+ 外部性”融合职能,制定出“规范性+ 旋转性”的动力机制,在时代背景下谋定“前瞻性+ 科技性”的智库未来,形成起支撑企业、引领行业、服务国家、面向全球的新时代联盟型旅游智库,为推动我国文旅产业多视角融合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道路保障。  相似文献   

7.
曹永萍 《发展》2021,(1):41-44
洮河流域文旅产业的发展事关洮河及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立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视角,审视洮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现状,指出洮河流域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开发的路径定位,为推动洮河流域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明  肖治涵 《中国西部》2023,(4):108-1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章基于文旅融合发展产生的新形态,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对我国民族地区文旅融合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文旅融合发展主要有文化景观、特色小镇、文创开发、历史主题等模式,同时文旅深度融合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源整合意识不强、未能有效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人才缺乏等问题。据此,应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文旅智慧化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多样化,文旅产业融合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 042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政府措施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搭建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农户参与度影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路径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政府措施有助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措施以农户参与度为中介有助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政府通过实施相关措施,提升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农户参与度,对政府措施产生调节效应,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因此,为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亟须出台,并带动当地农民群众,提升农户的参与度,以此来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外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不断深入,各地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丰富哈尔滨夜间旅游市场的产品类型、发扬哈尔滨优秀的文化资源,从哈尔滨夜间旅游目前存在的缺乏精品旅游项目、体验性文旅融合产品较少、未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入手,提出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丰富夜间旅游产品内容和形式、完善夜间旅游产品辅助设施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需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将旅游发展和传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构建能够适应文旅融合发展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知识扩散能力与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辽宁省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公众多元消费需求、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而且可以实现更高的产业综合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于打造产业的特色IP、塑造产业的品牌体系、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与关联产业进行融合。在“十四五”时期,辽宁省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加速标志性重大项目的建设、推进高等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各文化业态的优化升级、壮大运动休闲业态。要保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智慧文旅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产业的监管等方面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网络文本数据,以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新疆21个景区为例,对比分析景区的红色旅游体验文本和红色文化传播文本,了解建党百年文化视域下新疆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红色旅游中,游客对红色文化载体的感知最为强烈,能够对红色文化产生一定认同感,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较为显著;同时,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其产生幸福感。今后可进一步推动新疆“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度,加强红色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和品牌打造,并借助营销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推动新疆红色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大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具备了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实现大连市文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融合创新的力量,提升其发展的内在价值。通过探讨大连市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的价值意蕴,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大连市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四川南江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主类、25亚类、103个基本类型.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南江县文旅资源类型全、丰度大、品位高、组合好、特色优.应紧抓旅游资源五大特色,寻根地学文化引领,发挥"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旅游串联、乡村文化旅游辐射作用,布局"12822"空间结构、设计4个品牌、7种产品、构建6类融合工程的实践创新模式,促进地方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孟兆辉 《发展》2022,(2):67-7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文化在旅游中得到弘扬、传承和传播,是丰富甘肃文旅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甘肃在"十三五"时期,文旅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过去的助力方式上看,主要采取了大力发展乡村旅...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国内外名人故里文旅产业整合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借助"旅游圈层结构理论",将大千故里——内江文旅产业发展空间进行三圈层布局,以旅游线路串联文旅产业要素,放大节点效应、打造文创发展核心,发挥文旅融合空间集聚场效应,外圈层打造文旅网络集群,形成文旅双创发展格局。通过开发再现型产品、体验型产品、创造型产品的开发,将内江名人故里文化资源优势转换成文旅产业优势,推动内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刘晓慧 《科技和产业》2023,23(7):210-217
选取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16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统计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赋权,测度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莫兰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协调等级上,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呈逐步增强趋势,而协调等级不佳;空间格局上,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水平的局部集聚特征明显;重心迁移上,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度重心均向西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淮海经济区10地市文旅融合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淮海经济区文化资源具有一定“集聚性”,文化资源丰裕度呈现“十”字型分布特征,各地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显著;文化资源丰裕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整体上呈轻度失调状态,且内部差异较大,大致呈鲁南>苏北>皖北>豫东的空间分异特征;文旅融合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燕 《北方经济》2023,(1):44-47
内蒙古文化旅游在融合发展的同时,缺少对示范模式的梳理和总结,因此示范模式的带动作用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文章在明确内蒙古文旅融合示范模式概念、发展基础、构建机理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实践,提出文化景观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式等八大示范模式,系统梳理和分析内蒙古文旅融合示范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