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认识;领导依据是坚持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吴晓求 《财贸经济》2021,42(1):9-12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规划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蓝图时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即要在二十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800美元.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改革开放战略之一.新世纪开始,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实现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①  相似文献   

3.
陈惠雄 《财经论丛》2021,(4):106-112
文章基于幸福支柱原理,解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是以身心健康、家庭安康、经济小康、社会正康和生态大康为核心支柱的"五康共建"的结构逻辑和建设体系.根据"五康共建"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对应的公共政策建议,以提升小康社会政策机制设计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建设能力;通过由微观到宏观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路径解读,补充一种面向幸福的小康社会建设机理和政策涵义,以避免"收入有增长,幸福无提高"的"幸福悖论"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从理论上讲,江泽民所提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实际上指的就是一个现代化的概念,就是要全面地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中国人民最伟大的"中国梦"。本文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论述、新要求,结合对江西省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长期观测,以江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中的六大指标为切入点,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为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后,我国就进入全面小康建设的快车道。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以及现实差距,我国民族地区虽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许多困境阻碍着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文章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为例,通过对闽宁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认为应从精准扶贫、"造血"扶贫、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思想,是包括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消费思想的思想体系.其消费战略目标思想包括"温饱--小康--比较富裕"三个消费水平层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消费战略目标思想,其适度消费思想体现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目的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消费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淑杰 《商场现代化》2005,(33):275-276
本世纪初,党中央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人口总量较多、人口结构不合理、平均人口素质低等因素,制约了吉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对人口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人口发展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分析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现状、特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出了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宁德林 《市场论坛》2003,(11):61-62
文章从"五个增创、五个提升"方面全面建设港北小康社会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