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瑜 《黑河学刊》2011,(1):158-160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影响,空巢老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如何迎接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提出的种种挑战,如何妥善处理数量庞大的空巢老人产生的种种问题,使空巢老人享有高质量的空巢期,是值得社会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空巢老人"这一社会热点出发,从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入手,着重研究大学生群体对空巢老人现象的认知状况,考量大学生群体对空巢老人现象的关心程度,继而提出有利于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庭结构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由此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多维贫困为例,试图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空巢老人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变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老年人的视角,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居住形式在下一期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是否空巢所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差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巢增加了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降低了收入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综合作用下空巢并没有显著增加老年人多维贫困发生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空巢通过影响老人的经济和非经济支持获得作用于老人贫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配偶的非经济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维度贫困;子女的非经济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这意味着在养老资源有限情况下需更多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在鼓励子女关爱老人的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弥补缺失的精神慰藉。文章为理解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或长期在外求学,或进城务工和定居,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多的农村老人变成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仅是个人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否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关乎着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社会救助政策给贫困的空巢老人减轻了一些物质负担,但离巢带来的精神生活不足几乎没有缓解。我们在缓解贫困空巢老人经济生活困境的同时,应实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也是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居家养老模式日益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试分析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09,(5):53-53
随着人口老龄化急速加剧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清徐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在山老区尤为突出。 根据清徐县老促会对本县山区的三个乡镇调查,山区总人口10724人,在村常住人口5334人,占总人口的49.7%。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32人,其中在村常住的977人,占老人总数的79.3%。空巢老人363人,占到老人总数的29.5%,占到在村常住老人数的37.2%。空巢老人的绝对数字虽然不大,但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却是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巢老人因缺乏传统家庭结构下来自子女和亲人的强力支持,承受力十分脆弱.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单单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的社会问题.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心理慰藉、日常照料上面临着养老困境,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这些困境的解决.社会工作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介入可以从国家、社会层面、社区层面以及个人和家庭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9.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双重挑战,庞大的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服务需求与社会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从分析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入手,在养老保障、养老保险、帮扶机制和社会氛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城市空巢老人,让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0.
赵芳 《江苏改革》2001,(2):37-39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9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一亿三千万,占全国总人口的9.5%,近年来以年均高达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0年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进入人口老年化社会,如果出生率和死亡率维持目前水平的话,2035年人口进入老年化高峰期,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江苏省 早于1986年底进入老年社会,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4.64%,现在9个人中有一位老人,到老年化高峰期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为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丛刊》2010,(3):13-14,19
近年来我市老龄化趋势严重,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97.7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7%。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伴随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全市70岁以上老人占47%,约68%老人为空巢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市从2004年开始着力构建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08,(1):F0003-F0003
宁波市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2006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84万人,占总人口的15%左右。今后10年,全市老年人口绝对数还将以每年不低于3%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家庭日趋小型化、核心化,空巢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许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还带来了孤独、寂寞等精神问题。为此,于2004年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有力地改善了部分困难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则消息令人凄然:北京某小区内,一位“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空巢(独居)老人”,在家突发心梗,死亡三日,才被前来探望的儿子发现。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令人心酸。“空巢老人,要么孤独地活着,要么孤独地死去。”话可能有点耸人听闻,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老年人生活的孤独,养老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及城市空巢老人的定义,分析了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要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助力城市空巢老人战胜疾病;强化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合作,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家庭照顾;政府应妥善解决其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珞 《黑河学刊》2010,(3):138-139
当下的社会,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大家庭进入小家庭,家庭规模缩小、功能减弱;社会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年轻人忙于工作和事业,往往无暇顾及父母,导致许多家庭存在“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现象日渐突出。这些人在生活的照顾、心理的开导、精神的慰藉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没有子女在身边和心理空虚寂寞等原因,使得空巢老人问题成为老年人问题中的典型代表。空巢老人问题,必会成为目前和将来整个社会关注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巴西、印度的比较分析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贫困问题依然突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影响.其中,贫困是老人劳动参与的直接原因,养老金对老人正规就业有着显著的挤出效应.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为确保老年人口群体晚年生活质量,老人劳动就业相关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确保老年劳动经济收入有保障,二是加快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周春林 《理论观察》2011,(4):105-106
江苏的GDP飞速增长的同时,.江苏苏北农村的空巢老人却过着物质与精神极其匮乏的苦涩生活。这不禁引发对诸多问题的思考: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以人为本问题等等。苏北农村“空巢”老人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问转移而产生的。因此,这些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也是整个江苏之痛。旨在呼吁:眼光向下。关注苏北农村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问题,真正做到“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实现江苏两个“率先”步伐。  相似文献   

19.
吕斌 《改革与开放》2010,(10):31-32
以前一提空巢.人们脑海里往往会出现老年人空巢现象。孰不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现象已如潮水般,在浸没了老年世界之后.现如今也开始漫向中年家庭。  相似文献   

20.
王芳 《江苏市场经济》2012,(2):25-26,3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呈日益增长的趋势,人们普遍重视物质要求的满足,却忽视了精神赡养,给老人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法律保护,让空巢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