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瑞 《金卡工程》2010,14(3):50-51
近几年,学术界和司法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我国由于立法的模糊性及不易操作性,使得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本文简单指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立法层面上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戈金梁 《金卡工程》2009,13(11):110-110
非法证据应如何排除是刑事诉讼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分析了在我国建立非法证据规则需要正视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探讨了在我国建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确保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静 《金卡工程》2009,13(2):68-68,9
笔者试图兼顾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需要,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国情及结合我国现有的侦查能力和侦查手段,从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设置、刑事非法证据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及建立相应的司法救济机制出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已经初步确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雏形,但是由于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缺乏全面的研究,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操作程序,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促进了法律正义理念的树立,体现了我国开始强调程序公正的立法趋势,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只有综合考量整个诉讼机制,制定出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才能切实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乔木 《金卡工程》2010,14(10):77-7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司法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初步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从实践来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真正完善与实现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本文在阐明非法证据及规则概念、特点的基础上,从检察机关的角度阐述该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新星 《金卡工程》2009,13(4):20-21
非法取得的证据,能否在法庭上作为证据提出,能否作为对被告人定罪的根据,是刑事诉讼中最易发生价值冲突的问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采取与否,采取的程度如何是证据法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间发生价值衡量时的重要体,因此,有必要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选择进行分析博弈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其杰 《金卡工程》2010,14(7):45-46
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应该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然而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致使时至今日我国尚未制定出一部完整的证据法典。与西方发达国家日臻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比,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显然先天"残疾"。本文剖析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论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体现程序正义和司法文明、保障人权、抑制非法取证行为、减少和防止冤假错案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重点从我国国情出发,兼顾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采用平衡兼顾原则合理确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提出了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想,希望有助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李佑琪 《金卡工程》2010,14(4):67-6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其所体现的程序正义性价值已经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可。我国就这一规则虽然已经有了基本规定,但其在司法实践中却并未得到规范适用。本文试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与司法现状进行评析,指出其不足之处,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林雯 《金卡工程》2010,14(8):52-5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20世纪初在美国产生后,迅速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和联合机构所采纳。然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理论界却备受争议。批评者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后果是放纵了一些犯罪的人,这些犯罪的人因为警察的的错误逃避了处罚,从而逍遥法外。更多的人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持赞誉的态度,这一规则对于保护人权,维护法律的权威、阻止警察的违法行为,发扬执法道德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试从非法证据的概念和排除规则入手,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在构建中的矛盾对立及其对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震惊全国的冤假错案,多与刑讯逼供和相关的非法取证有关,通过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以解决已经达成共识。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非法证据排除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但由于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的缺失,不能达到排除非法证据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映雪 《金卡工程》2009,13(12):6-7
本文以美国“毒树之果”理论为切入点,对域外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对“毒树之果”的情况作了简介,随后对我国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列举我国立法司法现状、浅析构建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建议,并对“毒树之果”的运用进行了浅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彭晓辉 《金卡工程》2010,14(9):72-73
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刑事诉讼实务中最根本的问题,因为刑事证据与刑事诉讼任务的落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实现刑事诉讼的任务,做到准确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不放纵犯罪,不冤枉好人,正确地执行刑事法律,首先要正确运用合法的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我国法律明确禁止非法取证行为,但是对非法证据在审查起诉阶段是否应加以排除,刑事诉讼法并没有作出明确界定,只是在第43条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作了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尤其是其中公诉部门,在某种程度对刑事案件具有终局性的决定权,应承担起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保障人权、实现程序正义、维护宪法权威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基本价值,在建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除应注重其基本价值外,更应该认识到其价值冲突,以便根据本国情况决定排除模式的选择.本文试从以上角度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理性的价值分析,从而为我国设置兼顾各种价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557份律师调查问卷为样本,本文展示了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在律师视角下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刑讯逼供等方法"的界定较模糊,无论是暴力殴打型的肉刑,还是"冻、饿、晒、烤等"疲劳审讯"长时间保持某姿势等变相折磨"等变相刑讯,抑或"心理强制、引诱、欺骗"等方法获取的口供,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空间都不大。"重复自白"的证据排除并无法律规范,实践中虽已有案例支持排除,但是,可能性也很小。从程序层面讲,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表现出"辩护方申请难"控诉方证明易"裁判者裁量权大"等特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与落实,不仅需要《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对该规则本身进行合理化,也需要宏观上对"控、辩、审"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刘洋 《金卡工程》2010,14(11):200-201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出台后,对目前检察机关自侦部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试站在基层检察院司法实践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指应当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闫艳  顾俊怡 《金卡工程》2010,14(6):97-97
必须严格审查刑事电子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主体是否适格,严格审查电子证据的来源。对刑事电子证据的法庭举证,应当立足我国现有的诉讼规则,充分重视刑事电子证据的特性,在现有的或可预期达到的设备条件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浅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法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昊 《金卡工程》2009,13(12):69-7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证据规则,虽各国的具体规定不一,但究其法理根基,则不外乎虚假排除理论,人权保障理论及违法控制理论。同时我们要注意平衡其与控制犯罪,查明犯罪事实的法律诉求。  相似文献   

19.
从基层司法现状审视非法取证之诉讼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清华 《中国外资》2013,(15):19-20
证据是贯穿诉讼程序始终的核心和基础,证据取得的合法性对案件的办理和结果是否合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剖析了检察机关监督非法取证的难点所在,并且结合当前检察工作实际,对完善侦查取证的诉讼监督机制进行探讨和思考,以期为探索检察机关切实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分析了刑事错案产生的证据因素,包括侦查机关取证不规范、诉讼证明标准的模糊、证人出庭作证规则不足。针对分析的原因提出了三点预防错案的具体建议,即禁止非法取证,强化诉讼证明标准,完善证人的出庭作证制度,希望能对学者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