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沉寂一时的 MBO 时下在媒体上又沸沸扬扬地喧嚣起来,一家有着45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宝钢建设有限公司,8月以部分产权公开招标,部分产权管理层收购的方式,被上海绿地集团以5400万元从宝钢集团成功受让了60%的股份,其余40%的股份由原企业经营者团队共26人联合收购。接下来,“产权交易创新”的赞誉者有 相似文献
3.
本刊特别策划关注经济热点世界万物,相生相克;事物永在运动,唯有变化无穷。二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坚定奉行着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中国企业也一直沿着“两权分离”的既定道路奋力前行。然而,凡事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对立面的方向转化。当两权出现过度分离时,产权规则自然要求对其进行校正;当我国一些后发企业因股权分散而影响决策时,MBO即管理层收购也便应运而生。新事物总是有利也有弊,人们也会因自身出发点和视角的不同,而对MBO这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看法。究竟如何趋其“利”而避其“害”?其实全看人们怎样对其合理运用,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感兴趣的读者,也许能从下面这篇文章中得到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MBO现象的思考——MBO:作用和美国公司的实践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一从“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到“国家所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受所有权益”。在这种背景下,MBO成为了热点话题,更有市场人士认为2003年是中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MBO年。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我们将A股上市公司的MBO作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MBO为何总遭诟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提速,一个国有产业资本民营化的高潮正在到来。在这个企业家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面前,“管理层融资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缩写为MBO)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粤美的首开先河之后,深圳方大、字通客车、特变电工、佛塑股份、胜利股份、洞庭水殖等陆续试水其中。据估计,目前上市公司通过MBO达到管理层控股的已超过百家,只是其中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7.
8.
管理层收购(MB0)是国际上一种比较成熟的企业并购方式,但在我国具体操作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国有企业MBO过程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文章从我国MBO的法律政策、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揭示现阶段MBO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必然性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国有资产要分级管理,并要求加快国有资产改革步伐以后,作为一种可行的企业改制方案——管理层收购(MBO)再一次引起了人们更为广泛和深人的关注,尤其在TCL集团、康辉旅行社、鄂尔多斯股份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MBO改制成功,以及在上市公司中掀起的MBO热潮,使许多业内人士对 相似文献
12.
13.
十六大后,国有企业改革成了中国改革最为重要的方面,而且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战略性退出市场竞争性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实行MBO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剖析了MBO制度在我国目前遇到尴尬境地的原因是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对于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提出了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MBO(Management Buy—outs)又称管理层收购.它是指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9.
浅析MBO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MBO(即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舶来品,自粤美的第一次尝试以来,在我国已相继有多家进行实施。理论上讲,MBO在明晰产权、降低代理成本、强化管理层激励机制、整合企业资源、解决国有资本的退出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从我国已有的案例看,问题不少,像收购价格、融资途径、MBO后管理层的某些决策等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指责和怀疑。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闫晓莉 《企业管理(北京)》2004,(4):1-1
一年前,《企业管理》杂志曾经举办过一次由学者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主旨是讨论管理者收购在中国企业界推行的前景。当时与会的专家认为,MBO是摆脱委托代理制困境的一种现实途径,是明晰产权,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的选择,是人力资源实现价值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企业竞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