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大市场,但是中国奢侈品贸易依赖于进口.这是由于中国缺少本土奢侈品牌,并且中国消费者大多选择国外奢侈品牌,甚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去境外购买奢侈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对国外奢侈品品牌的依赖.而中国消费者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呈同步增长状态,不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因此要发展中国奢侈品贸易,需要中国奢侈品走出去并进行自我品牌培育,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要了解奢侈品的消费心理,其次要了解奢侈品品牌的内涵和特征,再次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的烟、酒、高档服装、珠宝、化妆品和皮具行业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打造本土品牌.  相似文献   

2.
陈晨 《新财经》2011,(7):36-38
就在奢侈品牌纷纷进军中国二三线城市时,人们对于奢侈品牌的担忧也随之出现:大举扩张后,奢侈品牌能保持其高端品牌形象吗?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0-2011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城市调查报告》,中国奢侈品消费能力前三分别是杭州、温州和青岛。2010年,奢侈品牌纷纷走出"北上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奢侈品的消费份额也越来越大,不觉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作为奢侈品产业的原料进口和精加工大国,中国自己的奢侈品行业也已经渐渐萌芽,进入品牌初创阶段。但是,应该看到,中国除了在烟酒茶等传统行业有几个世界级奢侈品牌外,其他领域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占据。因此,研究中国奢侈品行业现状进而为中国奢侈品牌提供发展策略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2%。超过日本。目前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一个奢侈品消费时代俨然降临中国。  相似文献   

5.
据国际奢侈品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人在2007年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消费人群已达到总人口的13%。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2%.超过日本。众多国际奢侈品商家逐渐将开始把他们的发展重心转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商言商,如今的中国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这些奢侈品牌眼中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6.
刘洋 《中国经贸》2014,(12):86-88
目前,在我国市场绝大多数的奢侈品牌都来自国外,本土的奢侈品牌却屈指可数。究其根本,无论是国内的普通消费者还是奢侈品经营者,对于奢侈品的理解大多都停滞于表面上,本土自主奢侈品牌如何在日渐激烈的奢侈品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国际大牌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西方奢侈品品牌的发展之路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为我国本土奢侈品牌的发展提供借鉴,并结合竞争日渐白热化的中国奢侈品市场分析,以4P理论为依据,为本土自主奢侈品牌的发展设计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汪素烟 《宁波经济》2011,(5):45-45,51
“全球奢侈品市场救世主”?“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被奢侈”,多少有些令人忐忑。世界顶尖的奢侈品牌多华丽多时尚,而中国这片深沉厚实的土地,是否已经具备了多元的承载能力?中国奢侈品消费:风往哪吹?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出炉.引起一番热议,这份《商业监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管侈品消费国,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起国际奢侈品牌开始掀起一股中国圈地狂潮,中国开始成为奢侈消费的最后一块黄金乐土。面对流金淌银、极具诱惑力的奢侈品市场,Made in China中国本土品牌究竟能有多大作为?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中国奢侈品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明  宋国平 《特区经济》2006,(5):319-321
什么是奢侈,什么是奢侈品,应该发展奢侈品行业吗 ?奢侈是一种原罪,还是进步的动力 ?--当欲望在引领全球,刚刚走上小康之路的中国人是应该反对奢侈还是应该发展奢侈呢 ? 当市场经济逐渐成为全球共同价值观,而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对消费欲望的刺激时,我们不禁会产生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0.
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人类自身的快乐,"趋乐避苦"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随着全球性的消费环境改善、消费行为转变和消费能力提高,"新奢侈"消费行为也逐渐盛行,相应的新奢侈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种名为"新奢侈品"的新型消费品与"新奢侈品消费族".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生活形态的改变,以及新奢侈品本身的品牌个性、品牌价值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新奢侈族的快乐生活及其持久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中国奢侈品牌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低迷时期,对中国奢侈品牌的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回顾奢侈品的形成、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消费动机和特征进行了梳理。从企业角度提出了中国奢侈品构建的要素框架,从消费者角度提出了奢侈品价值体系框架,并结合企业和消费者两个层面解析了中国奢侈品构建过程中的五对关键要素: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品质卓越与资源稀缺、永恒经典与引领时尚、生理满足与心理满足、公众认同与个性彰显。最后,提出了构建中国奢侈品品牌的战略路径,即以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为根基,前者是奢侈品功能价值的保障,后者则是奢侈品象征和体验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近十多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迅猛增长,已成为国际顶级奢侈品牌集团眼中的重要市场。国人对奢侈品如此情有独钟的原因在于炫耀。文章对炫耀性消费的概念、表征、产生的原因和动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蒋兰兰 《新财经》2011,(7):26-27
奢侈品脱离高贵的欧洲血统,接受亚洲基因,注入"中国元素",这是奢侈品行业史上波及面最广泛、最具争议的大事件。长期以来,奢侈品牌对于中国有两种态度:有人又爱又恨,有人漠然视之。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它们必须改变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了。但对奢侈品牌来说,"脱欧(洲)入亚(洲)"是否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4.
郭莉 《首都经济》2006,(7):83-83
“一个伟大的品牌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每一个超级奢侈品牌的成功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故事在后面。”这是2006年6月中,记者采访最早把宾利和劳斯莱斯引入中国的品牌大师曾宇杰先生时,对于奢侈品消费的话题他所作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高盛公司伦敦总部发布的一项针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分析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已达20亿美元,其上升幅度为全球之首。同年,摩根士丹利也在一份报告指出, 目前中国有10%的人有能力消费高档奢侈品,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正是这样的数字,让中国开始正视“奢侈”这个曾经一度禁忌的词语。奢侈品概念也正在变化。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说: “旧式奢侈是消耗,而且常常是破坏;而新式奢侈则寻求具备前瞻性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问题,致力于以知识和能力取胜,它提供了保护和改善的可能性。”奢侈品概念也在延伸。除了物质产品之外, 奢侈品已经延伸到了健康、休闲、旅游、体验、饮食、运动、社交等多个方面;奢侈品消费已经从对昂贵的物质用品的追求转变到了对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一风尚的转变,正好应和中国式高尚生活的意境与理想,那就是永恒追求人生的完美体验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最终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在中国文化中,奢侈不一定代表高尚。中国式的高尚生活,是物质与精神的更高层次结合。这种生活更多地代表一种生活态度:自然洒脱、不拘一格、勇于追求,正是水井坊所倡导的高尚生活。作为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参加了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接着又荣膺“中国顶级品牌”称号,一切都在证明一点:水井坊作为中国高尚生活元素,已经渐渐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黄微 《沪港经济》2011,(8):34-35
即便公开发售认购冷清,也挡不住国际奢侈品牌赴港上市的热情。中国市场对奢侈品巨大需求,让这些品牌趋之若鹜。奢侈品企业掀起集体在港上市的浪潮。  相似文献   

17.
奢侈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人的奢侈消费速度之快已经引起全球瞩目。文章分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特点,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ECHO 《沪港经济》2013,(2):32-32
据权威统计,香港零售市场自201年7月起放缓,12月的零售额升幅约6%同比大减17.5个百分点。记者走访中环、铜锣湾等地奢侈品牌店,见部分店铺门庭冷落,与往常门前排长队等候的情形成明显对比。业界分析称,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意愿下滑选择海外消费,是香港奢侈品销售低迷的主要原因。对此现象,还有港媒进一步称,这也和中国内地经济放缓有关。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内地游客对于奢侈品的巨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奢侈品市场日益繁荣,成为世界各国奢侈品品牌竞相争夺的重要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进行品牌定位时应注重情感因素的发挥,获得持续竞争力。本文在分析基于情感诉求的奢侈品牌定位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奢侈品牌定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定位策略,以供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0.
蒋兰兰 《新财经》2011,(7):24-27
"这里的人们很时尚,有些你甚至在巴黎、纽约、伦敦也找寻不到。中国人已经明白了时尚的含义。"当Miuccia Prada不无谄媚地为迎合中国市场做出上述表示时,我们看到了一幅奢侈品产业变迁的新图景:亚洲,从奢侈品牌的代工者变成奢侈品牌的消费者,再到今天成为奢侈品牌的股权持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