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黄涛 《环球财经》2011,(12):96-97
有资料可考,明朝中叶以降,民间高利贷活动在我们的帝国一度十分盛行。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中叶以来,这一问题又趋尖锐。高利贷者利用地方上的光棍青皮大量放款于自耕农,利率极高,被迫借款者大多不能偿还。一旦放款的期限已到而又无力偿还。其所抵押的土地即为放款者所占有?”  相似文献   

2.
梁小溪 《魅力中国》2014,(22):311-311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利贷的相关概念,以及在我国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高利贷现象的普遍性,深入分析高利贷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详细阐述了与高利贷相关的犯罪以非法经营入罪的不适当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和危害性控制需要,提出了高利贷行为独立入罪化。进而实现对高利贷行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农村高利贷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高利贷活动由来已久,且是农民之间自发的融资行为,具有地缘性、隐蔽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说明高利贷在民间确有其生存的空间和条件。然而,农村高利贷有它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加重了借债人的负担,导致农村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它干扰和破坏了农村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增加了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它给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为了解新疆农村高利贷现状,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遏止高利贷势头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雪雪 《魅力中国》2014,(26):300-300
目前各地都出现公司或个人充当地下钱庄从事高利放贷的案件。针对各地高发充当地下钱庄高利贷现象,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愈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从法律视角上定义高利贷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对于高利贷的在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经济法方面的规制,以期为高利贷的法律规制作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征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8):129-134,167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盛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由于天灾人祸等的打击和侵蚀,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民普遍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为了生存和交纳的需要,被迫走上借贷之途;自耕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农民极易陷入高利贷的罗网;新式金融业的缺失则使农民的借贷大多数只能从属于高利贷的范畴。众多非常态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及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昂。  相似文献   

6.
“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要比借高利贷好太多,有些企业熬不下去了借了高利贷,但危害性太大了。”洛阳市豫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波说。“如果从金融机构贷不到款,宁愿企业不干了,也不借高利贷。”伊川县伊河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俊杰感慨道。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一剧中对苛刻的放高利贷者夏洛克的描写,从人道主义出发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对高利贷的控诉。特别是党政的统治集团和宗教教主,为了装扮自己的正义性,往往制定各种法律规定,打击和惩罚高利贷。尽管如此,高利贷却转入地下,顽强地存在着。它经受了各种非议和制裁,绵延几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张捷 《环球财经》2011,(11):76-79
对于温州的“老板逃跑”和民间高利贷的频频破局,很多人将其归咎于经济的不景气,认为高利贷是造成温州今天困扰的罪魁祸首。但是作者分析认为,这种说法是存在漏洞的,温州老板逃跑的背后,高利贷是果而不是因,中国的经济也不是如舆论喧嚣得那样不景气。深层次的原因需要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过度意识形态化的渲染使我们普遍认为,高利贷是一个和‘剥削’相等同的概念,放贷者自然地就是剥削阶级或恶棍,心太黑。于是,我们轻松地得出结论:消灭高利贷的办法是打倒放贷者,是要关闭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0.
高利贷资本是一种古老的生息资本,它广泛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时代,因其相当部的利率高昂、剥削酷,对于这种古老的资本形态,不论是中国还是在域外,长期以来无不受到社会广泛的道德谴责,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以此为题,借以暴露和鞭笞它的罪恶,而在近代以来的中外经济史研究上,绝大多数学者对高利贷资本的历史作用亦持全盘否定,批判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学者力图从进一步深入社会再生产、商业流通领域内来探讨高利贷与社会经济运行的必须联系,既肯定其消极作用,同时着重其对生产、流通的的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刘秋根博士即是这极少数学者当中的一位,刘秋根博士从事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研究有年,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典当制度史》一书中,已开始注意到作为高利贷资本之一种的典当业,在商业货币经济保持一定发展的前提下,因其自身特定的经营特点,为古代再生产所必需,并对生产、流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一探索性的观点在他新近出版的《明清高利贷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得到了全面,系统的论证和表述,可以说刘秋根博士的新作,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乃至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一个重要贡献,而且对深化理解和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理论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赌徒     
拯救温州之前,官方需明确真正需要钱的究竟是中小企业,还是“老高”以及与高利贷绑在一起的泡沫投机资金?如果以拯救中小企业为名,替地下钱庄解套,救的是房地产商、高利贷业者及赌徒,过去几年宏观调控将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12.
高利贷是社会热点,从其字面上理解,就是借贷利率明显高于正常利率的借贷,该行为现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我国除了民事法律规范对民间借贷有明确规定之外,我国的刑法时高利贷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规定,因而导致我国司法机关在规制该行为适用法律时的不一致性.文章界定了高利贷的内涵,阐述了高利贷特征,并从高利贷巨大社会危害性的角度阐述了适用刑法规制高利贷的必要性,从罪行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角度论证了以刑法中相关规定规制高利贷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村级高利贷应予取缔高晓东今年初,某县人民代表大会上有建议、批评和意见:“村级高利贷是农民的一大负担”,令人关注,令人忧虑。目前,民间借贷多,利息负担重,已不是个别现象。作为当今农村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要严重一些,普遍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高利贷使放贷者摇身暴富,也使借贷者负债累累。究竟应怎样看待民间借贷和民间高利贷行为?对非正式金融机构经营的借贷甚至高利贷行为究竟应采取什么措施?请看  相似文献   

15.
一路狂奔的高利贷乱局毫无意外地相继跳入自掘的坟墓。有媒体报道,近期苏北、闽北、温州等地频发高利贷崩盘事件,其中最极端者(如一度号称“人人放贷”的江苏泗洪)甚至出现“村民活埋上线”、“灌辣椒水追债”等骇人场景。  相似文献   

16.
对高利贷的界定有诸多争议,而法律上则将"四倍红线"作为高利贷的界定依据。高利贷的界定应考虑除利息以外的其他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利贷应是高成本借贷,应包含各种交易成本。"四倍红线"的缺陷在于只考虑了利息,而没有考虑其它交易成本特别是其中的隐性成本。我国高利贷的界定应考虑"利"在借贷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并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对高利贷的界定也存在着只考虑利率这一个因素的缺陷,《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出台意味着将在借贷者考虑交易成本问题从而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是谁害死了杨白劳?都知道,是黄世仁,但也有另一种说法,害死杨白劳的罪魁是黄世仁的管家兼会计穆仁智。杨白劳借的是高利贷,高利贷的本息是用复利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其实,高利贷的可怕不在于“本”,而在于“利”,本金的数字一旦利浓利.杨白劳的负债就是几何级数地增长,这本息计算就是穆仁智的算盘噼里啪啦地打出来的。他算出来的本息是是以让杨白劳丧夫还债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的。从这一点来看.害死杨白劳的真凶应是那个可恶的穆仁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问题,近年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清代亦不例外,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有关成果日见其多。但从整体上说,多局限于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侧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笔者计划在此基础上对清代前期高利贷资本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资本活动形式、城市高利贷资本问题、农村高利贷资本问题、利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等,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拟对清代高利贷资本的形式作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时下农村经济落后地区村组集体背负的巨额高利贷包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农村工作的沉重“十字架”。苏北H县23个乡镇476个村,89.4%的村亏欠民间高利贷,少则两三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N乡16个村,村村集体靠借高利贷过日子,有个村连买瓶墨水也要向店主打借贷条子。这些地方年复一年,村组干部的就职演说少不了要说能为集体拿多少高利贷!在人们心目中,谁能借到高利贷谁就是有“本事”的干部!  相似文献   

20.
魏雅华 《上海经济》2011,(10):60-62
新闻事件:血淋淋高利贷 建国六十多年以来,高利贷从未像2011年如此疯狂过。 前不久,在山东即墨市金华街发生了一起惨剧,一名中年男子因不堪逼债,从四楼跳下不幸身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儿子借高利贷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