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应用的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WTO允许用于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贸易救济措施。本文除对这三种救济措施制度进行比较之外,重点是对三种贸易救济措施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在运用总量上,反倾销最多,其次是反补贴及保障措施,但近年来反倾销和反补贴有下降趋势但保障措施却有上升趋势;欧、美、加等发达国家是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主要应用国,但发展中国家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应用上已经逐步代替发达国家成为主力;五矿、化工和农产品等行业是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应用的重点。最后,文章对我国建立贸易救济措施的预警机制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伟 《开放导报》2001,(9):29-30
最早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地区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的前身)、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使用的时间则可以追溯到30年前。而1994年,关贸总协定将反倾销措施正式合法化。《关贸总协定1994》第Ⅵ条就是“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条款。该条款授予WTO成员国/地区征民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权利。自此,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开始在世界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到1998年为止,已经有54个国家/地区颁布了反倾销法律。目前,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从世界贸易角度来看,随着各种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迅速消除,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势将成为绝无仅有而又卓有成效的贸易政策工具,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与争端的焦点.美国作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已经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最多的国家,中美贸易关系成为当今政治与经济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系统分析了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的特征与强度,并从贸易限制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角度,重点分析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贸易限制效应,同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是产生贸易转移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05,(29):12-12
美国众议院近日否决了一项试图将美国现行的反补贴法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国的议案。“反补贴”和“反倾销”、“保障措施”被并称为“两反一保”,是WTO规则下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WTO成员也通常采取此三种形式进行贸易制裁。在2004年以前,反倾销措施一直是外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最主要形式,反补贴措施则从未使用过。据介绍,中国一些行业或多或少对政府有所依赖,因此一旦对中国实行反补贴,其杀伤力远大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2012,(10):21-22
贸易救济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限制手段,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我国贸易救济法规及管理体制我国贸易救济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以及商务部发布的  相似文献   

6.
贸易救济实践中反倾销措施可谓是一支独秀,如果我们从制度条件上分析,可以发现实施反倾销所需要的制度条件要优于实施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所需要的制度条件,这不可避免地会在其它一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使WTO成员国更多地援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2013,(4):48-49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贸易争端频现,而反倾销、反补贴等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贸易摩擦救济手段。虽然我国对外的第一次反倾销调查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而且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案件数量也要少于欧美等国,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加大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力度,以进一步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加贸易新壁垒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与加拿大的贸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壁垒,其表现为加拿大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实施保障措施及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些新壁垒是中加贸易发展的障碍,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加贸易新壁垒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与加拿大的贸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壁垒,其表现为加拿大对华反倾销、反补贴、实施保障措施及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些新壁垒是中加贸易发展的障碍,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贸易救济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限制手段,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从最初的单纯反倾销到其后的反补贴、再到最近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并用,中关贸易的自由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在此次危机中尤甚。本文选取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两种典型涉案产品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月度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运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方法,对2007年9月美国采取的“双反”措施对这两种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关方实施“双反”措施对两类中国产品出口额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Anti-dumping policie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ontariff measures to protect a country's economic interests, can have an impact not only on a country's trade and social welfare, but also on capital flows. Anti-dumping measures can result in increased trade costs and alterations to exchange rate risk.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anti-dumping sanct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allocations of global funds. Antidumping policies can de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a fund's investment portfolio allocated to recently-sanctioned countries. Closer trade ties between the sanctioned country and the country where a fund is domiciled exacerbate the divestiture, but stronge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inks weaken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Some country and fund heterogeneities are also discussed. We find that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less affected by the impact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equity fund allocations; liber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table government could also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anti-dumping sanctions. High-risk funds, such as growth funds or funds that invest in leveraged buyouts, showed the greatest response to changes in anti-dumping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黄青燕  姜发根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68-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对华发动反补贴调查已成为贸易伙伴转移国际贸易竞争压力、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继2004年4月加拿大对中国首开反补贴调查以来,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案件快速攀升,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补贴形势,我国应依据WTO反补贴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修改与完善反补贴立法,清理与调整国内补贴政策,运用WTO反补贴规则,应对与化解反补贴诉讼,保护国内产业的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争端的焦点问题。反倾销政策的起源在于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倾销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贸易保护。在某种意义上,反倾销补充、部分替代了以前关税在贸易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逐步采取了主动的反倾销策略。冶金、化工、塑料等行业是被反倾销最多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offer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rge number of trade remedy actions taken against China. Using a multi‐country and multi‐industry dataset, the present paper shows that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of China's partner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bability of trade frictions arising with China. Moreover, the more powerful the industry is, 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take trade remedy actions against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China has been hurt under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WTO, and the number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initiation and approval of trade remedy actions. Basically, the determinants for countervailing and double remedy measures are identical, while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determinants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Accordingly,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with trade partners will alleviat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its trade partners. Meanwhile, making use of foreign lobbies' power, actively integrating in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ing system and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re effective ways for China to deal with the “new normal” of trade frictions.  相似文献   

16.
陈爱蓓 《特区经济》2007,226(11):248-249
双边磋商解决方案无助于贸易摩擦的有效解决。目前,我国最需要做的是利用WTO规则澄清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规则及特别保障措施条款等的适用,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以维护既有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7.
乔丹 《特区经济》2012,(2):212-214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估了中国对外反倾销的产业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反倾销措施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指控对象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明显减少,即存在明显的贸易破坏效应;二是对非指控对象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即存在明显的贸易转向效应。但从整体来看,反倾销措施会使得我国限制对国外产品的进口,对本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婧 《特区经济》2011,(3):247-248
反规避措施是国际贸易中的新贸易壁垒,是反倾销的扩展和延伸,是反倾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欧盟、美国都建立了反规避法律制度。时至今日,中国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中国的反规避立法还显单薄与滞后。因此,研究、借鉴和应对国外反规避立法中的规则应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当务之急。同时,完善我国的反规避立法对于减少外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规避调查和收敛外国产品在华的倾销和规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效果。  相似文献   

19.
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建苗 《亚太经济》2006,23(4):36-40
保障措施是WTO框架下与反倾销、反补贴并列的贸易救济手段,已成为成员方开放条件下市场准入扩大过程中实施的经济安全阀。本文拟从探寻保障措施产生的制度根源出发,考察其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的变迁轨迹,分析在GATT期间和WTO成立以来的实施特点,并对保障措施制度的历史演进尝试了一种新经济史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宏结  何平 《南方经济》2014,(12):47-65
近年来,“双反”措施已成为国际贸易救济领域的新手段,其对产业的救济力度远超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单独使用。中国屡遭外国“双反”措施之困,已经成为“双反”措施的最大受害国,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受害最严重的领域之一。自2009年起,中国开始对外国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以维护国内产业利益。本文以首例中国对外“双反”案———对美取向电工钢“双反”案为例,以抵消税思想为理论基础,运用COMPAS模型对案件的产业救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取向电工钢在采取“双反”措施后,产出回升基准期的1.3%~2.4%,收入回升基准期的6.5%~6.9%,延续了从2005年开始的增长势头,国内产能的释放得益于及时的产业救济;中国实施“双反”削弱了美国取向性硅电钢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有效阻断美国取向性硅电钢产品不正当挤占国内市场的步伐,为国内行业发展和调整赢得了时间。这一案件的成功为未来反制“双反”调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