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7年3月15日,在中国食品商务网上,出现了一则题为《食堂就餐后出现症状富士康百余名员工上吐下泻》的消息。消息称:位于广东省宝安西乡街道草围社区的富士康分厂有至少百名员工相继发生腹泻和呕吐等症状,怀疑是食物中毒。医院方面表示,已经做了采样调查,但结果还没有出来,不能确定是食物中毒,具体原因也不清楚。富士康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到报道记者的电话时表示,“集团方面还不知道这个情况”,“将尽快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10,(9):106-106
2010年对于富士康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而言似乎是一个长长的梦魇,公司员工“N连跳”自杀事件的阴影尚未散去,内地及港台20所高校师生深入富士康进行调查得出的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揭露出一系列惊人事实,使富士康再度卷进‘血汗工厂”的黑色旋涡。  相似文献   

3.
徐明天 《浙商》2008,(9):60-61
从游弋到家门口的制造业“大白鲸”富士康身上,浙商应该学些什么?渴望一夜暴富的中国企业,是否能有像富士康一样的耐心?  相似文献   

4.
郑霄 《商务周刊》2009,(3):41-45
2009年1月14日,深圳西站,数千名身着富士康工服的员工吸引了四周羡慕的目光。他们在春运时期的火车站得到了“特殊照顾”,票是提前买好的,进站上车有“绿色通道”,火车也是专列。尽管已经如此周到,陪同的富士康工会干部还是不放心,直到晚上8点55分“富士康”专列开出,大家才算松了口气。  相似文献   

5.
在竞争对手纷纷向“微笑曲线”两翼迁移的时候,富士康却在位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制造环节创造了达到7%的净利润,以及“每年增加一个联想”的营业增长。富士康的成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唱衰“制造”之前,中国企业是否真正领悟了“制造的真谛”?在凡事讲大概的中国文化中,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工业精神”?  相似文献   

6.
如中魔咒一般,众目睽睽下的富士康公司又发生了本年度以来的“第12跳”。短短半年内,就有十二个年轻生命选择以跳楼这种惨烈的方式来诀别人世,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回想2009年底,当“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跻身《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榜单时,有评论称这是一种“带泪的荣耀”,今年以来发生在富士康的一系列悲剧,似乎为这种“荣耀”中的“泪水”添加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7.
占地10平方公里,近期投资10亿美元,远期投资40亿美元.年产值1000亿元,配套企业100多家.就业规模20万人……这一连串令人眩目的数字均与富士康来汉有关。武汉东湖高新区负责招商的人员还有“兴奋”的爆料:富士康的到来.相当于是再造一个光谷,是武汉继武钢、神龙之后的又一重大项目;富士康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尹生 《21世纪商业评论》2008,(5):46-49,52-57
“快速、廉价、质优”这些竞争力只是表象和结果,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也只是表象,真正让富士康一路高歌的,是它经年累月所积累起来的可以达成这些结果的组织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正是人——富士康唯一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浙商》2010,(12):14-14
有关富士康员工十二“连跳”的新闻,成为最近大家每聚必议的话题。海外有媒体更称,富士康员工“连跳”事件,有损“中国制造”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六月的三晋大地,外贸进出口呈现一派火热场景。在省城太原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富士康精密电子(太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太原)公司”]的高端智能手机主板制造车间里一片繁忙,手机主板、扬声器、马达等物料信息实时显示在车间大屏幕上。富士康(太原)公司是山西省首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保税核销按照单耗来进行计算,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换算变更,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极易出错。”面对前来调研的海关工作人员,富士康(太原)公司关务部经理高志军反映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焕长 《品牌》2013,(5):10-10
正富士康是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代工企业,是代工业的标志。富士康的危机是所有代工企业的危机,其他代工企业难以幸免。近几年,富士康已经不复当日的辉煌,利润节节下降。据富士康国际的2012年年报,全年营收52.398亿美元,低于去年的63.544亿美元,净亏损3.16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7280万美  相似文献   

12.
宇飞 《三联竞争力》2006,56(10):17-17
富士康案从声势浩大到草草收场,互敬互歉掩盖了真相,也暴露出其自身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制造企业,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兼具制造和技术竞争优势的富士康却仍旧是低附加值代工企业。如今,富士康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定价能力缺失、盈利能力下降等挑战。富士康采取了生产基地迁移和商业模式转变等积极的应对策略,力图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实现向"服务的富士康"和"创新的富士康"的转变。此外,要解决代工企业竞争力下滑的难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面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富士康等大陆台企中,由台湾地区派驻到大陆的干部被称为“台干”,在大陆本土培养的干部为“陆干”。陆干弱势、台干当家的局面,在这类企业中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5.
员工如何看待自己与企业的关系,恐怕是所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最希望了解的.因为所有的人力资源实践希望迟到的最佳效果都是员工将企业看成家人一般.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之前"富士康事件"就是反面的例子.本文从雇佣关系角度分析,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四种关系,包括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8,(8):18-18
2008年3月1日上午,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浙江嘉善低调举行了嘉善科技园区的奠基仪式。作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的巨型制造企业,富士康诞生在台湾,成就在深圳;它以每年超过50%的惊人速度扩张着,但又一直保持低调、沉默的态度,仿佛披着一件神秘外衣。在富士康的版图扩张到浙商家门口之际,本刊记者潜入嘉善的采访将为读者描述关于这个“庞然大物”的神秘行进轨迹,并为读者解读富士康成功背后的基因与可能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17.
王小娟 《华商》2012,(1):69-69
随着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进驻,长沙中电软件园成了湖南省2011年招商的亮点和引资的“洼地”,122家企业纷纷前来“抢滩”,推动园区迈向信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10,(13):20-20
抽样调查显示,富士康职工跳楼、本田佛山工厂工人集体罢工等事件,在不少浙商看来,是别人的“丑事”,自己企业近年来每年部在增加工人的工资,并不存在劳资之间的尖锐矛盾。(详见《“别人的丑事”?》)  相似文献   

19.
写下这个题目,就意味着三点:一、富士康不是金蜜蜂企业;二、富士康不懂得金蜜蜂精神;三、假如富士康懂得金蜜蜂精神,事情的发展不会是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20.
富士康内扩已经多年,并不是因为员工跳楼事件,也不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增长,更不是内迁转移,而是为做国内市场布局。跳楼事件刚过,国内媒体蜂拥深圳富士康。此前是报道员工跳楼事件,现在是报道富士康“内迁“。有报道称:“工资水平上涨了,富士康转身就走,充分暴露了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在富士康身上,传统的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